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脱性弹簧图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32例颅内动脉瘤患均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N)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 32例中成功栓塞30例,1例椎基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弃挛死亡,另1例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是目前较理想的动脉瘤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手段.但有些宽颈,反复出血或大型动脉瘤难以手术夹闭.我院采用机械可脱性螺旋留成功地栓塞了1例大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性,35岁.汉族.以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4次入院.首次发病为打喷嚏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继之意识丧失.经头颅CT和腰穿脑脊液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体检:意识清醒,反应稍迟钝,时间和地点定向力差.血压16/11kPa,心率82次/min.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阳性.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因动脉瘤体较大(13mm×19mm),瘤颈较宽,不易夹闭,故于1995—09—2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优越性以及相关的栓塞技术。方法:在神经镇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对10例不同部位、大小的动脉瘤进行栓塞。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6(31~63)岁。结果:7例动脉瘤达到100%栓塞,1例达到95%栓塞,1例因材料不足仅栓塞45%,1例因栓塞术中出血而放弃栓塞。全部保留载瘤动脉通畅,仪1例发生与栓塞技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机械可脱性螺旋圈安全可靠。但手法必须轻柔,一次性准确到位及螺旋圈在动脉瘤腔内良好盘曲是栓塞成功的关键。远期效果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AXIUM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AXIUM微弹簧圈栓塞、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53个,非完全致密栓塞8个,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个。58例破裂动脉瘤中,治愈57例;死亡1例,为术前Hunt—HessⅢ级,左前交通动脉窄颈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并存的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栓塞,术后90min因颅内再出血死亡。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应用AXIUM微弹簧圈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6例不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采用国产球囊导管进行载瘤动脉近端闭塞术,效果良好。作者分析了手术适应症及手术要点。认为国产球囊导管用于治疗不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7月至2000年3月我院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3例,其中多发动脉瘤23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多发动脉瘤中,男8例,女15例,年龄32~64岁。1.2临床表现1例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入院,余22例病人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伴发颅内血肿。破裂动脉瘤临床分级依据Hunt和Hess分级标准,其中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1.3影像学检a查DSA检查23例,同时作栓塞治疗。本组23例动脉瘤病人共荷瘤48个,其中21例病人荷瘤2个,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颅内特殊部位无法手术动脉瘤的可行性,对其适应证、闭塞基础条件、疗效与并发症预防作进一步认识。方法 通过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前循环、后循环及作相应载瘤动脉闭塞试验后,全部行载瘤动脉永久闭塞。结果 9例病人栓塞后一周复查,球囊无破裂、移位,闭塞满意。1个月随访检查无缺血,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原有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其中5例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见原有动脉瘤已消失。结论 对部分特殊颅内动脉瘤由于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者或宽颈动脉瘤不宜栓塞无法手术者,选择行载瘤动脉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机械可脱式弹簧圈 (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 1995年 3月~ 1998年 7月利用MDS栓塞的 64例 6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个动脉瘤中 ,10 0 %栓塞的 2 5个 ,占 3 7 9% (2 5 /66) ;95 %的 19个 ,占 2 8 8% ;90 %的 11个 ,占 16 7% ;80 %的 6个 ,占 9 1% ;<80 %的 5个 ,占 7 6%。 5 5个 (83 3 % )动脉瘤达 90 %以上栓塞。死亡 2例 (3 1% ) ,永久并发症 3例 (4 7% )。结论 :应用MDS进行囊内栓塞 ,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附5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9例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分别行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48例,非致密栓塞8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3例。55例破裂动脉瘤中死亡1例,患者系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因额叶脑内血肿脑疝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遗留明显偏瘫,其余恢复良好。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采取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椎 -基底动脉瘤的情况。方法 局麻下股动脉插管 ,在球囊闭塞 (Ma-ta,s)试验成功后 ,闭塞小脑后下 (PICA)开口近端的椎动脉。结果 成功闭塞 5例椎动脉 ,无并发症。结论 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椎 -基底动脉 ,尤其是梭形、囊状巨大动脉瘤简捷、安全、效果好 ,实施控制性抗凝有助于防止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颅内动脉瘤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囊内栓塞的经验。结果动脉瘤腔100%闭塞87例,95%闭塞11例,90%闭塞8例。95例破裂性动脉瘤病人术后GOS评分5分6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4例,1分6例;11例未破裂性动脉瘤均达到临床治愈。本组病死率为5.7%。结论正确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栓塞技术是提高颅内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2月至1998年8月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13例。术前Hunt氏分级;7例为Ⅳ级,14例为Ⅲ级,35例为Ⅰ-Ⅱ级。采用美国BostonScientificCo.的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6例栓塞后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有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偏瘫,经内科治疗1周,症状、体征消失。56例中44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有8例为大部分闭塞。本组由于治疗时间均在半年内,无随访资料。结论GD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42例,根据直径不同分为2组:小型动脉瘤组(最大直径≤5 mm)19例和中大型动脉瘤组23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出院3个月和6个月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并通过本院DSA随访,比较2组患者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 2组栓塞情况对比,小型瘤完全栓塞率(95.7%)高于中大型组(91.3%)(P<0.05); 治疗后小型组并发症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43.5%)(P<0.05); 术后小型组复发率(8.7%)低于中大型组(43.5%); 小型组GOS评分(2.1±0.9)分高于中大型组(1.1±0.5)分(P<0.05)。结论 两种不同直径、不同大小的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小型动脉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6例共76个MI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例行一侧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28个,包裹2个.20例行介入栓塞40个动脉瘤.2例手术联合介入,夹闭动脉瘤4个,栓寒2个.GOS评分恢复优2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显微手术、介入栓塞或手术联合介入,尽可能地在早期一期处理所有的MIA,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疗效。结果 44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28个(54. 90%),未破裂动脉瘤23(45. 1%)个,均为宽颈动脉瘤。术中使用支架类型包括LVIS、LVIS JR.、Enterprise、LEO支架。所有患者支架完全释放。Ⅰ级栓塞率74. 5%。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5. 90%),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9. 09%)。死亡3例(6. 82%)。术后6月随访结局良好81. 81%(mRS评分0-2分)。结论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技术对于治疗复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改良术中操作、针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抗凝治疗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