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男性,72岁。因“头面部外伤后头痛3d,伴呕吐数次”在2007年4月23日人院。3天前因酒后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头面部;第2天感头痛,呕吐胃内容物2次;第3天头痛和呕吐症状在直立体位时加重,而且出现智力减退。就诊时行头颅CT检查发现双侧硬膜下积液。诊断:双侧硬膜下积液,外伤性颅内压降低综合征。给予卧位、输液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头痛、  相似文献   

2.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伴肿瘤卒中目前国内外文献仅1例报道,2007年6月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增加为新的神经系统肿瘤。我院最近收治一例PGNT伴卒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胆脂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颅骨胆脂瘤切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颅骨胆脂瘤和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右侧耳鸣2个月;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颞部占位(骨源性)。手术将肿瘤及包膜全部切除,硬脑膜完整。术后第3 d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 1周后复查CT示血肿明显减少,3周后复查CT血肿完全吸收。复习文献,胆脂瘤可产生多种炎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其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尚未见报道。结论即使颅骨胆脂瘤切除术中硬脑膜保持完整,术后仍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胆脂瘤产生的炎性物质引起硬脑膜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3岁。于2006年2月19日入院。患者曾于1991年6月4日行手术切除胶质瘤,术后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Ⅱ期,患者术后恢复可,于出院后1个月后进行局部放疗治疗,持续5周。随后患者开始服用CCNU化疗,每次服200mg,每8周服药一次,持续服药半年。1994年、2001年曾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迹象。本次入院前半年,患者开始出现言语不清,近2个月来加重,并伴右侧肢体  相似文献   

5.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新型免疫治疗的溶瘤病毒(OV)具有特异性裂解肿瘤细胞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发挥抗肿瘤免疫反应。由于机体预先存在针对病毒的免疫力,OV在肿瘤组织的扩散能力及穿透性不佳等原因限制了其治疗效果。神经干细胞(NSCs)的肿瘤“归巢”特性及在脑实质内良好的迁移能力,可以作为OV的理想载体。临床前研究及Ⅰ期临床试验均表明NSCs荷载OV对GBM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文中对NSCs荷载OV靶向调控肿瘤微环境,达到治疗GBM的可能和挑战性进行文献学习。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心律失常和ST-T改变已在急性中风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得到证实。而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严重心电图改变尚未见报道。我们自1990年至今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6例,其中术后伴发严重心电图改变的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脊索瘤易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少见,硬膜下播散转移极其罕见,现将收集的一例硬膜下播散转移斜坡脊索瘤报道如下.患者女,59岁,因视物模糊一年,加重一月于外院发现左侧眼睑下垂,左眼内收障碍,复视,左侧面部针刺觉减弱.CT及MRJ发现左鞍旁斜坡占位.术中见肿瘤部分侵及硬膜下,次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脊索瘤.术后给予放疗,左侧眼睑力量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男性,67岁。因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3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不清,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明显减退;颈抵抗,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慢性血肿。初步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入院2 h突发四肢抽搐,持续3~4 min,考虑癫痫发作,给予地西泮注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39岁男性,因高处坠落致伤头部伴头痛4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左侧颞顶枕部头皮肿胀,质硬,无搏动,无透光性,体位改变时肿胀头皮无明显变化。头颅CT显示:右侧额叶、左侧颞顶叶多发脑挫裂伤,以左侧颞顶叶损伤严重;右侧额部、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部颅骨变薄(骨折有待排除),  相似文献   

11.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后转化为星形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47岁。因间断头痛,呕吐,伴复视10个月,加重半个月于1989年11月入院。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双侧视乳头轻度水肿,复视,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存在,病理征(一)。CT扫描示左颞占位(图1),中央有囊性变,考虑胶质瘤。于1989年12月2日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颞叶皮层下,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类中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是脑胶质瘤中最恶性的一种。手术切除后较快在原位复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生转移者少见。 病人,男性,35岁,右利手。因四肢抽搐反复发作1月余伴讲话困难、口齿不清10d于1994年6月15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颅神经无异常发现,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头颅MRI示左额叶大片异常信  相似文献   

13.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SDH ) 治愈后同部位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 CSDH)病例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8~72岁,平均64岁,其中>55岁18例(78.26%);病程45~120 d,平均90 d,于伤后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形态多样,以巨怪形多核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及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 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及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胶质母细胞瘤与21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肿瘤SWI指标,包括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评分、肿瘤静脉血管数目、出血个数及出血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两种肿瘤ITSS评分、出血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胶质母细胞瘤静脉血管数目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出血指数明显低于脑转移瘤(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肿瘤静脉血管数目为6.5时,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84、0.789;而出血指数为0.9时,鉴别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1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32、0.947。结论 采用SWI可为诊断脑肿瘤提供更多信息,对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994~200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II级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1例。星形细胞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液为陈旧血液及凝血块或较新鲜出血。手术切除肿瘤并清除出血。结论肿瘤导致的血管性变化是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硬膜下血肿的出现早于星形细胞瘤瘤体出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