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神经肽类物质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及诊断性访谈将被试分为四组:既无抑郁又无失眠症状的健康对照组(1组),仅有抑郁无失眠症状组(2组),仅有失眠无抑郁组(3组),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组(4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的NPY及SP水平。以NPY及SP为因变量,以PSQI、PHQ-9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组)NPY的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组),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组)SP浓度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SP含量与PSQI、PHQ-9均不相关,NPY含量与PSQI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而言,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NPY水平较低;相对于仅患有抑郁或失眠一种症状或的患者以及既无抑郁又无失眠症状的健康对照而言,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SP水平较高,且该组患者的NYP水平与睡眠质量有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 《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188-191
睡眠障碍在抑郁症中常见,是抑郁症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据报道超过90%的重性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或白天睡眠,有61.8%的抑郁症患者首发临床症状是睡眠障碍。抑郁症的相关失眠有三种重叠形式,即入睡困难、维持睡眠或睡眠连续性发生障碍以及早醒。而早醒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抑郁症最具有特异性的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目前使用的新型抗抑郁药虽对改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抗焦虑的作用起效慢,对睡眠的帮助不大,有的甚至引起失眠。为此,本文应用美抒玉与新型抗抑郁药联合治疗抑郁症,旨在有利于减轻其焦虑,帮助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抑郁症睡眠的结构特征。方法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具有明显失眠症状的患者71例,进行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以及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睡眠症状方面表现出睡眠潜伏期长、维持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睡眠质量差、日间功能受损、过多依赖安眠药。睡眠进程和连续性方面: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均短于对照组,清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长于对照组;睡眠结构方面:N1、N2比例长于对照组,N3、REM比例短于对照组;REM指标:REM潜伏期(RL)、REM周期数、REM时间(RT)均短于对照组,REM密度(RD)、REM活动度(RA)、REM强度(RI)均长于对照组。在抑郁症失眠组中,HAMD总分与,TST、TIB、SE、SMT、RL显著负相关;与RD、RA、RI正相关;HAMA总分与TST、TIB、SE、SMT负相关;PSQI总分与TST、TIB、SE、SMT显著负相关;睡眠潜伏期因子与SL、N2%显著负相关;睡眠持续性因子与TST、TIB负相关;催眠药物因子与SE、SMT、SL、N2%正相关。结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失眠症状与普通失眠症相似;多导睡眠图的结果表明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及REM指标系列改变;抑郁的严重程度与REM指标相关,REM睡眠的改变可能是特异性的,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改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30例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抗抑郁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状态,包括睡眠质量视觉模拟量表(VAS),生理时钟问卷(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和睡眠日记以及抑郁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睡眠质量VAS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6.1±3.7 vs16.2±5.1,P0.05),MEQ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贝克抑郁量表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编辑先生:我们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患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但残余症状难消除,如疲劳和认知损害,此时应当如何处理?河北张璧君答读者来信张璧君医师:抑郁症治疗后常有残余症状,除疲劳和认知损害外,还有性功能障碍、疼痛和失眠,这里一并谈谈。一疲劳/思睡1原因疲劳可能是抑郁的症状,也可能是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三环抗抑郁药常引起镇静效应,一些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回收抑制剂(SNRIs)也可引起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简化版(DBAS-1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56例抑郁症患者和49例失眠症患者、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评。结果:正常组PQSI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抑郁组和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PQSI日间功能因子分(2.59±0.78)高于失眠组(2.08±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QSI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抑郁组,且正常组DBAS总分及成分因子"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忧"和"对药物的认知"3个因子分高于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抑郁组与失眠组,DBA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失眠组的DBAS总分及因子分与PQSI总分及因子分分别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组与抑郁组均存在不良的睡眠信念与态度成分,但未发现抑郁症与失眠症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癫癎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癫痫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抑郁症在临床上的差异。方法:以28例癫痫性抑郁障碍与30例抑郁症作对照比较:结果:癫痫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的年龄较早,言语减少、迟缓、昼重夜轻、疑病、偏执、胃肠道症状出现率较低.治疗后显效较快,抗抑郁药使用率较低,疗效与抑郁症组相仿。结论:癫痫性抑郁障碍与抑郁症在临床上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伴失眠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失眠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失眠的评估采用标准的失眠问卷,抑郁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焦虑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比较失眠及非失眠2组间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29.8%)存在失眠。失眠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HDS评分较非失眠者更高(P0.05),卒中前失眠更常见(52.2%vs.12.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前失眠症状(OR=2.729,95%CI=1.550~4.804,P=0.001)及HDS(OR=1.240,95%CI=1.158~1.327,P0.001)均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伴失眠十分常见。卒中前存在失眠症状以及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伴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共654例进行筛查,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78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结果:神经内科门诊初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1.9%。抑郁障碍患者以头晕、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5.9%。在患者的前3个主诉中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依次为失眠、头晕、乏力。样本HAMD总分平均(16.9±4.0)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全身症状较重。抑郁障碍患者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占76.9%;心理归因模式者占23.1%。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颇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