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29例抑郁症患者的童年史,以50例正常人和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家教不良,童年期与父母情感沟通差和父母性格偏移明显较多。这些不良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应激系统而导致成年易感抑郁症。并发现家教不当和父母性格偏移的抑郁症患者HAMDⅢ因子分增高。提示,他们有更多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和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二者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N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自我概念多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性格缺陷,影响患者的自我概念发展。: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Brown和Harris发现抑郁症患者在童年常有丧失父母或与父母分离史,早年亲子关系不佳增加情感性疾病发病的危险性。本调查试图证实童年不良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抑郁症组系符合CCMD-2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与性别、性格的关系及临床特征。方法封80例住院的抑郁症首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住院抑郁症病人80例,92.5%的病人出现过自杀观念,25H的病人有明确的自杀行为,而且同时伴有严重焦虑,失眠时更易出现自杀行为,并且在性别、性格上有显着差异。结论未来10年中,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2号杀手,长期躯体不适,且治疗无效者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且性格内向及女性占多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临床特征,对15例抑郁症患者与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Zung量表(抑郁症自评表)对124例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组)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分,Zung量表评分〉4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继而建立回归模型,对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并确定其患病危险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组124例中47例(37.90%)患有抑郁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2例中7例(6.86%)患有抑郁症(P〈0.01);在肿瘤患者组中,抑郁症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及治疗方案有关。结论抑郁症在肿瘤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及治疗方案是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抑郁症与正常人之间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条件健康自愿者和临床痊愈2周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父母教养方式更倾向于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低情感温暖和理解。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的认知模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归因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缓解期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116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1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查。结果:对照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及正性事件的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和总体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养方式中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成正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负相关;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负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归因,正性事件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及总体指标有较好的预测。结论:抑郁症患者在缓解期也存在负性归因,调节教养方式可改变归因。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影响抑郁症预后的因素,我们对48例抑郁症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1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1992年5月至1998年4月住院的抑郁症患者24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31例,女115例;年龄16~65岁,平均29±10岁。病程14天~32年,平均6±3年。246例均接受过抗抑郁剂系统治疗4周以上。根据出院疗效分组:预后不良组48例(195%),痊愈组198例(805%)。预后不良组指出院时患者仍有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  相似文献   

10.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本文对78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有无妄想症状分为2组,结果显示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绝望、自杀行为比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高,可见于各种临床亚型。两组病前性格有显著性差异P〈0.05。妄想性抑郁症以联合用药为多,非妄想组以单用药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