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精神分裂症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假说基础上,建立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8~10只,NS-NS组,NS-HAL(氟哌啶醇)组,NS-RIS(利培酮)组,MK801-NS组,MK801-HAL组,MK801-RIS组。大鼠出生后第5~14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MK-801,在大鼠成年期给予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干预,亚慢性给药2周后进行糖水实验,检测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度。结果新生期暴露于MK-801的动物糖水偏爱度(0.63±0.046)显著低于对照组(0.838±0.047),P0.05,利培酮干预组动物的糖水偏爱度(0.86±0.060)显著高于氟哌啶醇干预组(0.631±0.055),P0.05。结论新生期暴露于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导致动物出现快感缺失,利培酮可逆转该损害。NMDA受体功能低下神经发育模型可作为快感缺失相关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应用盲法脑片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了幼年大鼠(生后6~21d)及成年大鼠(生后56~70d)离体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生后发育变化。为阻断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活动,灌注液中常规应用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50umol/L)。局部刺激海马辐射层(0.05~0.1Hz)可引起EPSCs。结果显示NMDA受体拮抗剂AP5可减小EPSCs的幅值,减小的程度以幼年大鼠为显著。进一步灌注a-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20umol/L)可完全阻断残余EPSCs。分析给予AP5前、后EPSCs幅值的大小,可得到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EPSCs,显示非NMDA受体介导的EPSCs随着发育明显增加,而NMDA万分则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海马CA1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活动是由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并且在生后一周内以NMDA成分为主,因此在发育的早期NMDA受体可能更多参与对发育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镁诱导惊厥后发育中神经元NMDA受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短暂无镁处理诱导惊厥后发育不同阶段的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的表达 ,以期进一步阐明惊厥对发育不同阶段的神经元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  以培养的发育中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 ,经短暂无镁处理诱导惊厥样放电 ,用real time定量RT PCR方法检测惊厥后NMDAR1,NMDAR2A ,NMDAR2BmRNA的表达。 结果  ①培养 6 ,17d的神经元无镁处理后 6hNR1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前者增高更明显 (P<0 .0 1)。②培养 6 ,17d的神经元无镁处理后 6hNR2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此后其表达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增高及降低的程度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培养 6 ,17d的神经元无镁处理后 6hNR2B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后者增高更明显 (P <0 .0 5 )。此后其表达逐渐降低 ,在 6及 17d的神经元其表达存在差异。 结论  短暂无镁处理诱导惊厥后在发育不同阶段的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证实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存在内源性的D-Ser.这种内源性D-Ser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与NMDA受体的分布相平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D-Ser由突触旁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而作用于突触后NMDA受体上的Gly结合位点,对NMDA受体的功能进行调控.本文将综述D-Ser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合成及其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有显著的精神症状,难治性癫痫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运动障碍;脑脊液及血清抗 NMDA 受体阳性;免疫治疗有效。结论无精神病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伴痫性发作、记忆丧失、意识水平降低、运动障碍甚至出现中枢性通气不足,特别是伴有卵巢畸胎瘤者应警惕抗NMDA受体脑炎,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大鼠生后发育中听皮层NR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NMDA受体NR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特异性DIG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在动物出生后第7,14,2l,28,35,42,49,56天和成年,检测听皮层NR1 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NR1亚单位mRNA阳性神经元从出生后第7天即可检测到,之后,随着天龄增加,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呈明显递增趋势。期间,从生后第7天到第14天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最快,增加了33.80%。到生后第35天NR1 mRNA表达达到高峰,一直保持到成年。对称的两侧听皮层阳性神经元表达模式完全一致。结论:听皮层NR1 mRNA表达与动物年龄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皮层水平上探讨生后听觉功能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最近研究证实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存在内源性的D-Ser。这种内源性D-Ser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与NMDA受体的分布相平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D-Ser由突触旁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而作用于突触后NMDA受体上的Gly结合位点,对NMDA受体的功能进行调控。本文将综述D-Ser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合成及其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与目的: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类镇痛剂,对阿片受体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其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还未见鞘内应用于福尔吗林炎性痛大鼠模型的报道.另外在疼痛机制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激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我们假设鞘内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应用于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时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其产生镇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表达来实现. 方法: 在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致痛前30min,健康雄性SD大鼠接受生理盐水,低剂量布托啡诺(12.5μg),高剂量布托啡诺(25μg)鞘内注射;对照组在福尔马林注射前不注射任何试剂,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在设计中加入鞘内注射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也分别在福尔马林致痛前30min,鞘内注射低剂量(50μg),高剂量(100μg)或低剂量(50μg)混合低剂量布托啡诺进行注射。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学测定通过计算大鼠后爪理毛行为(后爪的离地、舔足/咬足)总计反应时间来确定,记录福尔马林诱导出注射后爪的双相理毛行为时间(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1时相, 0-5 min; 第 2时相, 10-60 min ).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2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的表达。 结果:鞘内单独用布托啡诺当剂量增加到25μg时,以及鞘内低剂量布托啡诺和氯胺酮联合使用时都引起第1和2时相的后爪理毛行为的总计反应时间明显减少;其余的组别对福尔马林1和2时相都没有明显影响。鞘内单独用高剂量布托啡诺以及低剂量布托啡诺和氯胺酮联合处理都可以显著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大鼠L5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 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鞘内用布托啡诺能够对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激活产生;不过具体NMDA受体抑制机制是否与鞘内布托啡诺激活к受体或μ受体有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应激与中枢谷氨酸神经系统,特别是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有关.本文就应激与NMDA受体关系进行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听皮层神经元NMDA受体NR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特异性DIG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在动物出生后第7,14,21,28,35,42,49,56天和成年,检测听皮层NR1 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NR1亚单位mRNA阳性神经元从出生后第7天即可检测到,之后,随着天龄增加,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呈明显递增趋势.期间,从生后第7天到第14天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最快,增加了33.80%.到生后第35天NR1 mRNA表达达到高峰,一直保持到成年.对称的两侧听皮层阳性神经元表达模式完全一致.结论:听皮层NR1 mRNA表达与动物年龄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皮层水平上探讨生后听觉功能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