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VT)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拟诊CVT的患者进行MRBTI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病例1:怀孕39+4周,围产期反复癫发作,MRBTI示上矢状窦前段及对应脑浅静脉血栓形成,TOF-MRV提示上矢状窦前段血栓。病例2:女57岁,因"突发头痛7 d,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 d"住院,MRBTI示上矢状窦及双侧额顶叶浅静脉、左侧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血栓形成(部分亚急性期)。结论 MRBTI能够准确检测CVT,并与周围组织、血管对比良好,有望作为一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典型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旨在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并探讨雌激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3月~2002年8月诊断明确的11例男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平均年龄38.2岁)的临床表现、头部CT、MRI以及MRV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影像学特点;并通过测定7例患者的血清雌激素水平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11例患者的阳性体征包括视乳头水肿(7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肢体轻度瘫痪(3例)及脑膜刺激征(6例)。7例行血清雌激素检测者中,4例血清雌二醇水平及雌二醇与睾酮比值(E2/T)高于正常值。MR及MRV检查显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3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血栓3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直窦血栓5例;脑叶异常信号5例;脑叶合并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1例。CT检查显示,3例呈现弥漫性脑水肿;3例脑叶见条索状高密度影;1例呈高密度三角征;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顶叶出血各1例。结论对于无明确发病诱因的可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应及早行头部MR+MRV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男性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典型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旨在加深对该病变的认识并探讨雌激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3月—2002年8月诊断明确的11例男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平均年龄38.2岁)的临床表现、头部CT、MRI以及MRV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影像学特点;并通过测定7例患的血清雌激素水平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 11例患的阳性体征包括视乳头水肿(7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肢体轻度瘫痪(3例)及脑膜刺激征(6例)。7例行血清雌激素检测中,4例血清雌二醇水平及雌二醇与睾酮比值(E2/T)高于正常值。MR及MRV检查显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3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血栓3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直窦血栓5例;脑叶异常信号5例;脑叶合并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1例。CT检查显示,3例呈现弥漫性脑水肿;3例脑叶见条索状高密度影;1例呈高密度三角征;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顶叶出血各1例。结论 对于无明确发病诱因的可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应及早行头部MR MRV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男性患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发和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预后. 方法 总结分析136例CVT患者的血栓部位及受累静脉窦/静脉数目,依受累颅内静脉窦/静脉数目将患者分为单发CVT组和多发CVT组,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单发CVT组44例,多发CVT组92例(其中累及2个部位45例,3个部位35例,4个部位9例,5个部位3例).最常受累的静脉窦/静脉为横窦/乙状窦(86.8%),其后依次为上矢状窦(58.1%)、直窦(18.4%)、大脑深静脉系统(7.4%)和皮层静脉系统(2.9%).单变量分析显示单发CVT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多发CVT组,但短期预后好于多发C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CVT组患者出现颅内实质病变及合并颅外静脉血栓的几率高于单发CVT组,同时治疗前颅内压≥300mm H2O的患者比例高于单发C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VT中以多发CVT所占比例较高,最容易受累的部位为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与单发CVT相比,多发CVT患者颅内压较高,多合并颅外静脉血栓,出现静脉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几率较高,临床病情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MRI和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I和MRV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受累的脑静脉和静脉窦有上矢状窦9例,横窦5例,直窦3例,乙状窦2例,大脑大静脉合并大脑内静脉2例。常规MRI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高低不一,11例脑实质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4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15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9例脑实质内出现脑回样强化。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抗凝治疗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与结果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头痛(90.91%,20/22),亦可见意识障碍、癫发作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12例(54.55%)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14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9例(9/14)颅内压升高,常规和生化无特征性变化。头部CT和(或)MRI、CTV和(或)MRV显示,22例均有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皮质静脉扩张),13例(59.09%)存在脑实质损害(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异常),2例(9.10%)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4.55%)发生硬膜下血肿。DSA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为上矢状窦13例(59.09%)、横窦17例(77.27%)、乙状窦14例(63.64%)、下矢状窦2例(9.10%)、直窦4例(18.18%)、大脑大静脉1例(4.55%)、颈内静脉1例(4.55%),其中9例(40.91%)存在2个静脉窦血栓、8例(36.36%)存在3个或以上静脉窦血栓。予肝素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数天,症状未见缓解或进行性加重,21例(95.45%)再予尿激酶静脉窦内或动脉溶栓治疗。共住院13~59 d,平均(25.70±12.18)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13例(59.09%)、2分4例(18.18%)、3~4分5例(22.73%),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17/22)。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常存在多个静脉窦血栓或深静脉血栓及脑实质损害,对于抗凝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联合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 MRI与MRV资料。磁共振均行常规SE序列T1WI、T2WI以及液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并全部行二维时间飞跃法静脉成像(2d-TOF MRV)检查。结果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最常累及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为不同信号的血栓所阻断。MRV则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管腔的狭窄、中断以及属支的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能无创性的同时显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脑挫裂伤,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25例有发病诱因(包括妊娠或产褥期18例,高热、腹泻5例等),平均年龄(29.7±9.3)岁;多以急性(7例,25.9%)、亚急性(19例,70.4%)起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3例(91.7%),伴呕吐21例,12例出现意识障碍,均出现不同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腰穿CSF压力增高21例。血常规检查异常22例(81.5%),凝血功能异常13例(48.2%)。影像学检查[CT、MRI、MR静脉血管成像(MRV)]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受累,其中上矢状窦受累最多(77.8%)。24例采用肝素抗凝治疗,2例用溶栓治疗。17例痊愈,4例好转,6例死亡(其中4例并发出血性梗死,2例伴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CVT继发于循环血液不足及血液高凝状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死亡率较高;MRI和MRA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早期肝素抗凝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行MRV及DSA检查.分别记录两种影像资料中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静脉窦通畅程度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对矢状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通畅程度的显示上,MRV诊断矢状窦通畅的敏感度是87.0%,特异度是66.7%,符合率为82.8%.MRV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度是25.0%,特异度是76.9%,符合率为48.3%.结论 MRV在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通畅程度上为其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头痛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头 痛特征。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以头痛为唯一临床 表现的CVT患者。以头痛为唯一表现指除头痛外无提示颅内压升高的体征,且脑脊液压力正常,影像 或脑脊液检测显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这类患者的头痛特征(部位、发作模式、演变和强度)。 结果 共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40岁,女性6例(75%)。最常受累的静脉窦是侧窦(7例, 87.5%)。4例患者累及左侧侧窦,头痛均位于左侧;4例患者累及中线静脉窦(上矢状窦或直窦),头痛 均为双侧性。头痛发作模式:进展性头痛7例,闪电样头痛1例;演变:持续性7例,间歇性1例;强度:严 重头痛7例,中等程度头痛1例。 结论 对于仅表现为头痛并且颅内压正常以及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T患者,侧窦受累很常见,尤 其是左侧。头痛部位与受累静脉窦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7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CVST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4岁,≤45岁的中青年患者12例(70.6%)。常见的临床症状:头痛15例(88.2%),癫痫发作5例(29.4%);体征:颈抵抗(+)8例(47.1%),视盘水肿4例(23.5%)。16例患者行腰穿CSF检查示压力增高15例,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轻度增高分别为3例、4例。头颅CT检查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3例(17.6%),间接征象10例(58.8%)。MRI检查显示CVST的表现15例(88.2%);MR静脉造影(MRV)检查有16例患者(94.1%)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流缺失或降低。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或合并肠溶阿司匹林、巴曲酶,以及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后,基本痊愈+显著进步11例(64.7%),无变化4例(23.5%),死亡2例(11.8%)。结论 CVST大多为中青年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颅CT对CVST的诊断价值较低;而MRI和MRV诊断CVST的准确性高,能显示颅内静脉窦闭塞的表现。本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颅脑静脉窦内血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l)的特征以及DWI表现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的MRI表现,包括常规MRJ、FLAIR、DWI及MRV,统计静脉窦内出现DWI高信号的部位、数量;以溶栓治疗后1~3个月的MRV确定原栓塞静脉窦是否再通;探讨溶栓前静脉窦内血栓T1WI、FLAIR、DWI表现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 14例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中9例出现21个部位的血栓DWI高信号.首诊MRI血栓内有DWI高信号的静脉窦的血管完全再通的几率较低(19.0%),血栓内无DWI高信号的静脉窦冉通率较高(6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血栓DWI信号可能与血栓的进展有关,首诊MRI发现静脉窦内血栓DWI呈高信号能预测溶栓治疗1~3个月后血管再通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2例CVT患者中8例病因明确,临床表现以头痛伴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主,脑脊液(CSF)检查以压力升高为主要特点,D-二聚体(DD)检查有62.5%的患者高于正常,CT主要表现局限性脑梗死及脑水肿,MRI联合MRV表现静脉窦闭塞者占91.7%,病因及脱水、溶栓、抗凝治疗疗效较好。结论CV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产褥期、感染、白塞病可继发CVT,MRI和MRV相结合诊断率高,肝素抗凝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头痛为唯一临床表现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头
痛特征。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以头痛为唯一临床
表现的CVT患者。以头痛为唯一表现指除头痛外无提示颅内压升高的体征,且脑脊液压力正常,影像
或脑脊液检测显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这类患者的头痛特征(部位、发作模式、演变和强度)。
结果 共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40岁,女性6例(75%)。最常受累的静脉窦是侧窦(7例,
87.5%)。4例患者累及左侧侧窦,头痛均位于左侧;4例患者累及中线静脉窦(上矢状窦或直窦),头痛
均为双侧性。头痛发作模式:进展性头痛7例,闪电样头痛1例;演变:持续性7例,间歇性1例;强度:严
重头痛7例,中等程度头痛1例。
结论 对于仅表现为头痛并且颅内压正常以及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T患者,侧窦受累很常见,尤
其是左侧。头痛部位与受累静脉窦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腩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CV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CVT多见于中青年,多为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MRI联合MRV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系统形态及阻塞情况,DSA能清楚显示静脉系统血栓的部位及继发于CVT的动静脉瘘.早期诊断及应用抗凝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结论 CVT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联合MRV检查是目前CVT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检杳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颅内高压患者需行相应检查,一旦确诊,应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