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道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入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道后壁,与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表面粗糙呈桑椹状,未见溃烂及出血,无明显触痛,深部可见耵聍,鼓膜未见,局部未触及淋巴结。颞骨CT示左侧外耳道软组织占位,骨皮质无明显破坏,鼓膜内陷但形态好(图1)。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局麻下行耳内切口,直达软骨部和骨部交界,暴露肿瘤,见肿瘤生长呈外生性,表面凹凸不平,突入耳道,基底宽,占据外耳道软骨部全程(图2)。显微镜下留1mm安全缘在深层筋膜以上将肿瘤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清理耳道深部耵聍块、外耳道胆脂瘤及少量脓性分泌物,抗生素液体冲洗后显露鼓膜,完整、内陷。明胶海绵及抗生素油纱填塞外耳道,缝合耳部切口,加压包扎,术毕。术后病理(图3):真皮内可见大量呈巢状痣细胞,其内见较多黑素颗粒,细胞成熟未见核分裂相。诊断:皮内痣。  相似文献   

2.
例1,男,16岁。因左耳胀闷不适、听力减退2月于1991年11月26日收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骨、软骨部交界处有肿物,呈半球形,直径约0.6cm,基部在外耳道后下壁,质硬、固定,无触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鼓膜窥不清,音叉示左耳呈传导性聋。读x线片疑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拟诊为左外耳道骨瘤。入院后予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呈骨性,质疏松,累及外耳道前壁及乳突部,范围约为2.5cm×2.5cm,界限不清,彻底刮除病变组织,术后恢复快。病理报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随访5年,未复发。例2,女,50岁。因左耳听力减退3年于1995年12月11日收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中段后壁有半球形突起,堵塞耳道,约0.5cm×0.5cm,质硬,无压痛,鼓膜不清,听力呈传导性聋。X线片示外耳道呈骨性狭窄。拟诊为左外耳道骨瘤。予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在骨性耳道外段、后下壁,呈圆形,约0.5cm×0.5cm,完整凿除,周边骨质疏松,彻底刮除,将肿物及周边骨质送检,病理报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讨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自限性良性骨组织疾病,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和Albri出氏综合征3型。颅面部以单骨型多见。其病因不明,本组2例仅例1有明显的局部外伤史,余无其他诱因。典型病例的x线片有特征性表现。本病发展缓慢且有自止倾向,故临床上症状不著者常不需处理,必要时可手术彻底切除,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 8岁 ,因左耳内疼痛 6年伴耳堵塞感就诊。6年来 ,左耳内疼痛反复发作 ,每月 1次 ,每次静脉滴注青霉素后症状缓解。无中耳炎及耳部外伤史 ,无挖耳史。检查 :左外耳道前壁膨隆 ,淡红色 ,触之硬 ,伴轻度痛感 ;外耳道狭窄 ,约剩 1 mm缝隙 ,耳镜无法插入 ,试图用 2 .7mm鼻内窥镜放入外耳道以观察鼓膜 ,但无法放入而失败。用鼻内窥镜观察左咽鼓管咽口 ,未见异常 ,诊断为外耳道狭窄。颞部 CT片示左外耳道未见骨性肿物 ,为软组织影 ,外耳道前壁未见骨质影。局麻下行左外耳道探查术 ,发现外耳道前壁皮肤增厚 ,前壁骨质消失 ,皮下为光滑的…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肿瘤手术时如何处理外耳道值得专门研究。颞骨、耳周或外耳道肿瘤可侵犯外耳道;手术或放疗均会影响外耳道。良好的手术方案应能满意地切除肿瘤,尽量保存听力,最少毁容,并为二期手术或术后放疗做好准备。本文系对累及耳郭、耳屏、颊部皮肤、颞部、乳突、腮腺、外耳道及中耳肿瘤治疗的经验总结。多数为鳞状细胞癌,余依次为基底细胞癌、涎腺肿瘤,黑素瘤、耵聍腺瘤、副神经节瘤和神经鞘瘤。修复外耳道,保留鼓膜,共有6法:(1)直接利用局部组织修建外耳道,将耳道周围组织折转缝合于残存外耳道的边缘。此法困难较多不便采用。(2)利用皮片重建外耳道,术后放置硅胶管扩张3~6个月。(3)利用耳后皮瓣重建外耳道膜部缺损,适用于膜性耳道较大缺损。(4)采用耳后皮瓣和皮片,适用于外耳道膜部及骨部切除病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左鼻出血1个月余于2005年3月11日来我科就诊。鼻腔检查见鼻中隔左侧利特尔区有一直径约6mm大小淡红色圆形肿物,基底广,表面光滑,质较硬。遂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切除,电凝烧灼基底部,术中出血少,肿物送病理检查报告为鼻中隔多形性腺瘤(图1,2)。术后3个月复诊,左侧利特尔区黏膜创面愈合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8岁.因左耳内疼痛6年,伴耳堵塞感就诊,无中耳炎及耳外伤史.查体见左外耳道前壁膨隆,稍红,外耳道狭窄,直径仅1mm,窥不见鼓膜.鼻内镜检查,左咽鼓管咽口未见异常.颞部CT示右外耳道内软组织影,以左外耳道瘢痕狭窄收入院.局部麻醉下,行左外耳道成形术.切口起自耳轮脚上方1cm,在耳轮脚与耳屏间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内向前切开外耳道皮肤,直达骨膜,切口向前下延长至6点处约0.5cm,沿骨壁向内剥离外耳道皮肤及骨膜,外耳道口向内约1cm后,未见骨质,皮下为瘢痕组织,切除瘢痕后见光滑的关节囊,随咀嚼活动.削薄皮片,贴回关节囊处,可见后2/3鼓膜完整无充血及内陷,未见胆脂瘤组织.用磺仿纱条填塞外耳道,切口间断缝合,术后1周,抽出碘仿纱条,可见后1/2鼓膜.用硅胶管填塞外耳道.术后1月,抽出硅胶管,仍可见后半鼓膜.  相似文献   

7.
女,53岁。左侧耳翼皮肤被小孩抓破后4年未愈。4年来局部经常肿胀、疼痛、流黄水,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创面不愈,于1983年3月4日入院。检查:左侧耳翼近游离缘有一脓痂,去痂后见一溃疡面约1×0.8cm,深0.5cm,边缘不规则,微隆起,表面为触之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病理报告:基底细胞癌。治疗:局麻下行左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及部分耳轮移植修复术。前起左鼻翼游离缘沿肿瘤边缘约0.5cm切除  相似文献   

8.
局麻下经外耳道暴露鼓室前部的手术相当困难。作者设计一种简便方法,用于1例鼓室颈静脉球体瘤,2例先天性胆脂瘤及1例良性腺瘤,鼓室暴露良好,肿瘤顺利切除。外耳道内切口呈Ω形,自鼓环6点处开始,向外延展到外耳道后壁皮肤,达距鼓环6~8mm处弯回到11点处鼓环部位。剥离皮肤及骨膜,用针自槌骨柄钝性分离鼓膜,鼓膜脐部附着牢固处则用小鳄嘴剪仔细分离,避免刺穿鼓膜。将鼓膜外耳道皮瓣向前上方翻转,即可看清鼓室前部。如外耳道前壁过于突出,则在剥离前部皮肤后用匙或骨钻切除突出的骨壁。肿瘤切除后将鼓膜外耳道皮瓣复位。以浸有抗生素油膏的小纱条填压固定。填塞物一周后  相似文献   

9.
例1女,50岁.左鼻腔反复出血伴鼻塞逐渐加重2月入院.查体见左鼻腔褐色新生物表面坏死,触之易出血,基底部不清.CT示左鼻腔软组织肿物,各鼻窦正常,骨壁完整.局麻下行鼻腔肿物切除术.肿物约2cm×1cm×1cm大,基底位于中隔前上端.术后病理示蔓状血管瘤并坏死、纤维化.术后创面愈合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屏软骨+颞肌筋膜在外耳道骨壁及皮肤缺损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41例外耳道病变患者中,39例为外耳道胆脂瘤,2例为外耳道骨瘤。术中出现外耳道骨壁及皮肤缺损,乳突气房暴露,用耳屏软骨+颞肌筋膜对外耳道缺损骨壁及皮肤进行修复,并于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周时,29例外耳道骨壁及皮肤缺损重建患者1期愈合,12例术区见肉芽生长,刮除肉芽,再次碘仿纱条填塞1周后,创面愈合;3个月时,所有患者外耳道术区上皮化,无外耳道狭窄发生;术后6个月、1年复查,外耳道形态正常,无外耳道骨壁塌陷及乳突气房暴露。结论:采用耳屏软骨+颞肌筋膜修复外耳道骨壁及皮肤缺损,取材方便,易于操作;修复的外耳道壁封闭了与外耳道相通的乳突气房;由于软骨的支撑,保持了外耳道的正常形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5岁。因上颌牙槽部出血不止3h于1996年6月18日入院。检查:1~3牙槽骨颈、跨侧隆起,牙龈下搏动性出血。上颌骨CT示左上颌牙槽骨骨质破坏区2.0cm×1.8cm,呈蜂窝状改变。同年6月20日局麻下行肿物探查取活俭术,术中见1~3牙槽骨内肿瘤祥物隆起,剥离牙龈时呈喷射状出血,量约200ml。予钳取部分组织送病检后加压缝扎止血。病理报告:(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同年6月.用日全麻下行左颈外动脉结扎术十左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十人工骨植入术。术中方块状截除l~3上颌骨(约3.5cm×2.5cm并将其骨内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出血甚少(…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5岁。主诉:左耳突然耳鸣耳聋4个月左右。患者于3个月前突感左侧耳鸣伴听力减退,无耳痛耳漏史,乳突摄片见颞骨鳞部骨破坏,经手术探查,病理报告为左颞骨巨细胞瘤,于1982年5月入院。检查:左耳轮脚部见约1.5cm疤痕,局部无压痛,张口不受限,外耳道未见新生物,鼓膜内陷混浊,听力试验呈感音性聋。X线片示左侧颞骨鳞部前下方涉及鼓窦及乳突部见4.6×2.5cm偏心  相似文献   

13.
外耳道乳突胆脂瘤并脑脊液耳漏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1岁。因右耳渐进性闷塞感6个月,加重并伴听力减退2个月,于1998年7月9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稍差。心肺正常。专科检查:右外耳道峡部有粉红色新生物完全阻塞耳道,并与耳道前壁相连,表面光滑,触痛,局麻下用探针触之质硬,不易出血,探不清根部。左耳正常。纯音测听示右耳骨导基本正常,气导损失45dBHL以上。入院诊断:右外耳道外生骨瘤。于全麻下行耳后切口探查术,切开皮肤见右外耳道峡部完全由结缔组织或瘢痕纤维闭锁,右外耳道骨段、中耳腔、乳突内堆积大量豆渣状胆脂瘤样分泌物,外耳道后壁皮肤、骨壁、鼓膜、锤骨、砧骨均被破坏;清除…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46岁。因左耳间断性疼痛 1 0年 ,左耳前肿物 3年入院。左耳屏处可触及一约 5 cm× 3cm× 3 cm大小的肿物 ,质地硬 ,触痛明显。乳突 X线片及乳突 CT均示无骨质破坏。 1 989年 5月行左外耳道肿物切除及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 1年患者因左耳道前壁肿物及左颈肿大淋巴结再次手术 ,术后配合60 Co放疗。 2年后病灶再次复发 ,检查发现左耳前及腮腺区结节样肿物约 3 cm大小 ,胸片提示双肺弥散性片状影 ,痰检发现癌细胞 ,考虑肺转移。半年后死亡。例 2   女 ,5 5岁。因右耳疼痛 1 1年伴肿物 6年入院。右耳道前壁有…  相似文献   

15.
畸胎瘤发生于月后者甚为罕见。我科近来收治1例。患者男,20岁。自幼即发现左耳后有一无痛件抑块,逐渐长大,局部无明显压痛,亦无红肿及溃破。1996年1月就诊。检查全身一般状况作,心肺正常。左耳廓、外耳道及鼓膜均未见异常,左耳后乳突关部前方有一肿块,约5×4×4cm,质略软,有囊性感,无压痛,边界较清楚,因其基底较深,移动性差,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色泽正常。于局麻了行左月后纵形切问,暴露瘤体包膜,沿包股分离至基底部,将肿瘤完整切除。见肿块基底部乳突骨质有明显凹陷。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切开瘤体,见其中多…  相似文献   

16.
外耳道测量     
作者通过 CT 对成人(共32人,48耳)外耳道的长度、直径、峡部、弯曲度及外耳道骨部、软骨部进行测量。以0~0线做轴位断层,70~0做冠状断层。结果外耳道前壁全长为34.5mm,骨部长为15.1mm,软骨部长为21.2mm,骨部与软骨部长度比值为0.7;后壁全长为23.8mm,骨部长为13.3mm,软骨部长为11.3mm,骨部与软骨部比值为1.2;上壁全长为25.7mm,骨部长为9.3mm,软骨部长为17.9mm,骨部与软骨部比值为0.5;下壁全长为30.0mm,骨部长为13.9mm,软骨部长为17.3mm,骨部与软骨部比值为0.5。外耳道入口部宽度,前后径为10.4  相似文献   

17.
患儿 ,女 ,1 0岁 ,8年前在外院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 ( M3型 ) ,长期随访治疗 (维甲酸、阿糖胞苷、高杉尖等药化疗 ) ,达完全缓解( CR)。3个月前左耳颞部渐进性肿胀疼痛、隆起 ,伴听力下降、左侧不完全面瘫 ,在外院经抗炎治疗无效后于 1 998年 1 0月 2日转诊本院。体检 :一般情况好 ,血常规检查无异常 ,左侧不完全周围性面瘫 ,以耳廓为中心颞部局限隆起 ,范围约 5 cm× 4cm,乳突骨性隆起 ,轻压痛 ,外耳道向心性狭窄 ,鼓膜不能看清。CT扫描 :左外耳道 ,耳周软组织肿块 ,颞骨乳突部骨质不规则破坏 ,充填软组织与耳周肿块延续…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23岁,因左前额逐渐隆起13年,进行性鼻塞、嗅觉减退3年,于1997年7月8日入院.病史中无头痛、复视及鼻出血.检查:左眉弓内侧隆起,质硬,无压痛,左眼球略向外下方突出,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视力均5.2,左侧中鼻甲显著膨大,表面光滑,左下鼻甲萎缩,鼻中隔受压向右弯曲,右鼻腔狭窄,后鼻孔及鼻咽部正常.水平位及冠状位CT扫描示:左侧额窦、筛窦内囊性肿物,密度均匀,CT值为21Hu,大小约2.5cm×4cm,边界清楚 ,额窦前壁及筛窦骨壁受压变薄,眶内侧壁骨质部分吸收.拟诊为左侧额、筛窦囊肿.于1997年7月11日在局麻下行左侧额、筛窦囊肿摘除术.取左侧眉弓至内眦部径路,额窦前壁骨质菲薄如蛋壳,窦腔充满泥沙样肿物,中部形成一囊腔,囊腔内有棕色液体.肿物有完整的质地松脆的包膜,额窦开口及鼻额管明显扩大.在鼻内镜下开放筛窦,为一巨大的囊腔.棕色液体中悬浮许多晶亮的细小颗粒,腔壁光滑,顶部有少许泥沙样物,筛骨纸板部分缺损,中鼻甲仅剩内侧壁部分菲薄的骨壁,剥离囊膜,冲洗术腔,额、筛窦置直径8mm硅胶管1根.术中出血约150ml.术后病理报告:额、筛窦脑膜瘤(沙粒体型),随访3年,术腔光滑,肿瘤无复发,眼位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0岁。因左侧外耳道异物取出后持续流脓5个月于1998年4月14日入院。5个月前误将扣式电池塞入左外耳道内,于当地医院反复夹取未能取出。转我科门诊在全麻下行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异物嵌于外耳道峡部,外耳道皮肤肿胀,骨段皮肤广泛擦伤,鼓膜无穿孔。异物取出后,于外耳道内填塞凡士林纱条,并给抗生素治疗。门诊观察1日后患儿自动离院,耳内遗留一凡士林纱条。数日后发现左耳持续流淡黄色粘性脓液,量不多,味臭,伴左耳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再次转治我科。检查:左外耳道完全被肉芽组织阻塞,有黄色粘脓,…  相似文献   

20.
例1男,25岁。左眶上缘胀痛15 d于1998年8月27日入院。CT片示左额窦内阴影,眶上壁及额窦外侧壁、部分颅内板骨质破坏。采用冠状径路切除肿瘤。沿发际内0.5~1.0 cm行一冠状切口,或单侧跨中线弧形切口,向下翻起额部皮瓣,将额窦瘤体外侧额骨瓣掀起,分块或整块摘除瘤体。对于额部较小骨质缺损,以自体额骨瓣修复,较大者以塑形钛网进行即时修补。术中见额窦外侧壁破坏,呈2 cm×2 cm缺损。眶上壁破损达3 cm×3cm,前颅底轻度破损。瘤组织质脆、无包膜,充满窦腔。病理报告:额窦骨化纤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