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纳入住院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32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于规定时间皮下注射r—huEPO。对照组不予r—huEPO处理,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颅内压及脑水肿变化情况;两组均在研究时间静脉采血,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分析各组NSE变化。结果从临床征象比较,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较好;两组患者血清NSE均随时间变化表达不同,治疗组血清NSE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是较为敏感特异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指标,利用r—huEPO进行红细胞动员,可通过各种机制抑制颅脑创伤后的继发病理损害及其过度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早期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③SAn组;④SAH+安慰剂组;④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rHuEPO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少(P〈0.05);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P〈0.05);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增大(P〈0.01),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部分缓解CVS,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后3h、12h、24h、48h、72h、5d和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后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后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后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后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和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患者入院序号将68例sTBI患者平均分为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纳络酮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6含量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GCS、颅内压(ICP)及预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sTBI患者早期脑脊液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纳络酮治疗后1d,治疗组病人ICP值与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3d后IL-6含量达到最低水平,直到治疗后21d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纳络酮治疗后3d和7d患者意识障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伤后6个月治疗组恢复较好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IL-6含量增高,纳络酮可以降低ICP和抑制IL-6超表达,改善sTB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实现脑保护的机理。方法将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人院时间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劳宫、厉兑和涌泉三穴位。应用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人院后第1天、2天、3天和第5天脑脊液中IL-6及IL-10的含量。结果针刺组脑脊液中IL-6浓度在人院后第1天最高,第2、3、5天持续下降.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针刺组患者脑脊液中IL-10浓度在人院后第1天较高,高于对照组,第2、3、5天持续下降,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抑制颅脑损伤后患者脑脊液中IL-6的表达.并有可能减轻IL-6表达水平上调相关的炎症反应所介导的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神经发育疗法对脑瘫患儿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NDT)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CP组和CP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变化,并分别与其对照组比较。结果 CP组NDT治疗后血清EPO高于对照组和NDT治疗前(P均〈0.01),NDT治疗前血清EPO水平与CP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1)。结论 EPO可以作为评估神经发育疗法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美芬组患者的心律异常和呼吸异常者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出现高颅内压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纳美芬组觉醒时间为(10.1±1.45)d,对照组为(12.4±2.58)d,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比较也差异显著(P〈O.05)。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方法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CSF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lu、A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lu和Asp含量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r=0.437,P〈0.05),CSF中Clu含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 脑梗死发生后CSF中Glu、As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CSP中Glu、Asp含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梗死灶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αⅡ血影蛋白裂解产物(SBDPs,包括SBDP140和SBDP120)浓度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颅脑损伤组),伤后6h、12h、24h、1d、2d、3d、4d、5d.6d.7d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BDP140和SBDP120浓度;选择24例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时间点颅脑损伤组脑脊液SBDP145和SBDP12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BDP145在伤后6h就达最高峰,而SBDP120直到到伤后5d才达峰值。不同时间点伤后3个月死亡的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的SBDP145和SBDP120浓度明显高于生存的患者(p〈0.05)。入院时GCS评分6—8分患者脑脊液离脊液SBDP145的浓度明显低于入院时GCS评分3-5的患者(P〈0.05),而SBDP120的浓度两者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SBDPs与颅脑损伤的严重性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颅脑损伤(TBI)组(n=36)和rhEPO治疗组(n=36)。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光光度仪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E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闭合蛋白-5(claudin-5)、咬合蛋白(occludin)和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伤后3h、24h、3d,与假手术组对比,TBI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TBI组对比,rh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显著降低(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增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而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颅脑外伤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治疗临床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镇静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289例(1998年~2000年),术后自然苏醒;治疗组426例(2001年-2005年),术后给予异丙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脑灌注压、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6个月GOS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h颅内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灌注压无显著差异(P=0.07),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9),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6),两组术后6个月的GOS无显著差异(P=0.28)。结论异丙酚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颅脑外伤术后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高低频硬膜外电刺激治疗创伤后脑水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硬膜外高频电刺激和低频电刺激对创伤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108只SPF级SD大鼠采用液压打击制作创伤脑水肿模型并给予硬膜外电刺激,随机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A组),液压打击组(B组),高频刺激治疗组(C组),低频刺激治疗组(D组),高频刺激对照组(E组),低频刺激对照组(F组).各组依时间点24h,48 h,72 h分别设立亚组.电刺激次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所有大鼠均在末次刺激结束4h断头处死,取打击前区脑组织测脑组织含水量,打击后区作HE 观察.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P<0.05),C、D、E、F组脑组织含水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HE染色结果与水肿程度相一致.结论 硬膜外高频和低频电刺激不会引起正常大鼠脑组织脑水肿,两种刺激对创伤后脑水肿均有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并未随着刺激次数增加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既往有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7 d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全程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目标为4.4~11.1 mmol/L。结果伤后随访6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组提高15%,死亡率下降17%(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降低ICU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人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168h组,每亚组5只动物。检测各组动物在EPO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评分和脑含水量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脑损伤后24~48hEPO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48~168h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在颅脑损伤后6~168hEPO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的含量在伤后24~168hEPO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EPO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灌注的变化,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质粒对照组,外伤组.通过RT-PCR检测脑伤后1h、6h、24h、3d、7d、14 d VEGF mRNA在损伤局部的表达改变;应用CT灌注像(CTP)研究不同时间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在VEGF-165基因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VEGF-165基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后经RT-PCR扩增的VEGF mRNA绝对积分光密度值水平显著高于外伤组和质粒对照组(P<0.05).CTP参数和伪彩图均显示基因治疗组脑灌注在伤后24h CBF、CBV有增高趋势,伤后3d、7d脑灌注明显高于TBI 组(P<0.05),虽然伤后14 d CBF、CBV开始降低,但和TBI组比较仍然较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外源性VEGF基因能够提高脑损伤组织的脑灌注,改善脑损伤部位微循环,为损伤组织的恢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 分别测定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及各自损伤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的活性以及MDA水平. 结果 rhEPO治疗后12 h、24 h和48 h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各自时间点损伤对照组.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EPO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r-HuEPO1000U/kg、3000U/kg、5000U/k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r—HuEPO干预。一周后麻醉取脑冻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NF—κB、C-myc和Fas/Fasl的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中NF—KB、Fas和Fasl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尤其是5000U/kgr—HuEPO组减少最显著(P〈0.01)。结论r—HuEPO可抑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NF—KB、Fas/Fasl的促凋亡作用,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和智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丁基苯酞(NBP)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韦氏记忆量表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记忆力和智力。结果NBP治疗组治疗前、后记忆商分别为63.77±7.88和74.13±7.10,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智力状态评分分别为17.33±4.52和24.60±3.7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记忆商分别为63.87±7.90和68.57±9.02,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智力状态评分分别为17.56±5.06和22.03±5.45,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NBP治疗组对记忆商和智力状态评分的提高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BP可有效促进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力和智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