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与硅胶鼻底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萎缩性鼻炎患者分为2组,43例行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A组),37例行硅胶鼻底植入术(B组)。结果: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结论: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治疗萎缩性鼻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3年5月~1995年12月采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材料作鼻腔充填治疗萎缩性鼻炎10例,鼻外伤鼻骨缺损2例,经2年来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选择患萎缩性鼻炎住院病人10例,鼻外伤骨缺损2例。萎缩性鼻炎者常规作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分离,在下鼻甲骨与上颌骨连接处凿断,分离并扩大,据鼻腔大小,萎缩程度修剪一定大小的HA插入断端骨腔内,缝合切口。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随访1次,共随访9人,除1例切口处HA外露而作重新置入外,其余8例均一次成功,鼻腔缩小较为理想,萎缩性鼻炎的症状得到改善。X线摄片复查HA…  相似文献   

3.
鼻科学     
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与硅胶鼻底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与硅胶鼻底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萎缩性鼻炎患者分为2组,43例行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A组),37例行硅胶鼻底植入术(B组)。结果: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结论: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治疗萎缩性鼻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构性鼻炎患者80例,术后8周评估临床疗效并分为有效组(n=63)、无效组(n=17),并测定手术前、后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构性鼻炎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构性鼻炎患者手术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和0-7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0-7,NCV0-7)水平高于 术前,鼻腔总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性鼻炎患者中,有效组、无效组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障碍程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是结构性鼻炎患者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鼻声反射及鼻阻力,造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鼻内镜术腔两种填塞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填塞物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3月行鼻内镜手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7例)术后填塞膨胀海绵,B组(73例)术后填塞纳米银敷料,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及头部胀痛程度、抽取填塞物后鼻腔出血情况,以评价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术后74.03%有较明显的鼻部及头部胀痛,而B组则为47.9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抽取填塞物后有80.52%出现鼻腔再次出血,而B组患者对应的数据为69.8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的止血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膨胀海绵填塞方便,但存在形状固定、膨胀后鼻部及头部胀痛明显等问题,而纳米银抗菌敷料能够根据需要裁剪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填塞,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同时具有抗菌、止痛等优点,是鼻内镜术后比较理想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 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手术方式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下鼻甲手术方式手术前、后下鼻甲黏膜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鼻腔黏膜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和3种术式特点,探讨下鼻甲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8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30例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26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30例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双极射频消融下鼻甲减容术(C组)。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比较A、B、C 3组治疗的有效率、手术特点和术前及术后3~6个月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下鼻甲黏膜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A、B、C 3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6.3%,差异无显著性(P>0.05),A、C组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保护好,手术便捷、创面愈合快。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3~6个月鼻腔黏膜MTR和下鼻甲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A、C组鼻腔黏膜MTR值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鼻腔黏膜MTR值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术后6个月下鼻甲黏膜光镜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本完整,B组黏膜上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下鼻甲电镜超微结构观察,A、C组术后6个月纤毛结构大部分存在,B组纤毛结构消失,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提示A、C组术式术后下鼻甲黏膜上皮基本完整,纤毛结构保存相对完好,鼻腔黏膜黏液清除功能维护好,B组术式可损伤下鼻甲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结构,影响鼻腔生理功能。结论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双极射频消融下鼻甲减容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手术方式,下鼻甲黏膜下微创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局麻下鼻内镜术后有与无填塞的优缺点。方法106例I、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A组(电凝止血组)52例和B组(肾上腺素棉片止血组)54例未行鼻腔填塞,对照组46例行凡士林纱条填塞。结果不填塞组104例术后无严重出血,B组2例渗血较多,需要补充填塞,与对照组术后渗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渗血时间A组(210.12±12.45)min,B组(298.23±30.34)min,对照组(366.22±40.12)min,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A组(1.81±0.39)min,B组(1.85±0.5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76±0.41)min,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对I、Ⅱ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后应用电凝和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可以减少鼻腔填塞造成的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鼻内窥镜在鼻部手术的广泛应用,1998年1月~1999年8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底埋藏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30例,包括男 5例,女 25例,年龄 17~47岁,其中医源性(下鼻甲切除过多)8例,此伴有钩突肥大者5例8侧、上颌窦炎7例14侧,筛窦炎4例5侧。患者术前均综合治疗,特别注意问病史时,患者是否有在鼻孔处放置一小棉球或压迫鼻孔会自觉鼻腔症状好转,笔者认为这也是判断萎缩性鼻炎术后症状是否能改善的一个手术指症。结果,30例术后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好转率100%。讨论,应用鼻内窥镜行鼻底埋…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以来,应用微粒型羟基磷酸钙行鼻腔底壁、外侧壁粘骨膜下充填术治疗萎缩性鼻炎41例(72鼻),经6月~4年随访,显效36例(65鼻),有效5例(7鼻),显效率达903%。该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充填材料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