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它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增加卒中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多数研究表明卒中1年内抑郁的发生率为20%~50%,而在卒中后6个月内,抑郁发生率甚至高达80%以上。由于研究方法、评估工具和卒中发生后时间段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卒中(stroke)是突发性的脑部疾病,患者可因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甚至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和一过性/永久性脑功能损伤[1]。卒中后情感障碍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焦虑和抑郁又是卒中后情感障碍最常见的类型。急性卒中常并发焦虑障碍,发生率为40%~50%[2],而有1/3卒中后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3],国外Paolucci等[4]对卒中患者长期追踪观察发现,PSD的发生率为36%,轻度抑郁占80%。目前,  相似文献   

3.
重视卒中后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淡漠、情感失禁和躁狂。卒中后情感障碍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和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虽然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家属一般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情况,忽视了患者情感方面的变化。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情感障碍之一,文献报道的PSD发病率为18%~78%,综合估计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2例住院急性期病例采用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同时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进行测评。根据抑郁量表测评结果将病例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从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单一或多发病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卒中后抑郁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8%,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卒中类型无关(P>0.05);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大脑皮质下病变与其他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与病变部位、病灶数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单胺类递质与睡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单胺类递质和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对4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单胺类递质的测定以及多导睡眠图描记,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高香草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潜伏期及S1(%)时间延长,s3 S4(%)、REM、REM时间及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NE、5-HT与REM、REM latency(%)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后抑郁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睡眠结构的改变,且睡眠障碍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录入6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评估患者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对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征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有57例完成14d随访,53例完成3个月随访。脑出血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14d卒中后抑郁相关(P=0.027)。性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与脑出血发病后3个月卒中后抑郁相关: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患者男性比例较低(P=0.038),基底节出血比例较高(P=0.031),平均出血量大(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风险预测因素(P=0.049)。结论 NIHSS评分和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卒中后抑郁的评价指标,将CT影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机结合可为脑出血综合性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调查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比较单纯心理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卒中并发抑郁患者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代谢紊乱)。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组,n=35),另一组给予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n=35)。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①卒中后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所占百分比为57.1%(40/70),中度所占百分比为34.3%(24/70),重度抑郁百分比为8.6%(6/7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种数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职业、性格、卒中次数、年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④轻度抑郁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恢复,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而轻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中重度抑郁患者好,生活质量改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⑤轻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无差异,而中重度患者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心理治疗。结论①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轻、家庭关系差、卒中次数多、合并症种数多。②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程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体力劳动、内向、卒中次数多、年龄大。③经治疗后轻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中重度抑郁患者好,而生活质量的改善无差别。④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采用单纯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患者应采用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是较常见的卒中后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在卒中发病后最初3个月内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累计患病率是27.3%[1],在最初1年内PSD的累计发生率为41.8%[2]。近半数PSD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康复,然而部分患者几个月后或2年内将成为重度抑郁患者,还有一部分患者抑郁症状变化不定[3]。与卒中后无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有5个或以上抑郁症状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5倍,PSD患者在卒中后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卒中初诊患者1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照组)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 1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者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和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均<0.05),而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卒中家族史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障碍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个数明显多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RR 1.615,95%CI 1.135~2.298, P=0.008)、高脂血症史(RR 2.085,95%CI 1.490~2.918, P<0.01)、既往卒中史(RR 1.443,95%CI 1.034~2.014, P=0.031)和心脏病家族史(RR 1.844,95%CI 1.228~2.769, P=0.003)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患者的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其数目是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女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分析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后抑郁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住院>50岁的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统计PSD发病率、诊断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对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PSD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结果显示222例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72例(32.4%)被诊断为PSD,其中4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②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5.8%、47.4%、39.7%;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P分别为0.000和0.012)。结论 本次调查中50岁以上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SD诊断率为32.4%;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