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87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7例,其中脑梗死组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与血浆Hcy水平在最低四分位人群相比,处于较高四分位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值比(OR)为5.278(95%CI为1.203~23.158,P〈0.05);处于最高四分位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值比(OR)为7.917(95%CI为1.473~42.538);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相比,Hhcy患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OR值为4.325(95%CI为1.156~16.174,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进入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有必要制订出适合于中国人的Hhcy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疾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4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记录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55,P=0.32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进入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cy水平与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技术测定9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腔隙性脑梗死、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90例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脑梗死组、脑腔梗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也明显高于脑腔梗组与TIA组,显著性差异(P<0.01、0.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脑缺血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本文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相关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03—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男182例,女118例;年龄21~92岁。经初步筛选分为3组,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以及氟桂利嗪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74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34例,其中脑梗死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  相似文献   

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CS)复发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303例初发、97例复发I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73例(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170例(腔梗组)、心源性脑栓塞57例(栓塞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对ICS复发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ICS患者血浆Hcy水平[血栓组(16.17±10.83)μmol/L、腔梗组(14.64±7.71)μmol/L、栓塞组(15.75±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61±4.22)μmol/L](均P<0.01);各类型ICS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CS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18.04±10.68)μumol/L]显著高于初发患者[(14.57±8.50)μmol/L](P<0.01),以及高Hcy血症比率(50.5%)显著高于初发患者(32.3%)(P<0.01);(3)各类型ICS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高Hcy血症、糖尿病是IC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  相似文献   

7.
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82例 ,分为 3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9例 )、脑梗死急性期 (74例 )和脑梗死恢复期 (5 9例 ) ,正常对照组 38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 ;同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病灶体积计算。采用 SPSS软件分析。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恢复期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 (P<0 .0 1) ;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血清 Hcy水平与病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 (r=0 .4 5 ,P<0 .0 5 )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与血清 Hcy水平无明显的相关。结论 高 Hcy血症可能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反映脑梗死急性期病灶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浆Hcy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0例非急性脑卒中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400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各类型急性脑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水平比率,对脑梗死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2)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患者,且高Hcy水平比率(49/97)亦高于初发患者(98/31)3)(P〈0.01);(3)1年内和1年后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Hcy水平、糖尿病有关(P〈0.01)1、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高血浆Hcy水平有一定关系,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在中国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1],且卒中二级预防能降低卒中再发风险接近90%[2],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自从1969年McCully[3]首次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有关联的假说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然而,近年来大量通过降低Hcy水平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治疗均未得到一致的阳性结果.因此,Hcy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到底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如果是,为什么使用叶酸等降低Hcy水平的治疗并没有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今后我们关于Hcy的研究方向重点是什么?本文主要就Hcy与缺血性卒中的这些相关问题展开综述,以便能更好的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口市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衍生化后HPLC分离法检测103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多项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4·32±3·82)μmol/L ,与健康对照组(9·31±2·25)μmol/L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的血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血脂的关系并不显著;在脑梗死治疗及二级预防方面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丰度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丰度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变化,观察它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素(ANG)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本文着重阐述ANG的生理作用及其促血管生成的机制,重点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时ANG的表达及其对ICVD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参照TOAST分型标准将2011-08—2013-12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心源性脑卒中(CE)、其他少见病因型脑卒中(SOE)、不明原因型脑卒中(SUE)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异常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2)LAA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O组、CE组、SOE组、SUE组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升高,且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的升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的波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例正常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T2DM伴颈动脉硬化(CAC)组96例,T2DM无颈动脉硬化(NCAC)组40例和正常对照(NC)组14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3组72 h血糖变化,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波动系数(BGFC);出院后并随访12个月,观察脑梗死的复发率,A组脑梗死复发22例,B组脑梗死复发5例,C组新发1例,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同时检查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bA1c及颈内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样A组与B组HbA1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内膜增加均明显增加(P<0.001)。2组DMMG、BGFC、MA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BGFC、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251,P<0.01)。A、B、C组随访12个月,A组脑梗死复发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故血糖波动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6-06行全麻手术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氟烷组(A组)、异氟烷+右美托咪啶组(B组)、七氟烷组(C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20例。麻醉前B组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A组与C组则以等量9g/L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啶以相同方法静脉泵注。麻醉维持时A组与B组吸入异氟烷,C组与D组吸入七氟烷。观察术后认知功能,测定MMSE评分;并记录各组术前(T0)、插管后(T1)、手术关腹前(T2)、术后(T3)的HR、SBP、DBP、MAP、PetCO_2、SpO_2的变化。结果各组术后MMSE评分比较,4组术后1d、3d各组MMSE评分均较同组术前1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d、3dB组较A组评分高,C组较D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4组在插管后HR降低,与术前比较,B、D组HR值在插管后、关腹前、术后均明显下降(P均0.05);A、C组分别与B、D组比较,HR值在插管后、关腹前、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4组在插管后SBP、DBP均明显降低,直到手术后慢慢上升,术后A、C组明显升高,高于B、D组(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麻醉性镇痛镇静药的用量,降低POCD的发生率,且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