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已有的研究显示低氧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学指标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但对于不同间歇低氧训练模式对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低氧组和运动组分别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和游泳训练;低氧+运动组间歇性低氧训练和游泳训练同时进行;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各组进行正式训练4周,分别于正式训练1,2,3,4周训练结束后24 h,取尾静脉血,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水平。 结果与结论:经过4周训练后,3种干预模式对大鼠血常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低氧+运动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指标改善最为显著。提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复合运动训练在改善大鼠造血功能方面优于单独间歇性低氧训练或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滚筒训练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在站立起立床训练之前先进行上肢滚筒训练,2次/d,20min/次。本文主要对1例采用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完成滚筒训练后再站起立床训练,比单纯站起立床训练,患者可以耐受更长时间和更高的角度,缩短站立至90°的周期。结论滚筒训练有利于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的50例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为智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记忆力训练,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DL)进行评定。结果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患者MMSE评分和B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经过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延缓痴呆的进展,是目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制一种使用方便、符合人体潜能开发训练和增强肌力要求的、便携式关节主动活动的自我训练器具,组装成箱。根据肢体各关节屈伸训练的要求,采用不同弹力的弹力带和不同固定方式,运用中医导引术的调神和调息基础上的调形方法,通过关节的主动屈伸拉伸弹力带进行训练。肢体多功能训练箱携带方便、适应于肢体关节各肌肉的训练。由于弹力带的弹性回缩力可调范围大,故便于达到肌肉最佳训练量和最大训练量下的持续训练,从而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和关节的运动功能。2006-06/2008-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将这种肢体多功能训练箱应用于30例足下垂患者,临床应用结果提示,肢体多功能训练箱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自我功能训练,正确的使用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及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认知训练用于治疗抑郁症逐渐受到关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注意训练、工作记忆 训练、元认知训练以及正念训练。目前针对抑郁症的认知训练中发现患者的注意、工作记忆等方面有 显著改善(即近迁移),并且抑郁情绪、思维反刍、自杀观念等症状也会随认知功能的改善得到缓解(即远 迁移)。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并且完善评估手段以考察认知训练在各个方 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技能训练最新进展,包括康复技能训练的定义、康复技能训练的机制、康复技能训练主要模式及新探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对其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生活技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虚拟现实技术,在接受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前、训练1个月、训练3个月时对患者两组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测量。结果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生活质量、抑郁情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训练3个月后生活质量高于治疗前,抑郁情绪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可以提高长期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生活能力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能力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方法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训练组按计划实施为期3个月的生活能力训练和心理干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6周、12周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精神护理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6周有显著性差异(t=2.12,t=2.06,P0.05),训练后12周则有极显著性差异(t=2.69,t=2.71,P0.01)。结论生活能力训练对促进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延缓衰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早期膝关节控制训练对步行的重要性。方法6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首先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稳定后再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可独自站立后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使其迈步。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进行步行训练的初始阶段加强膝关节控制训练,可降低膝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机率,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2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 观察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健身运动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探讨.从运动前后心理训练效应的比较和运动心理训练的体温与体能变化等方面进行实验,心理训练是在运动竞赛中始终重要的任务,同时在大学生自我健身运动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说明心理训练在大学生自我健身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情绪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结合康复踏车训练对卒中急性 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 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桥式训练、坐站训练、常规踝背屈 训练等,每日训练1次,每次45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 FES结合康复踏车系统训练,每次20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功能性 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 ①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的FAC评分、下肢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 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踏车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观察其对PD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PD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PD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减重步行训练,综合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指导步行训练。监测3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步频、步长、步速步行参数,同时均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PD患者平衡功能。结果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减重步行训练组与综合训练组的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训练组在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经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步态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等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2组均接受30次训练,观察2组训练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等速运动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延缓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减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打下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制作具有承重保护及减重功能的上肢潜能训练装置,应用六步法中医导引术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撑起和撑落训练,并用导引言语营造没有危险的危急气氛,鼓励患者尽量自主完成要求的动作,训练时间30 min/次,30次为1个疗程。上肢潜能开发训练装置能对患者起到确实的减重和安全保护作用,使训练在安全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结合中医导引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患者毅力、鼓励患者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指定动作,促进上肢自主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上肢人体潜能开发作用。结果提示,上肢人体潜能开发训练装置是一种能够提供减重和安全保护作用的上肢人体潜能开发、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训练装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对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药物治疗加应对技能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8周。于训练前及训练8周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评价患者的应对水平。结果:应对技能训练后,在应对方式上,研究组自责、幻想、退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解决问题、求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对技能训练可部分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组语言训练对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92例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小组语言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一对一语言训练方式,通过Gesell测量表对2组患儿的构音障碍及言语发育对比分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与对照组的9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小组语言训练的方式对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进行训练,能够提高患儿的语言发育,与一对一语言训练效果相近,在操作上更为简单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巍  周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3):6143-6146
背景:以往研究显示间歇低氧训练能够通过血液指标的改变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但多集中于血液指标的研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少有报道。 目的:通过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和运动低氧组。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低氧组间歇性低氧训练,运动组进行无负重自由游泳训练。运动低氧组间歇性低氧复合运动训练,运动和低氧训练的方式和负荷安排同运动组和低氧组。正式训练4周后测试并比较各组心脏功能指标。 结果与结论:4周训练结束后,3种干预模式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运动低氧组左室最高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速率、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心指数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 (P < 0.05)。结果提示间歇性低氧复合运动训练可提高心脏收缩舒展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踝关节痉挛患者行踝关节矫正板站立训练对踝关节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7-09在我科诊治的存在踝关节痉挛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康复科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ADL训练、传统中医治疗等,同时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行直接站立训练、踝关节矫正板站立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踝关节活动角度、6min步行测试(6MWT)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价。结果行踝关节矫正板站立训练患者的踝关节痉挛程度较直接站立训练的患者改善明显,且步行能力得以提高。结论踝关节矫正板站立训练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痉挛程度明显降低,并提高其步行能力,较常规的直接站立训练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