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模拟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53例在传统理疗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模拟训练(观察组)。康复治疗1个月,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平衡功能量表(FMAB)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记录肩关节前屈、水平外展及水平内收活动度。结果 康复治疗1个月,两组FMA-UE、FMA-B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肩关节前屈、水平外展及水平内收活动范围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联合虚拟现实模拟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含量、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观察组采取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的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的轨迹面积和摆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上下肢运动评分、脑灰质含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这些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19-2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对脑卒中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9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基础治疗均为常规PT、OT、理疗、艾灸等治疗。治疗组增加核心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和电针,疗程30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3、0 d分别评测Berg平衡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2组病人间的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 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FMA下肢(FML)功能改善优于上肢(FMU)(P<0.05),ADL主要改善在步行、转移、上下楼梯(P<0.05)。结论 平衡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垫上普拉提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3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宣教及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普拉提核心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Tecnobody平衡测试仪、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康复训练,2组患者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垫上普拉提核心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痉挛评分(CSS)、Fugl Meyer(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CSS评分、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评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病死率逐年下降,但存活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脑卒中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调护和长期的坚持,而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人工组(30例)及计算机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人工组增加人工认知功能训练,计算机组增加基于认知能力评定与康复系统(CAARS)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训练时间共4周,5 d/周,60 min/d,在基线时、训练结束时及训练结束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在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12周后,人工组和计算机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和记忆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 且计算机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较人工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早期的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积极的作用,且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较人工认知训练在改善PSCI患者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3D环境的虚拟现实(VR)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康复,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VR平衡康复,两组训练方案均为40 min/d, 5 d/周,共3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BBS)。同时行身体压力中心移动指标及稳定极限范围(LOS)测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及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睁眼及闭眼时摆动面积、长度及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向各个方向LOS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LE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睁眼及闭眼时摆动面积、长度及速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向各个方向LOS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3D环境的VR任务导向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虚拟现实(MR Cube)、腘绳肌肌力训练、运动控制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综合训练对膝关节控制的改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08-2012-03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且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男20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岁。入选对象:所有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价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治疗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注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118例符合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VR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n=58)和常规药物治疗组(n=60),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使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在基线、4周末和8周末评估有效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在基线和8周末评定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价认知功能改善状况。使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价安全性。结果 基线时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38%和90.00%,两组比较P=0.676,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时两组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末、第8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P=0.022;t=2.682,P=0.008)。治疗前两组间MCC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MCCB评分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10—2014-10我院诊治的1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训练)和观察组(奥拉西坦联合认知训练),每组各80例,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oCA、BI指数分值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oCA、BI指数分值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认知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变化;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脑电图、颅脑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比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速、步频高于对照组,左右步幅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电图δ/α值(DAR)、脑对称指数(B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R、BSI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脑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侧大脑半球FA值与治疗前相比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并提高了患者大脑的活跃性、双侧大脑的对称性及健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从而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选择5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1-6月前瞻性连续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由同一名评估者采用NIHSS、Fugl-Mey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处于脑卒中恢复期且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5 Hz rTMS治疗,对照组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假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ADL。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均在治疗4周后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进食调节并辅助针刺治疗5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获得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和躯干控制能力在不同频率躯干核心肌强化训练影响下的疗效比较。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50例符合纳入标准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50例),3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低频率(A)组1次/d,中频率(B)组2次/d,高频率(C)组3次/d,30 min/次,5 d/周,共训练3个月; 在治疗前及治疗1、2和3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Berg balance scale,BBS)表和躯干控制能力量表(Trunk control test,TCT)对3组患者平衡能力和躯干控制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平衡能力和躯干控制能力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者BBS和TCT均明显提高(P均<0.05); 治疗2个月后高频组BBS(39.63±8.29)和TCT(90.02±6.78)分,中频组BBS(33.63±4.49)和TCT(80.53±3.50)分,低频率组BBS(28.90±4.67)和TCT(70.35±7.12)分,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 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BBS评分和TCT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3次/d的高频率核心肌强化训练可以加快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利于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但远期疗效并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后的功能恢复及肌电图变化。方法 纳入2020-09—2022-09株洲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共治疗8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下肢肌电信号变化、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步行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00%,与对照组的77.50%相比更优(P<0.05)。治疗后,2组胫前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电信号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BA评分、FMA评分、Sheikh评分、10 m步行测试速度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增强下肢肌电信号,凸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归因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共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归因训练,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别评定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患者HAMD总分的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以及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在2、4、6、8周末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25±4.27)vs.(20.81±4.63),(15.94±3.47)vs.(18.12±4.51),(12.85±3.12)vs.(16.54±3.70),(10.42±3.66)vs.(13.09±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总分在各个时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以HAMD减分率评价)高于对照组(77.5%vs.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总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主效应、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NIHSS总分在各个时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舍曲林联合归因训练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归因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