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流行学、临床特点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心境恶劣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心境恶劣障碍的分类演变并对它与重性抑郁障碍在神经内分泌、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对照研究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儿科双相障碍的临床样本率为6%,其发作可致严重残疾、共患物质滥用和学习成绩下降。1表现1.1混合性躁狂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躁狂与重性抑郁症有重叠时间;第二种是躁狂至少与其中一种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症、轻性抑郁或心境恶劣)有重叠时间。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双相Ⅰ型障碍组,伴重性抑郁症的混合性躁狂率为54.8%(1/2),伴重性抑郁症、轻性抑郁或心境恶劣的混合躁狂率为88.2%(9/10)。  相似文献   

4.
心境恶劣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心境恶劣障碍的分类演变并对它与重性抑郁障碍在神经内分泌、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对照研究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噻奈普汀 (tianeptine)治疗重性抑郁障碍 (MDD)与心境恶劣障碍 (D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 8例病人 (MDD 2 0例 ,DD 18例 )完成了为期 8周的噻奈普汀治疗 ,治疗量为 3 7 5mg/d。采用 2 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临床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MDD组和DD组的HAMD有效率分别为 80 %和 72 2 % ,显效率分别为 5 0 %和 2 7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噻奈普汀副反应少 ,主要为恶心、口干、失眠等。结论 噻奈普汀对MDD和DD有同样的抗抑郁疗效 ,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the 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CAN-MAT)指南对心境障碍的治疗具有全球性指导作用,该指南的特点是其治疗方案的推荐为基于证据质量等级和临床专家的共识的循证线索.然而,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治疗证据比在一般成年人中更有限,且...  相似文献   

7.
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及人格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心境恶劣障碍这一诊断被引入精神病学分类系统,它与重性抑郁及人格障碍的关系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心境恶劣障碍与重性抑郁一样划归情感障碍并作为其亚型是否合适?心境恶劣障碍究竟是一种人格偏导还是情感障碍?它轻到哪种程度可以考虑为一种人格障碍?重到哪种程度可诊断为复发性抑郁障碍或双重抑制?三是否构成一谱系障碍?为此我们从临床特征,家系调查,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复习了大量献论述它们之间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8.
重性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探讨重性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之间认知症状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DSM-Ⅳ的40例重性抑郁症、36例心境恶劣障碍和37例正常对照使用WAIS智力全套测验、WMS逻辑记忆与视觉再生测验、STROOP、词汇流畅性、延线测验A、B、汉诺塔、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进行评测。结果 两种抑郁障碍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有较重且范围较宽的认知损害,涉及双侧额叶、双侧颞叶、边缘系统及右侧顶叶。心境恶劣患者的损害多局限于额叶皮质。重性抑郁症“伴忧郁特征”的患者较“不伴忧郁特征”的患者存在更多涉及右侧半球的认知损害。结论 精神病性抑郁症较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有普遍更严重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越来越多,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有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脑部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相关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量表筛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五城区6 ~ 16岁的4585名在校学生进行抑郁障碍调查.首先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进行筛查,筛查阳性的进一步用精神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the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ssessment,DAWBA)进行定式检查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结果 SDQ筛查阳性的占50.2%(2302/4585).共检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55例,重性抑郁障碍29例,恶劣心境0例,未标明的抑郁障碍26例,总的抑郁障碍患病率1.2%(55/4585).起病年龄的中位数为13岁(P25:11岁,P75:15岁),高峰年龄在15岁,占21.8%(12/55).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抑郁症状依次是情绪低落(74.5%)、易激惹(72.7%)、精力减退(72.7%).34.5%(19/55)的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曾经试图伤害自己或自杀.55例患者中39例过去曾有抑郁发作,占70.9%.抑郁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娱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4.5%(41/55)的患者学习受影响.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大多数(78.2%)为轻度或中度.结论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应受到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