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 方法 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 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NP)发病及复发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方法 根据HE染色,选取80例ENP(ENP组)、24例嗜酸粒细胞性复发鼻息肉(RENP)患者(RENP组)的鼻息肉组织及同期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黏膜。所有患者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数通过HE染色观察并计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NLR含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beta(IL-1β)、IL-1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NP、RENP组中NLRP3炎性小体与EOS浸润数的相关性。 结果 IL-1β和IL-18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ENP与RENP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NLRP3炎性小体在RE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ENP组和对照组(P<0.01),且EOS浸润数明显多于ENP组(P<0.05)和对照组(P<0.01)。NLRP3炎性小体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与EOS浸润数呈正相关。 结论 NLRP3炎性小体、IL-1β和IL-18均与ENP发病密切相关,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ENP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对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部症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短疗程喷鼻和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内镜Lund-Kenned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计数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OS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喷鼻方案,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体征,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纯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发作及稳定期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成年单纯性AR患者102例为AR组,5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及鼻分泌物涂片检测AR组发作期、稳定期及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和鼻分泌物Eos计数。 结果 对照组及AR患者发作期、稳定期检测的鼻腔分泌物Eos计数及肺功能指标PEF、MEF75、FEV1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患者发作期、稳定期鼻分泌物Eos计数与自身PEF,FEV1,MEF75具有相关性,其中与FEV1呈显著相关(r=-0.53,P<0.001)。 结论 AR患者鼻腔分泌物Eos计数与肺功能关系密切,大部分AR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础肺功能损害,且随着气道变态反应加重,肺功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健康人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相关指标CD34+、白细胞介素5(IL-5)、EOS,探讨外周血-骨髓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2组:①试验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7~68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②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L-5水平及CD34+细胞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5含量、CD34+数分别为(88.25±33.47)ng/L、(9.24±2.15)个/105,显著高于治疗后[(44.34±16.32)ng/L、(6.31±1.83)个/103]及健康对照组[(31.24±8.43)ng/L、(3.47±1.32)个/1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与其CD34+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P值均<0.01).患者血清IL-5水平与其EOS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 外周血EOS、IL-5及CD34+细胞参与AR发病过程,提示AR患者病变局部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存在.通过检测外周血IL-5及CD34+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S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呼出一氧化氮(nNO)在慢性鼻窦炎(CR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CRS患者及40例非C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nNO水平的差异,nNO水平与年龄、BMI、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CT Lund-Mackay评分及E/M比值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nNO在CRS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结果 CRS组、CRSsNP组及CRSwNP组的nNO水平显著低于非CRS组(P<0.001),CRSwNP组的nNO水平显著低于CRSsNP组(P<0.001);eCRSwNP组及non-eCRSwNP组患者的nNO水平显著低于非CRS组患者(P<0.001),eCRSwNP组的nNO水平显著低于non-eCRSwNP组患者(P<0.05)。CRS组和CRSwNP组nNO水平均与E/M比值及Lund-Mack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423, P<0.001;r=-0.650, P<0.001;r=-0.434, P<0.001;r=-0.608,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NO水平与CRS分型显著相关(P<0.01)。nNO对鉴别非CRS与CRS、CRSsNP及CRSwNP具有中度预测价值(AUC=0.849,P<0.001;AUC=0.771,P<0.001;AUC=0.894,P<0.001),对鉴别CRSsNP与CRSwNP具有中度预测价值(AUC=0.776,P<0.01)。对鉴别非CRS与non-eCRSwNP具有中度预测价值(AUC=0.861,P<0.001),eCRSwNP具有高度预测价值(AUC=0.910,P<0.001)。 结论 nNO水平对CRS、CRSsNP和CRSwNP、eCRSwNP和non-eCRSwNP的初步诊断以及鼻息肉病变范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AR大鼠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R组,每组10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各组大鼠鼻黏膜EOS;采用ELISA检测大鼠鼻腔盥洗液中IL-4、IL-5、IFN-γ含量;RT-PCR测定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4、IL-5、IFN-γ、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R大鼠鼻黏膜组织可见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鼻腔盥洗液中IL-4、IL-5和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R大鼻黏膜组织中IFN-γ、T-bet mRNA表达及T-bet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IL-5和GATA-3mRNA表达及GATA-3蛋白量在对照组明显高于AR组;T-bet/GATA-3蛋白表达量比值与EOS数、IL-4、IL-5呈负相关(P<0.01);与IFN-γ呈正相关(P<0.01)。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在AR大鼠鼻黏膜组织失衡表达,其表达水平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相对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EOS阳离子蛋白浓度,根据鼻分泌物EOS计数将患者分为EOS组23例(EOS≥3%)与非EOS组19例(EOS<3%),均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EOS组鼻分泌物中EOS比值[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x珋±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非EOS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2,均P<0.01)。治疗2、6个月后,EOS组的EOS比值、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均P<0.05);非EOS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1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EO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平均症状、体征评分EOS组和非EOS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鼻用类固醇用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鼻分泌物EOS增高的AR患者,采用类固醇治疗能够抑制EOS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EOS增高的AR患者对类固醇治疗反应性差,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上可以根据EOS的相对计数决定是否采用类固醇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和白介素5及嗜酸粒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浸润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有关EOS在鼻黏膜中持续增多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学者认为变应性鼻炎和骨髓问可能存在一种反馈机制。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EOS的生成和趋化,其中以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最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法和外周血EOS常规计数等方法,观察28例健康人和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IL-5、EOS计数的变化,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R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R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研究设立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和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E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31、IL-33及ST2蛋白的相对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IL-31、IL-33及ST2蛋白的表达;外周血检测血清总IgE的表达水平。 结果 (1) 难治组、初治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IL-31、IL-33在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难治组、初治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在mRNA表达水平上, IL-31、IL-33在难治组及初治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外周血总IgE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尤其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在难治性鼻-鼻窦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吸入二氧化硫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SO2)对小鼠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探讨SO2对鼻黏膜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 纯系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R组和3个SO2吸入组(在AR基础七吸入不同剂量的SO2),共5组,每组10只.收集各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外周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自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鼻窦黏膜中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的表达.结果 随着吸入SO2剂量的增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IL-5、IL-13的水平增高,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增多,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4、0.874、0.894、0.891及0.870,P值均<0.01).56 mg/m3和112 mg/m3 SO2吸入组鼻窦黏膜中SP-D的表达随着吸入SO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而168 mg/m3 SO2吸入组中SP-D的表达反而降低(P<0.001).结论 鼻腔吸入的SO2可以促进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AR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观察布地奈德对AR大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 eosinophil,EOS)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分为AR组(B组)、布地奈德组(C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布地奈德50μL(1.28μg/μL),另设对照组(A组)大鼠10只。第39天取各组大鼠鼻腔灌洗液测定EOS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EOS凋亡率。 结果 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为(5.10±0.51)%,明显低于B组的(29.37±4.33)%(P<0.01);C组鼻腔灌洗液中EOS凋亡率为(18.48±2.84)%,明显高于B组的(3.36±0.50)%(P<0.01);且B组、C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EOS百分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892, P<0.05)。结论 布地奈德可明显减少AR大鼠鼻腔内EOS浸润,并能显著增加EOS凋亡,进而减轻AR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CRS)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ESS)前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它们在术腔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行ESS的163例CRS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行鼻内镜检查并采集鼻腔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鼻腔分泌物中ECP、EGF、IL-6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ECP、EGF、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术后6周ECP、EGF、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P<0.05)。术后12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6周(P<0.05),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ECP、EGF、IL-6含量影响术后6周和术后12周患者术腔创伤愈合情况(P<0.05)。 结论 CRS鼻息肉患者术前ECP、EEG、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在术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术后上皮修复过程可能有相关性,术前ECP、EEG、IL-6含量是影响鼻黏膜术后上皮修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ulphur dioxide (SO2) inhala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AR) in mice, and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 of SO2 on respiratory tract mucosa. METHODS: Fifty male Kunming strain mic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ive groups, i. e., control group, AR group and AR plu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2 group (three sub-groups). Nasal cavity irrigating solution was gathered from nasal cavity, and blood from the orbital venous sinus after anesthesia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5 and IL-13 in the peripheral serum and nasal cavity irrigating solution were measured by ELISA. The number of eosinophils (EOS) per square millimeter in sinus mucosa was calculated by hematoxlin-eosin. The expression of SP-D in nasal mucosa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RESULT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O2, the levels of IL-5 and IL-13 in the peripheral serum, and the density of Eos in sinus mucosa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haled SO2 and the elevation of both IL-5, IL-13 and Eos infiltration in nasal mucosa. The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relatively were 0.894, 0.874, 0.894, 0.891 and 0.870 (P <0.01). The expression of SP-D in 56 mg/m3 and 112 mg/m3 SO2 groups was higher, while it was lower in 168 mg/m3 SO2 group (P < 0. 001). CONCLUSIONS: The study showed that sulphur dioxide inhalation facilitates the onset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mice. SO2-related Th2-derived cytokines as well as the infiltration of EOS in nasal mucosa help to aggravate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IL-35的表达及对辅助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方法 以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IL-35干预组。分析比较大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RT-PCR分析鼻黏膜中IL-35、IFN-γ、IL-4和IL-17的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35、IFN-γ、IL-4和IL-17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 结果 IL-35干预可明显降低AR大鼠的症状积分;AR模型组IL-35和IFN-γ的mRNA表达及在外周血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高于AR模型组,AR模型组IL-4和IL-1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低于AR模型组(P<0.05);AR模型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R模型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干预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AR模型组(P<0.05)。 结论 AR大鼠IL-35的表达降低,IL-35干预可通过上调IFN-γ和下调IL-4、IL-17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和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