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112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 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依据其卒中进展形式分为5型,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及血管受累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 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脑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易于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管受累情况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比例更高,前后循环同时受累或单纯后循环受累多见.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 不同病灶部位及脑动脉受累部位、程度均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进展性组35例和完全组35例,并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3组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D-dimer和Fib的水平。结果进展性卒中组血浆Fib水平在发病24 h、第2天、第3天、第7天均明显高于完全性卒中组和对照组(P<0.01),发病24 h内血浆Fib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时达最高峰,第7天时下降,第14天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血浆D-dimer水平在发病24 h、第2天、第3天、第7天较完全性卒中组和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发病24 h开始升高,于第7天时达最高峰,第14天时迅速降至正常。结论 D-dimer和Fib水平增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组116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完全性脑梗死110例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收缩压水平下降,血糖增高,存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结论收缩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8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9例(26.9%)于7 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入院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且皮层梗死患者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高于皮层下梗死患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I、L-6、TNF、sVCAM-1s、ICAM-1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外周血浓度与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不仅参与脑梗死后急性期反应,而且其外周血水平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在卒中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50例完全性缺血性卒中、4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并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地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 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时有下降趋势,第7天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ib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3d时达最高峰,14d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D-dim 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d时达高峰,7d降至正常,而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较完全性卒中组明显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第14天迅速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3w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完全性卒中组为差(P<0.01)。结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浆F ib和D-d im er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进展性卒中早期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发病24h内43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早期,起源于脑干的Ⅲ、V波异常率达62.79%,其异常主要以双侧V波PL及I-V波IPL的延长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症状、体征进展达到诊断标准前的一个有效的评估指标,有助于临床对进展性卒中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