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MRI示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34(+),CD99(+),Vim(+)。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IC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ICCC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分布和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结果1例PICCC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上,1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沿侧脑室旁分布。CT平扫以高密度为主,CT值为45~65 HU,病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强化。MRI平扫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花环状强化,1例伴室管膜明显强化。结论PICCC好发于青少年,易合并瘤内出血和钙化,结合血清β-HCG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术前应考虑到PICCC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原发黑色素瘤MRI、CT表现;4例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平扫均为高密度,密度部分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4例MRIT1WI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T2WI为低信号,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内信号部分不均匀,增强后扫描肿瘤可见明显强化。结论颅内原发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于显示肿瘤范围、成分及脑膜的浸润和定性诊断较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儿童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自1997年1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颅内单发小炎性肉芽肿患儿24例,占同期全年龄组颅内炎性肉芽肿总病例数的47.06%(24、51),平均年龄10.67岁,男女之比为2.4:1。美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占79.17%(19、24)。病灶分布以顶枕叶多见(50.00%),额叶次之(29.17%)。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14例,占58.33%,寄生虫性肉芽肿10例,占41.67%,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有所不同。病灶均经手术全切除,随访15例患儿均临床痊愈。结论:“小环形”强化病灶是颅内炎性肉芽肿的特征性表现,符合手术指征,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临床十分罕见,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避免误诊.方法与结果 报告l例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男性患者,23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四肢强直性抽搐,病程7年.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侧脑室前角前下方额叶皮质内长约1.60 cm的小结节状混杂信号影,邻近额叶组织有胶质化表现.术中可见左侧额底病灶与硬脑膜粘连,大小约为3cm×2cm,呈灰褐色,质地较韧,边界不清,部分钙化,血供丰富.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肉芽肿伴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钙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及寄生虫病变;病变组织表达波形蛋白和CD68,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结论 颅内植物性异物肉芽肿根据其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异物种类及存留时间的长短,其影像学也存在多样性,但是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明确诊断,与肿瘤、寄生虫病变相鉴别,并初步明确其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6.
颅内因弓形虫和霉菌引起的炎性肉芽肿临床相当少见,多数患者系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器官移植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继发的机会感染[1-2].既往因弓形虫和霉菌引起的颅内炎性肉芽肿报道极少,术前误诊率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因弓形虫和霉菌引起的颅内炎性肉芽肿各1例,术前均误诊,现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少见部位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放射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大脑凸面及大脑镰颅内软骨瘤患者6例,其中大脑凸面3例,大脑镰区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5例可见数量不等钙化,相邻骨质受累2例;MRI显示病灶呈混杂信号,其中肿瘤实质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肿瘤出血为长T1、短T2信号;其中3例可见特征性的“皂泡征”;MRI增强扫描显示1例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发生于大脑凸面及大脑镰的颅内软骨瘤罕见,术前误诊率高,结合肿瘤体积较大、多发钙化、可见“皂泡征”、增强扫描无或轻度边缘强化等特征,可对其做出影像学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对其MRI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8例,眼眶内1例,第四脑室内1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病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混杂,T2WI呈等、高信号混杂,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瘤内及瘤周见多发异常血管影,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非常显著强化。结论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很低,但其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颅内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七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1979-2004年我科收治的7例颅内软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例颅内软骨瘤占本科同期收治的6303例颅内肿瘤的0.1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2个月至10年。6例肿瘤位于颅底部中线旁硬膜外,并出现1例罕见的额顶部软骨瘤。6例颅底部肿瘤见骨质破坏与钙化,CT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2例有轻度强化;3例MRI显示T1WI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及混杂信号。肿瘤质地较硬。与重要神经血管相邻.不易全切除。2例病理报告肿瘤生长活跃,均复发。结论颅内软骨瘤发病率低,病程长,多见于颅底部中线旁,多见骨质破坏与钙化。诊断时需要与脑膜瘤、颅咽管瘤及脊索瘤相鉴别。颅内软骨瘤的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颅底部软骨瘤不易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等辅助治疗,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为:病程短,病情进展迅速,容易误诊.CT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伴有程度不一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MRI检查示病灶T1W像上呈低信号,T2W为高信号,边界不清,但在肿瘤增殖旺盛处,T1W为高信号,T2W为低信号.结论术前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