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型抗精神病药对肝功能的影响,以及帕利哌酮与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2月北京回龙观医院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给予单一或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球蛋白(A/G)水平。结果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率为14.28%。用药后ALT、GGT、TBA水平增加,ALT、TBA异常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I-BIL水平下降,I-BIL异常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显示,帕利哌酮组、利培酮组和其他组三组间血清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P=0.03),多重比较显示,帕利哌酮组分别与其他两组血清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肝细胞实质的影响。帕利哌酮与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相比对肝脏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信心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自信心训练3个月,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卑感量表(FI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研究组进行自信心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较,SES评分明显增高,而FI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进行自信心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较,SES评分升高,FIS评分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信心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叶酸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对100 例老年慢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叶酸10 mg/d 口服干预,对治疗前 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威斯康 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叶酸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叶酸水 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P< 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阴性量表评分降低,完成分类数提高,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而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叶酸辅助治 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等躯体症状,还可以对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化法,将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缓释片+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第2、4、8周末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NS总分和部分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协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难治性与一般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变化差异.方法 对2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难治组)、32例一般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难治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检查,与28名健康志愿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难治组、非难治组潜伏期均显著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4,5.31,P<0.05),波幅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5.21,P< 0.01);与非难治组相比,与难治组潜伏期显著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 0.05),波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自动加工功能受损,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受损程度大于一般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示难活性与一般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存在的是一个连续疾病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并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舒必利组(对照组),疗程12周,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减分率评定疗效,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3.3%,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56.6%,有效率80%,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ANS总分研究组治疗后第4、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SANS总分治疗后第6、12周末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I总分研究组治疗后第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I总分对照组治疗后第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16.7%和对照组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月经改变和泌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舒必利,不良反应较小,服药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θ 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BS)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对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并观察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 年 1—12 月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研究组联合TBS 模式的rTMS 治疗,疗程4 周。治疗前及治疗2 周末、4 周末采用阳 性与阴性症状量表(RANSS)进行心理测评,检测血浆PRL;rTMS 治疗结束后4 周随访,复测血浆PRL水 平。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 总分及因子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两 组患者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时间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组间效应的比 较上,阴性症状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间=4.419,P< 0.05),其他因子及PANSS 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 > 0.05);在交互效应的比较上,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RL在时间效应、 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58.270,F组间=70.257,F交互=51.863,均P<0.05); 治疗2 周末、4 周末及4 周随访时两组患者血清PR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296,t2=78.881, t3=92.162;P < 0.05)。结论 TBS 模式的rTMS 治疗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延缓利培 酮所致的血浆PRL升高,不良反应小,但长期疗效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3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比较.结果 (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死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4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使用阿立哌唑(15-30mg/d)治疗,观察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与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研究组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高于对照组,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3.93、-2.84、-7.70,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随机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1、-7.27,P〈0.05).③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PANSS总分和随机错误数低于治疗前,而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1、2.91、-2.26、-2.07,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可能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药物联合MECT)和单用组(单用药物治疗),每组各38例。合用组自药物治疗3周起增加MECT,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合用组总有效率84.2%和显效率55.3%显著高于单用组的60.5%和31.6%(χ^2=4.34,5.33;P均〈0.05);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或P〈0.05);W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2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不变,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1.0 g/d,疗程6个月。两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在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FBG、2 h PBG、TC、TG、LDL、HDL及BMI各项指标均逐步下降,并低于对照组(t=2.03~2.35,P均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除HDL外,LDL、BMI、FBG、2 h PBG、TC、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4.47,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肝衰竭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肝、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总胆红素、血氨、PT A (凝血酶原活动度)、Glasgow 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总胆红素、血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Glasgow 昏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肝性脑病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 A RS治疗,肝功能改善显著,肝性脑病清醒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9~10月开滦集团公司在职高级管理人员475例进行健康体检,测定血清TBIL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n=111)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n=364)。观察两组间血清TBIL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同时将血清TBIL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TBIL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2.61±5.17 μmol/L vs 13.83±5.31 μmol/L,P =0.033)。②不同血清TBIL水平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但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呈现逐渐减低趋势。③血清TBIL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显著低于血清TBIL水平位于最低四分位者[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在0.23~0.81之间]。④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TBIL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TBI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高水平TBIL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伴有幻听的患者分为CBT干预组(研究组)与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片治疗,CBT组药物剂量约为对照组的1/3,同时予以CBT干预。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两组的PNASS评分、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6,P0.05)。结论 CBT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均有临床效果,前者疗效的持续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优于后者,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66例(实际完成63例)和对照组64例(实际完成59例),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WHO健康量表(WHOQOL—BREF)、生命质量量表(QOLS)的评定。结果: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两组再次自杀率比较,以对照组高于治疗组(x2=4.366,x2=5.779;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QOLS总分(t=2.34,3.49)、SDS总分(t=2.12,2.65)、WHOQOL—BREF总分(t=2.06,2.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S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25;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降低再次自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18.
秦霞 《四川精神卫生》2013,26(4):290-29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命质量改善的效果,为制定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预防水平、降低和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再次自杀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自杀未遂的住院患者共130例,按住院号末尾数字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4).治疗组给予12周的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每次约50分钟共8次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末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量表(QOLS)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末 SDS、WHOQOL-BREF、QOL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治疗前治疗组SSR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SDS、WHOQOL-BREF、QOL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