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帕金森病(PD),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症状,而且应该在PD的早期应用适量的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早期症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PD与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疾病导致的病死率相同。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PD的疗效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相同,前者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国产培高利特(pergolide)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林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中、晚期PD患者在原有抗PD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培高利特6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Webster评分和各项实验室安全性检查。结果 Webster评分示7例(23%0有中度疗效,13例(43%)有轻度疗效。5例有“开-关”现象的患者中3例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对于左旋多巴疗效减退中的中、晚期PD患者加用培高利特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定单用美多巴 (L dopa) ,L dopa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麦角隐亭碱 (BM)或甲磺酸培高利特 (PM) ]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分组 ,单用L dopa组 4 7例 ,L dopa +BM组 4 3例和L dopa +PM组 4 8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 (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取血检测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 ,测量血压、脉搏和做心电图检查。单用L dopa组平均日用量 (5 2 3 3± 2 35 9)mg;L dopa +BM组平均日用量为L dopa(5 2 6 7± 2 4 1 3)mg ,BM(7 3± 1 5 )mg;L dopa +PM组平均日用量为L dopa(5 5 8 3± 192 9)mg,PM(0 2 35± 0 0 4 5 )mg。结果 Webster量表、MDRSPD量表的临床总有效率 ,单用L dopa组均为74 5 % ,L dopa +BM组分别为 6 9 8%和 79 1% ,L dopa +PM组分别为 77 9%和 81 3%。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用L dopa组为 2 7 7% ,L dopa +BM组为 39 5 % ,L dopa+PM组为 18 8%。结论 单用L dopa ,L dopa+BM和L dopa +PM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 ,对于早期帕金森病可以选用单一L dopa治疗 ;对于晚期帕金森病 ,可以选用L dopa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应用方式以及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了系统阐述,强调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疾病早期就作为单药使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临床表现以震颤、肌肉僵硬为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Ⅲ.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缓慢进行性变性和死亡,导致黑质、纹状体DA转运体、DA显著减少.最终导致锥体外系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上述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帕金森病 (PD)是因黑质大量多巴胺 (DA)能神经元死亡而引起肢体的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及姿势障碍等症状群。 2 0世纪 5 0年代Carlsson等证实DA是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递质而获得诺贝尔奖。近 30多年来 ,由于影像学 (CT、MRI、PET)的问世 ;各种研究手段的改进 ,如免疫组织化学及传导束追踪技术等的改良能发现基底节的精密解剖 ;并阐明基底节环路各个环节功能的重要性。Davis等 (1979)又发现 1 甲基 4 苯基 1,2 ,3,6四氢吡啶 (MPTP)能选择性破坏黑质的DA能神经元 ,后又用MPTP制成PD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arkinson’sdiseasesleepscale,PDSS)、改良Weber、Hoehn-Yahr(H-Y)分期、UPDRSⅢ和Hamilton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以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PD患者的睡眠、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计算每日服用左旋多巴及吡贝地尔的剂量。结果:50例PD患者中48例(96%)发生睡眠障碍,其中白天过度困倦72·9%,失眠62·5%,多恶梦58·3%,睡眠破碎58·3%,早醒50·0%,幻觉18·8%。经分析PD患者睡眠总质量与UPDRSⅢ“关”期评分、H-Y分期、改良Weber、ADL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MMSE评分以及患者年龄、左旋多巴和吡贝地尔每日剂量相关,与病程长短无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失眠、多恶梦、睡眠破碎和早醒等;其程度与年龄、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与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PD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和普拉克索组。冶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Hamilton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普拉克索组HAM—D和Zung总评分第4周时与基线值相比已有下降趋势,而在第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PD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普拉克索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在治疗后4~8周时开始发挥比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治疗8周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似平接近于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小依赖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29例PD患者普拉克索0.5 mg每天3次(经过3周加量期)治疗,持续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感觉异常、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肢体水肿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PD患者治疗后HAMA、HAMD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MMSE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感觉异常的患者(6例,20.7%)比治疗前(11例,37.9%)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排尿障碍、便秘、性功能障碍及肢体水肿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普拉克索能够减轻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感觉异常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培高利特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高利特是一种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作用,可以绕过变性的神经元,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广泛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早期单药治疗,或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治疗晚期有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的患者。该药于1994年在中国上市,目前已经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  相似文献   

11.
<正>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具有复杂的几何形态结构,无论是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栓塞治疗难度均较大。我科采用单纯弹簧圈经前交通动脉栓塞治疗对侧复杂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女,73岁,因"反复头晕3年余,加重10 d"于2013年6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行走不稳,转头和坐起时症状加重,平躺时缓解,伴恶心、呕吐、耳鸣,无视物不清、听力下降、意识丧失、肢体无力,曾在当地医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综合认知功能干预,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自贡市青杠林社区筛查出的≥60岁MCI 169例及轻度AD 78例。MCI入组标准:主观有记忆力减退3个月,家属确认其认知功能减退;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26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24分;排除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大动脉病变。由于锁骨下动脉在椎动脉的近心端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对侧椎动脉血流被部分盗取供应患侧上肢,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侧上肢亚急性或慢性缺血等症状[1]。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出血患者血管张力的神经体液调控(NHR).方法 收集鼻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体力负荷试验(PL),分别于PL前后采用离子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2组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多巴胺(DA)、肾上腺素、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5-HT).结果 PL前观察组5-HT、DA及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后2组多巴胺及5-H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肾上腺素显著升高(P<0.05).结论 NHR机制紊乱是鼻出血的致病原因,无原因性鼻出血与高血压所致鼻出血具有相似的NHR机制,各类复发性鼻出血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属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癫(痫)的众多继发因素中,创伤性脑损伤是常见病因之一,同时,创伤性脑损伤后癫(痫)是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特别多见于外伤4周以后,即脑外伤后晚期癫(痫)[1].本文介绍1例脑外伤后4个月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后经积极治疗演变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第32届国际癫(痈)大会于2017年9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就癫(痈)的分类、诊断(包括基因诊断)、抗癫(痈)药物(AEDs)治疗、癫(痈)的外科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和卫生政策等问题展开学术交流,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2017国际抗癫(痈)联盟(ILAE)癫(痈)新分类 本次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更新:①发作类型:在原来“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不明类型的发作”的基础上新增了“全面性合并局灶性发作”这一类型,该发作类型同时存在全面性发作和局灶性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全面性放电与局灶性起源同时存在,主要见于Dravet综合征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②命名的调整:将原来综合征命名中的“良性”调整为“自限性”或“药物应答性”(如“中央颞区棘波自限性癫(痈)”替代原来的“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痈)”;用“基因相关性”替代原来的“遗传性”),以减少对基因相关癫(痈)的误解.③用起始症状进行起源分类:不论是局灶性起源、全面性发作还是不明起源的发作,都可以分为运动症状起始、非运动症状起始.其中局灶性起源发作又分为知觉清醒和知觉受损两类,这一改变让癫(痈)诊断更为直观,为致(痈)灶定位奠定了初步症状学基础.④将癫(痈)表现中的意识障碍改为知觉受损,更贴切描述了发作时“意识部分丧失”情况.⑤强调癫(痈)病因诊断和共患病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同时涵盖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两个相联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被收录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经验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论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对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肥胖及非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糖脂代谢、血清白介素(IL)-18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肥胖与长期服药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为2015年1~6月本院精神科长期住院的18~60岁患者106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持续2年,连续稳定服用1~2种抗精神病药1年;均具有≥小学文化,右利手,能独立完成测试内容;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