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第1天及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选择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水平变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SF水平变化、进展性脑梗死及非进展性脑梗死不同时期SF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重型脑梗死组SF水平较轻、中型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01);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高(P〈0.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比较增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镁与钾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离子的变化与血清钾的关系。从而为镁剂预防和治疗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在血清钾低于正常的病人中血清镁的变化与血钾呈直线相关性关系,血钾越低,血清镁越低,而血钾正常的病人血清镁的变化与血清钾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并对其结果作初步探讨。方法:无心肌,骨胳肌病变及肾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69例,RIA法测定其发病后第1,5,10,20d的Mb。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病人的Mb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出血与梗死组间,不同出血部位及不同出血量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b升高在脑卒中病人中普遍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且呈双峰曲线,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复查结果分为HT组和非HT(non-HT)组,同时将HT组分为出血性梗死(HI)亚组和脑实质血肿(PH)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各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评估其对HT的预测意义。结果 CT结果显示,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HT者87例(46%),其中HI 66例、PH 21例。HT组血清铁蛋白水平[(175.49±109.09)ng/m L]明显高于non-HT组[(117.25±78.42)ng/m L](P0.01)。PH亚组血清铁蛋白水平[(245.18±103.63)ng/m L]明显高于HI亚组[(153.31±101.84)ng/m 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CI:1.000~1.008,P=0.029),同时也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1~1.011,P=0.021)。血清铁蛋白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和P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95%CI:0.611~0.763,P0.001)、0.782(95%CI:0.652~0.913,P0.001),预测值分别为131.5 ng/ml、182.0 ng/ml。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P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60例ACVD患者入院后24h内、3d、7d的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不同病程、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ACVD患者血清cTn-I和CK-MB的测定结果,观察预后与cTn-I、CK-MB的关系。结果病后24h内和7d血清cTn-I较CK-MB的阳性率高;脑出血和重症患者病后7d cTn-I仍增高;病后30d内死亡者的cTn-I和CK-MB增高比例高于存活者。结论血清cTn-I对ACVD后心肌损伤的检测具有比CK-MB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窗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铁蛋白(S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01—2022-09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年龄、SBP、糖尿病人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血肌酐(Scr)、同型半胱胺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c1)和SF明显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ApoB、UA、Scr、Hcy、SF是AICVD患者进展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与NIHSS评分、ApoB、UA、Scr、Hcy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钠改变及其意义(附48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院 1992年 1月~ 1998年 1月连续 6年收住的482例急性脑血管病 ACVD病人血清钠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本文 482例均急性发病 3天内入院。 482例中男 2 90例 ,女 192例 ,CI组 2 6 4例 ,年龄 6 4.0± 11.12岁 ,CH组 181例 ,年龄 5 9.80± 13.30岁 ,SAH组 37例 ,年龄 5 6 .0±13.72岁。全部经头颅 CT证实 (6例 SAH CT未见异常 ,而临床腰穿脑脊液支持诊断 )。本组病人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方法 所有病人在入院 2 4小时内首次取静脉血测定钾(…  相似文献   

8.
1980年Furchgott等首先在哺乳动物血管层发现一氧化氮(NO),1992年NO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分子”。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ase,NOS)分结构型(cNOS)和诱生型(iNOS)。NO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热点,但关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NO及NOS浓度变化规律,以及NO与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罕见报道。我们旨在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iNOS、cNOS浓度变化,探讨NO浓度对于鉴别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03—2012-11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发病类型不同分为脑出血组(46例)和脑梗死组(56)例,测定2组患者的cTn-Ⅰ和CK-MB,并与同期来我院做体检的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h内和病后7d血清cTn-Ⅰ阳性率较CK-MB的阳性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cTn-Ⅰ具有比CK-MB更高的敏感性。而病后3d患者cTn-Ⅰ和CK-M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cTn-Ⅰ和CK-MB测定值在发病后24h内和3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后7d仅cTn-Ⅰ增高,CK-MB基本恢复正常;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Ⅰ和CK-MB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变化对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60例ACVD患者入院后24h内、3d、7d的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不同病程、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ACVD患者血清cTn-I和CK-MB的测定结果,观察预后与cTn-I、CK-MB的关系.结果 病后24h内和7d血清cTn-I较CK-MB的阳性率高;脑出血和重症患者病后7d cTn-I仍增高;病后30d内死亡者的cTn-I和CK-MB增高比例高于存活者.结论 血清cTn-I对ACVD后心肌损伤的检测具有比CK-MB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