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不同术式疗效分析:附17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比较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颞硬膜外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78例患者 ,对其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 :感觉根切断术组 :疗效尚好 ,不良反应中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较高 ,易误伤运动根 ,也较易复发 ;射频热凝术组 :简单、安全、有效 ,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较低 ,唯复发率较高 ;血管减压术组 ;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复发率低 ,但手术风险相对较大。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逐渐少用。射频热凝术适用于年老体弱 ,不能耐受手术及首次外科治疗者。对于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 ,可酌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情况,其中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组28例,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组32例,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优于射频热凝组;两组的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而射频热凝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开颅手术禁忌症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1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术前对1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物品,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及时回访病人.结果 125例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中,12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消失,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附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并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优点.方法 对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注意事项.结果 7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7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目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轻度改善。术后分别电话或门诊随访3月至2年,32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明显改善,但需结合小剂量药物控制;1例术后一个月左右复发。除1例怀疑有短暂性脑脊液鼻漏外无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手术病例严格选择(有典型症状,且术前MRI颅底薄层增强扫描提示痛侧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紧密接触),术中判定责任血管、解除压迫、充分且适当减压三叉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及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患者17例,对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 所有再手术患者术中均辅助性应用神经内镜,其中14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实施单纯蛛网膜松解术,1例患者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l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17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再手术者平均进行了28.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再手术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面瘫。结论 影响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情况较多,但血管压迫是其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再手术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首选,通过联合神经内镜符合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48例50岁以下和56例50岁以上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随访1年至7年8个月.结果 50岁以下组中34例三叉神经松解术,1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全部有效,随访6例复发.50岁以上组其中5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2例行三叉神经松解术加感觉根切断术,全部有效,随访2例复发.结论 50岁以下中青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蛛网膜黏连增厚,行三叉神经松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50岁以上中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大多数见明显责任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运用无牵拉显露技术、电生理定位技术、责任血管减压技术及静脉保护技术。术中发现血管压迫107例,行血管减压;对3例未发现血管压迫者行神经梳理。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5%),明显减轻4例(3.6%),部分缓解1例(0.9%)。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应用解剖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确定责任血管并予以妥善处理,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静脉保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后三叉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指导及其对手术预后的评估,探讨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能机制。方法 14例经术前核磁共振斜矢状位成像证实有神经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的病人,在微血管减压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呈潜伏期延长与波幅降低的改变,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证实微血管减压术后,14例病人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微血管减压术后电生理参数值的迅速恢复及疼痛缓解,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预测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