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 Barthel 指数(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6.32%%)(P 〈0.001);脑卒中组 PSQI 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五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年龄〈50岁脑卒中组 PSQI 总分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arthel 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显著的睡眠障碍,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脑卒中患者更明显,而且不同脑卒中患者 PSQI 各因子方面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创伤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并分析PTSD-SS量表与PSQI量表、SCL-90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93.33%;重症创伤患者PTSD-SS总分(46.34±8.12)分、SCL-90总分(258.48±43.76)分、PSQI总分(8.67±2.01)分;PTSD-SS量表与PSQI量表、SCL-90量表各分量表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重症创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现象,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 ,并同时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比较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发病情况分组的HAMD差异 ,分析两个量表评定结果。结果 HAMD总分大于或等于 2 0分的有 2 3人 (3 9 66% ) ,其中轻中度抑郁占 19例 ;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 ;多次发病患者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首次发病患者 ;以绝望、睡眠障碍、运动阻滞和焦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以轻中度居多 ;患者的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 ;反复卒中可导致抑郁。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及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月内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年龄及性别无关;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病变部位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病率偏高,可能主要与内在因素、大脑功能及皮质下结构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6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差别;但各年龄段中,<50岁发生4例,50~60岁发生6例,61~70岁发生8例,>70岁发生8例(P<0.05)。睡眠障碍组在既往病史、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其与性别、卒中部位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积极预防、治疗,有利于加快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康复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06~2007-12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86例,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58.74%,不同性别、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初发和复发组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与患者的年龄、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SD)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变化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06—2016-06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的94例PD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根据评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伴发SD组(PSQI≥5分,PD-SD组)及未伴发SD组(PSQI5分,PD-NSD组)。对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疲劳严重度量表(FSS)、UPDRSⅡ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L-39)及PSQI评分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等变化。结果 (1)94例PD患者中57例(60.64%)存在SD。(2)PD-SD组和PD-NSD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病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SQI量表评分结果显示,PD-SD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SD、使用睡眠药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PD-NSD组高(均P0.01)。(4)PD-SD组患者UPDRSⅠ评分、FS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ESS评分、UPDRSⅡ评分、ADL评分、PDQL-39评分明显高于PD-NSD组(P0.05或P0.01)。(5)32例PD患者行v-PSG监测,与PD-NSD组比较,PD-SD组总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均P0.05)。结论 PD患者SD的发生率较高;PD-SD患者SD更严重,整体睡眠质量更差;SD明显影响PD患者其他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7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之间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NDS,ADL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干预组的HAMD,NDS,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合并心理护理能够使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下降,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个月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 针灸组,每组35例,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康复 针灸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最高。结论3个月的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