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在脑干胶质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中脑1例,中脑脑桥1例,脑桥7例,延髓1例。均行MRS检查,对肿瘤区、肿瘤边缘区和正常对照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S均显示肿瘤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值下降,胆碱(Choline,Cho)峰上升。与肿瘤边缘区和正常对照区比较,肿瘤区NAA/Cr明显减低,Cho/Cr和Cho/NAA明显升高。星形细胞瘤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另3例根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脑干胶质瘤。结论MRS可检测到脑干胶质瘤的代谢改变,具有无创、敏感、诊断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和磁共振波谱(MRS)、术中快速冰冻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对比分析,为胶质瘤术前、术中诊断和分级提供更详实的依据。方法对37例脑胶质瘤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测定肿瘤实质部分、对照侧ADC值、其比值(rADC);测定脑胶质瘤中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水平及其比值,将结果与术中和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低级别胶质瘤(1~2级)ADC值和rADC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3~4级)(P<0.05),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NAA/Cho和NAA/Cr与肿瘤级别呈明显负相关(P<0.05),Cho/Cr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P<0.05),磁共振病理分级与病理分级准确率81.7%。结论 ADC值和MRS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与蛋白组学的区别做了简要介绍,综述了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采用的技术及代谢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创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生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临床上以1H-MRS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通过测定作为神经元内标物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糖酵解终产物的乳酸(Lac)、肌酸(Cr)和谷氨酰胺(Glx)等的相对值,并计算NAA/Cr、NAA/Cho、Cho/Cr及Lac/Cr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手术疗效评价、监测肿瘤复发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死亡率也在颅内肿瘤中居首位.胶质瘤易复发,预后差.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根治困难,尤其对于功能区的胶质瘤,既要保全功能,又要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组织,如何掌握切除范围仍然存在困难.因此,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的性质、部位、病理学级别及其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磁共振技术已迅速发展,磁共振波谱(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已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诊治中,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肿瘤是一组从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法到预后均具有异质性的疾病,其中以胶质瘤和转移瘤最为突出。在临床工作中,获取病理诊断至关重要,而活检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配合现有的导航设备,可以实现特定部位的精准活检,但由于人为因素、肿瘤异质性、标本量不足等影响,即使是超高精度的立体定向活检有时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病理信息。目前关于肿瘤代谢的成像技术较多,已经有大量研究利用代谢相关影像技术选择活检靶点,现就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74-7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2F1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2F1mRNA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E2F1表达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E2F1蛋白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糖检测分析试剂盒检测干扰E2F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胶质瘤组织中E2F1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其表达随着级别的增高而升高;抑制E2F1的表达后,U87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结论 E2F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升高;抑制E2F1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基于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样品,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代谢产物变化及标志性代谢产物。方法以符合DSM-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急性期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女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取2组患者血浆并进行基于HP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代谢物产生明显变化,发现16个差异性的代谢产物。结论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氨基酸、能量及维生素E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的、无创性的测定活体组织代谢与生化指标的技术[1],它能够反映细胞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状态,近年来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化学位移原理测定人体内化合物的一种非损伤技术.可以测定脑组织或肿瘤组织能量代谢、神经元损坏、细胞膜增殖及坏死转换等不同的信息,实现对病变的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是胶质瘤诊治的有力工具[1]. 一、MRS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处于不同分子中的同一种磁性原子核,因分子结构差异,磁性原子核受到电子云的屏蔽作用不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会表现出迸动频率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现象.MRS利用化学位移的微小变化采集信息,通过放大增益并经傅立叶变换转为MRS.不同化合物中原子核的进动频率在MRS中的位置以百万分几(parts per million,ppm)为单位来描述.其含量和代表该化合物波谱的曲线下面积呈正比.化合物浓度可用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11.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无创测定活体生化代谢改变的技术,有助于即时了解ECT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本文将就MRS检测ECT有关生化代谢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MRS)与~(18)F-乙基酪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18)F-FET-PET)联合应用在诊断幕上非强化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MRI诊断疑似胶质瘤患者的幕上非强化病灶在治疗前行MRS和~(18)F-FET-PET代谢影像学检查。当~(18)F-FET-PET或MRS检查结果达到预设阈值时,则该病例的代谢影像学诊断定性为胶质瘤。对患者的治疗前代谢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或内科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独使用~(18)F-FETPE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和70.0%,单独使用MR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7%和60.0%。MRS和~(18)F-FET-PET联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4.6%,特异度降低至50.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与单独使用MRS或~(18)F-FET-P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P0.001;~(18)F-FET-PET,P=0.004),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P=0.500;~(18)F-FET-PET,P=0.125)。结论在疑似胶质瘤的幕上非强化病灶的诊断中,MRS和~(18)F-FET-PET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并在统计学上保持相同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波谱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S提示肿瘤72例,病理证实70例;脑脓肿1例,病理证实1例;MRS提示囊性占位2例。胶质瘤的MRS表现为NAA明显降低或降低,Cho升高,肿瘤周围脑组织呈类似改变;脑膜瘤的MRS表现为NAA消失或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Cr信号降低,可见到Ala峰,肿瘤周围脑组织相对正常;转移瘤的MRS表现为Cho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而瘤旁脑组织MRS波形基本正常;淋巴瘤的MRS表现为肿瘤区域NAA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并可见到Lip峰。结论MRS作为无创性的检测手段,对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观察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研究人体许多部位的生化和能量代谢变化.目前临床中较常用到的MRS分析方法是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和磁共振磷波谱(31P-MRS),其中1H-MRS临床应用技术最成熟,应用也最方便、最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子量小于1 000)与正常人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筛选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中的特征代谢物,建立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代谢图谱的诊断模型,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肌张力障碍发病的可能机制,为肌张力障碍的早期检测、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血清,并分别采集4例男性3例女性的正常血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清中小分子的代谢谱,并对谱图的积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辨识血清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肌张力障碍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质谱磁共振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法未能区分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而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式识别方法可明显区分两组,并能提供两组之间差别所对应的代谢物质.结论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通过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代谢产物异常,有望发现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MRI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组织代谢,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代谢情况的成像方法,目前在神经外科得到广泛运用。脑干疾病是神经外科中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类疾病。本文对MRS在脑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判别胶质瘤级别和侵袭性的价值,为临床评估胶质瘤生物学特性并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幕上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常规MRI、MRS和DWI检查,比较正常脑组织、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间胆碱与乙酰天门冬氨酸的比值(Cho/NAA)及胆碱与肌酸(Cho/Cr)比值、表观弥散系数(ADC)、Ki-67标记指数(Ki-67 IL)的差异性,并分析ADC与Ki-67 IL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脑组织对比,高级别胶质瘤中Cho/NAA及Cho/Cr比值显著升高,ADC值降低(均P0.01)。与低级别胶质瘤比较,高级别胶质瘤肿瘤中Cho/NAA及Cho/Cr比值升高,ADC值降低,Ki-67 IL升高(均P0.05)。与正常脑组织比较,低级别胶质瘤中Cho/NAA、Cho/Cr值升高(均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Ki-67 IL与ADC值负相关(r=-0.683,P0.05);而在低级别胶质瘤中,Ki-67 IL与ADC值无相关性(r=0.187,P0.05)。结论 MRS联合DW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对胶质瘤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尽管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致死率仍很高;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也只有平均12—16个月的生存期。肿瘤细胞的能量异常是肿瘤本身的10个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改变可能为细胞提供了增强其抵抗凋亡、促进侵袭等能力,被认为是胶质瘤发生、发展和难治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脑组织几乎以葡萄糖为唯一供能物质,因此讨论胶质瘤细胞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胶质瘤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临床难以治愈。近10余年来,手术切除联合同步放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取得一定进展,但疗效仍不甚理想,可能与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较低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及其他激增细胞共同竞争营养物质,竞争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又可影响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胶质瘤代谢调控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胶质瘤磁共振波谱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应用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图片进行对照,研究不同阶段鼠脑胶质瘤的MRS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1周组、2周组、3周组分别于C6细胞种植前及种植后相应时间进行MR检查 ;MR检查序列包括轴位常规MRI(T1WI、T2WI、T1WI+C)、单体素1H MRS.C6细胞种植于单侧尾壳核.所有实验鼠按照组别均于第二次磁共振检查后立即处死,并将整个鼠脑做病理片.利用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量肿瘤的NAA/Cr、Cho/Cr值,分析不同时期胶质瘤的MRS表现特点.结果 C6细胞种植后1~3周,肿瘤实质细胞数明显增长,与种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6,P<0.05);而肿瘤中央在种植后3周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崩解;肿瘤区NAA/Cr值在种植后1~2周逐渐降低,Cho/Cr值升高;种植后3周,肿瘤区Cho/Cr峰更高(F=25.829,P<0.05),且肿瘤区出现脂峰(Lip).结论 C6胶质瘤细胞种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实质细胞明显增多,同时Cho/Cr显著升高,NAA/Cr逐渐降低,种植后期肿瘤出现Lip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