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2)两药联用与单药治疗并重;(3)药物以利培酮处方量第一;(4)St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 目前本院药物使用以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情况3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年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2006年、2005年和2004年三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②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步扩大;③精神疾病首选单药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病例可使用合并治疗的用药原则基本保持不变。④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⑤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结果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药物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电子住院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所有住院年龄≤18岁且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人口学和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入组626例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93例(14.9%)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2例(14.7%)患者接受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441例(70.4%)患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233例)、抑郁症(124例)、精神分裂症(108例)是诊断频率最高的三种精神疾病,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别为94.0%、74.2%和99.1%。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最常使用奥氮平;儿童组患者最常使用阿立哌唑,青少年组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男性患者最常使用奥氮平,女性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儿童组患者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剂量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男女两组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诊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不同,不同年龄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6.
2005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679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4年和2002相比较。结果: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安全范围之内。结论:精神药物应用的多样性已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10省市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调查中国10省市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使用现状.方法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五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6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4 779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2年5月20~24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 (1)在4 779例患者中,门诊为1 969例(41.20%),住院为2 810例(58.80%).与门诊患者比较,住院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大、病程长、公费医疗比例高(均P<0.01).(2)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2.5~4 125 mg/d,平均(365±253)mg/d.其中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409±274)mg/d]高于门诊患者[(300±201)mg/d;F=223,P<0.01].(3)2 617例次(54.99%)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2 940例次(61.7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在内).312例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3 523例(74.03%)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 236例(25.97%)联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抗精神病药.(4)常见的合并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NFDA3类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流,经济负担和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精神药物的处方方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变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伴随新型抗精神药物的不断推出 ,住院精神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群平均年龄的增高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近 10多年来有了较大变化。我们对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作了相隔 15年的调查 ,旨在为精神科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有效安全药物提供一定的根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资料来源 :调查 1986统计年度 (1985年 11月至 1986年 10月 )和 2 0 0 1年同期实际住院病人 ,2 0 0 1年组 15 2 1例 ,1986年组92 8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 2 R)诊断标准 ,2 0 0 1年组诊断排前 5位的依次为精神分裂症 882例 (5 7 99% …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住院年龄≤18岁患者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情况。结果:共有1 827例患者入组,其中1 621例出院当日处方有抗精神病药;位于处方频率前5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帕利哌酮缓释片/氨磺必利;双相障碍与抑郁发作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为奥氮平,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为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用药剂量青少年患者显著高于儿童患者,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阿立哌唑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奥氮平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抗精神病药处方主要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同年龄、性别用药剂量不同,阿立哌唑的处方频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老年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依次为奥氮平(37.1%),氯氮平(26.8%),利培酮(24.7%),以单一药物使用为主(80.4%),部分患者二药联合(19.6%),未发现三类抗精神病药物合用;(2)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较多,均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结论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并重视了躯体疾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住院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了解目前住各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以1998年12月1日为调查日,共调查4所精神病院,1所为全部住院患者,3所为分别随机抽取男女各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当日用药情况,共调查549例。结果:住院患者的用药以氯丙嗪和氯氮平最常用,分别为60.1%和59.7%,以后依次为氟哌啶醇,和利和奋乃静。结论:由于氯丙嗪和氯氮平较为有效,安全和价廉,故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样本采取整群入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3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90.9%),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30.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20.7%及31.5%)。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在选择氯氮平时,对躯体情况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 who had their original regimen augmented with additional antipsychotics during acute inpatient care, and to clarif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dditions.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204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 at 34 acute care hospitals, of whom 42 (20.6%) had further antipsychotics added to their medication regime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were not prescribed additional antipsychotics, the subjects were typically discharged with higher dosages of antipsychotics, principally low-potency medications. Patients who exhibited aggressive behavior, who had no physical illness, or whose psychiatrists preferred typical antipsychotic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rescribed additional new antipsychotics.
Conclusion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such as intensive care for aggressive patients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with psychiatrists may prove useful in stabilizing patients without adding new antipsychotics unless absolutely necessary, and in simplifying medication regimens.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Patterns of clinical use of antipsychotic agents have changed greatl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authors' goal was to examine these patterns. METHOD: They evaluated medication use in all McLean Hospital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during 3 months in 1998 (N=349)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McLean Hospital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s in 1993 (N=299) and Boston area inpatients in 1989 (N=50). RESULTS: The most commonly prescribed antipsychotics in 1998 were atypical agents; olanzapine was prescribed more often than risperidone or quetiapine, which were prescribed more often than other antipsychotics. Two or more antipsychotics were prescribed at some time during their hospitalization for 150 (43%) of the patients in 1998. The total discharge dose in chlorpromazine equivalents for the 349 patients for whom antipsychotics were prescribed at discharge was 371 mg/day, 29% higher than the total discharge dose for patients in 1993 and 46% greater than the dose in 1989. The dose of antipsychotics was greater for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illnesses than for those with affective illnesses. Higher do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linical improvement, polypharmacotherapy, and younger patient age. CONCLUSIONS: Emerging trends toward higher total antipsychotic doses and polypharmacotherapy require critical assessments of cost-benefit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89例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癫药和抗精神病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癫药以卡马西平使用频度最高达65.2%,抗癫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居首位。结论: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癫药与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