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胚腹侧中脑移植入帕金森氏病鼠纹状体内的存活及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D.胚鼠 E 13~15天(CRL10~15mm)腹侧中脑(富多巴胺神经元)移植至23只帕金森氏病鼠纹状体中,14只行为改善鼠经不同成活期后处死(1~2月,3~4月,8~12月),进行酪氧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移植区 TH 阳性细胞早期成簇密集至成串分散,由散乱分布至沿移植区周缘分布:移植区从有明显边界至渐不显而呈现与受体脑整合。表明去神经的纹状体靶组织能诱导多巴胺神经元迁移,移植组织能在受体脑内长期存活生长。  相似文献   

2.
背景: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移植部位微环境、各种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实验拟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行为学恢复及海马线粒体膜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 2006-09/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实验室完成。 材料:神经干细胞来源于新生1 d龄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的三四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移植,每组10只。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神经干细胞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双侧海马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组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行Y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中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联合移植组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并高于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 < 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干细胞组学习记忆能力虽有明显恢复,但与联合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P < 0.05)。 结论: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能能稳定海马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能改善老年性痴呆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胚胎黑质植入震颤麻痹模型鼠脑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6-羟基多巴胺分两点注入SD鼠右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8周,用胚龄14-16天同胚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入模型鼠尾壳核。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中脑黑质移植组,含层粘蛋白Laminin胚中脑黑质移植组,含雪旺氏细胞胚中脑黑质移植植。  相似文献   

4.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但在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其分化数量和分化方向受到限制。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脑梗死区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7-04/2008-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SD雌性大鼠30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提供。流产胎儿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 方法:取流产胎儿大脑皮质,剪碎后消化离心,过滤后取沉淀细胞重新悬浮,加入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体外培养获得人胚神经干细胞。30只大鼠通过结扎颈外动脉建立脑梗死模型,行走时向右侧转圈者为成功模型,剔除5只无上述明显症状的失败模型鼠。于造模后24 h,以前囟尾侧0.8 mm,中线右外侧1.2 mm为注射点,每只大鼠移植行BrdU标记的1×109 L-1人胚神经干细胞悬液10 μL,深度为硬脑膜下3.0~3.2 mm。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在脑梗死区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态。 结果: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聚集成球悬浮生长,传三四代后加入血清诱导可见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发出绿色荧光并聚集成球。BrdU阳性细胞为椭圆形棕褐色,移植后第2,4周均可见其在脑梗死区存活并向周围迁移,且第4周时迁移的范围更广。移植后2周,皮质颗粒层和皮质下均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且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脑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主要存在于脉络丛和微血管中,且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 结论:人胚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于脑梗死的环境中,并逐渐分化成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后期脑实质内存活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减少,大量迁移到侧脑室脉络丛和脑表面微血管内,被内皮吞噬系统消化。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胚胎的大脑组织进行了冷冻保存、培养和移植,证实了经冻存的胚脑组织在体外和移植入宿主脑内后保持继续生长、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胚脑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脑组织脑内移植是否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孕14.5d胚鼠腹侧中脑(VM)细胞悬液移植到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术后部分动物每天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腹腔注射(30mg/kg),分别存活10d、21d、35d和60d,经旋转行为测试后分批处死,行CD4、CD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组10d、21d时,CD4 、CD8 和MHC-Ⅱ 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1d时更为显著,35d时部分移植区出现排斥反应,60d时移植区未见移植组织存活。MP治疗组在10d、21d时,移植区CD4 、CD8 和MHC-Ⅱ 细胞数量较未治疗组明显减少,35d时未见明显排斥反应;60d时,CD4 、CD8 和MHC-Ⅱ 细胞的数量较35d显著增加,部分移植物被排斥。MP治疗组各时间点TH 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非治疗组,但大鼠的旋转行为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改善。假手术组在10d、21d时,见少量CD4 、CD8 和MHC-Ⅱ 细胞,35d时消失,各时间点都未见TH 神经元。结论同种异体胚脑组织脑内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MP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或延缓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介绍的是老年性痴呆病人大脑神经细胞中核糖核酸含量的研究。作者共研究了10例老年性痴呆病人。其中5例(第一组)或者完全没有脑基底血管的动脉硬化,或者表现甚轻(在魏氏环系统中有一、二处硬化斑);有5例(第二组)系老年性痴呆并发有脑基底动脉硬化,而无可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胚脑组织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培养和移植的实验方法。观察其冷冻保存后的胚脑组织在体外及宿主脑内继续生长、分化的情况。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在尾核头部作冷冻胚胎移植治疗1例重症帕金森氏病病人的手术程序及结果。  相似文献   

9.
影响胚脑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冷冻保护剂的使用及其浓度、降温和复温速率、储存温度等。经冻存的胚脑组织,复苏后虽然不同程度的受到冻—融损伤,但仍保持了在体外继续生长、分化、特异性酶的表达及分泌递质的特性,移植入宿主脑内后也能继续存活、重新建立突触联系并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研究证实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能修复神经,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然而,脑出血后局部内环境对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分化状态。 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组织化学水平的开放性实验,于2007-05/2008-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纳入40只SD雌性大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8周龄流产胚胎大脑由德阳市人民医院医院妇产科提供。 方法:取8周龄流产人胚胎大脑皮质细胞,体外培养获得人胚神经干细胞。通过注射自体动脉血到尾状核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出血后2 d将标有5’-溴脱氧尿嘧啶的人胚神经干细胞悬液移植到血肿腔周围的4点,1,2周后处死大鼠,相邻脑组织切片行5’-溴脱氧尿嘧啶/微管相关蛋白2和5’-溴脱氧尿嘧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状态和迁徙情况。 结果: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为椭圆形棕褐色,移植后1周及2 周均可见其存活并向周围迁移,且移植后2周迁移的范围广。移植后1周,脑组织切片见5’-溴脱氧尿嘧啶/微管相关蛋白2和5’-溴脱氧尿嘧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且5’ -溴脱氧尿嘧啶/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多于5’ -溴脱氧尿嘧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移植后2周,5’-溴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脉络丛和微血管中可见,且5’-溴脱氧尿嘧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5’ -溴脱氧尿嘧啶/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 结论: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能够存活,移植后逐渐分化为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