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两者与ACI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ACI患者在发病24 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d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价ACI的严重程度.同时监测3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IL- 1β、IL- 18水平在发病后第1、3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d呈下降趋势. ESS与IL-1β,IL-18值呈负相关.结论 在ACI发病后血清IL- 1β、IL-18水平升高,说明炎性免疫因素可能参与ACI发生、发展过程,血清IL- 18水平能反映ACI病情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并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自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h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1β、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液IL-6与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浆或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表明IL-6与TNF-α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具重要作用。此研究测定了发病不同时间点脑血肿液上清液IL-6、TNF-α水平,并与自身血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了对照。1资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系作者医院2002—2004年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5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在24 h内行头颅CT扫描被确诊为脑出血,均为基底节区出血未破入脑室者,血肿量25~80 mL,平均(45·81±19·83)mL。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8·81±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变化规律和作用以及与GCS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10天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浓度,并且同时记录发病时GCS评分。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呈下降趋势,第10天已基本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01,P<0.01)。结论 血清IL-6参与了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IL-6可作为判断脑组织损害程度和病情预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脑出血大鼠模型探讨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位点血清IL-1β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制作稳定的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位点测定其外周血血清中IL-1β的含量和脑含水量,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了解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ICH组大鼠血清IL-1β16 h72 h出现明显高水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脑含水量代表的脑水肿在24 h72 h出现明显高水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脑含水量代表的脑水肿在24 h72 h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0 h时与对照组相比已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IL-1β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二者变化规律存在正相关性(r=0.906,P<0.001)。结论脑出血大鼠模型中血清IL-1β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ICH后血清IL-1β水平可为临床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提供辅助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焦虑症患者血清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焦虑症患者和42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作为焦虑组和抑郁组,选择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6、IL-10水平。结果焦虑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抑郁组(P0.05);抑郁组患者IL-6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和抑郁组患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焦虑组患者IL-10水平与抑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10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IL-1β、IL-6、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焦虑症和抑郁症与健康者可能具有不同免疫机制,可通过血清IL-10和IL-6来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病期<7d及病期>28d(5周内)的脑脊液TNF、IL-6、IL-8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T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病期<7d者脑脊液TNF、IL-8水平较病期>28d升高显著(P<0.05);病期>28d TNF、IL-8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病期<7d及病期>28d脑脊液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脑脊液IL-8、INF、IL-6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癫痫发作间期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分析及意义。方法 ELISA法分别测定5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对癫痫组和正常组之间,同时对癫痫患者组内进行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度、间期脑电的正异常、起源区域局限性(局限和广泛)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含量)结果用x±s表示,两样本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癫痫组与正常组之间IL-1β和IL-6外周血液血清中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不同发作频度之间IL-6血清中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发作频度对于IL-1β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不同性别、年龄、病程、间期脑电(正常和异常)、起源区域(局限和广泛)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作间期IL-1β和IL-6在外周血清中的含量因癫痫而发生变化,癫痫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证明两种细胞因子参与癫痫活动,血清中IL-6含量与发作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一科和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ACI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小体积梗死30例,中体积梗死45例,大体积梗死27例)和单纯ACI患者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ACI并高血压组患者入院第1、3、5、7、14天,单纯ACI组、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ACI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 入院第1天ACI并高血压组、单纯ACI组、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对照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4组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第1、3、5、7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TNF-α水平在在第1、3、5、7、14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IL-6、IL-8、TNF-α水平与高血压对ACI的发病有协同作用,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IL-6、IL-8、IL-10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IL-6、8、10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发病后第1、3、7d和15例健康体检者第1d的血清IL-6、IL-8、IL-10进行检测。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IL-6、IL-8均在发病后第1、3d明显增高(P<0.05);第7d结果相差不大(P>0.05);IL-10在第1、3、7d逐渐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的监测可以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试验指标,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11例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时间、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额外的脑脊液分流手术,术后3个月结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在发病后第4天和第5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的2例患者需要随后的脑脊液分流手术.相比之下,在发病当天接受内镜手术的9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因为纤维粘连导致继发性梗阻,需要额外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3个月,所有6例mRS评分为2~3分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8分,在发病当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并且脑室外引流时间小于4d.结论 使用软性神经内镜早期干预和术后短时间脑室外引流对于脑室铸型血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病情和早期转归的关系。方法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同期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患者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入院和第4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定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组患者hs-CRP均增高(P<0.01),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与未破入脑室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破入脑室患者未好转组与好转组间hs-CRP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相关,对其早期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脑出血组42例,为发病24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8例,为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观察指标:入院时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患者一般情况,出血部位,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NIHSS评分,随访6个月时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第7天的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的低(P<0.05)。大量出血或GCS评分≤8分者,NT-proBNP水平分别高于中、小量出血及GCS>8分者(P<0.05)。随访6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高的脑出血者,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差。结论脑出血后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出血量越大,病情越重,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血浆NT-proBNP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及快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发病后不同时程的含量进行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2,3,7,14d各采血1次,收集血清.正常对照组12例亦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VEGF含量检测.结果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于发病1 d内开始升高,2,3 d继续升高,7 d达高峰,随后下降,14 d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动态变化.提示VEGF在脑出血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利弊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动态监测 6 8例 12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其中 4 0例入院 2 4h内接受血肿碎吸引流术 ,2 0例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并于入院时和第 1、3、7及 14天监测TCD ;8例未手术者 (降压组 )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前、后监测TCD ,并与 2 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对照组 )降血压治疗前后的TCD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降血压前后TCD参数差值无显著性 ,而降压组降压后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流速降低 ,脉动指数 (PI)值升高。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 ,双侧MCA流速呈先降后升 ,双侧PI值呈先升后降 ;保守治疗组MCA流速发病 1周内下降 ,第 2周开始升高 ,PI值改变与其相反 ;手术组第 7天MCA流速即开始升高 ,PI值降低 ,且在第 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保守组大 ,第 14天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前者为 - 12 6± 6 8、后者为- 7 5± 4 8)。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 ,而急性期的降血压治疗不利于脑灌注 ,动态TCD监测可评估患者脑灌注状态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分为: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15例,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16例,脑梗死组12例。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d、3d、5d、7d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病程第1d保守组、微创组均表现为出血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保守组3d时患侧扰动系数升高,超过健侧,达到高峰,持续到7d;微创组3d时患侧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d、5d、7d时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组第1d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即高于健侧,5d时达到高峰,持续7d以上。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现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鸟司他丁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神经内、外科的脑出血患者1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静滴鸟司他丁14 d,分别在入院第2,7,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观察患者血清IL-1β和sICAM-1的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这两种交性介质的水平,全部病例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可以作为抑制脑出血后炎性反应的备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