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与成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差异的频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与成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差异,并分析其频谱特性.方法 以短声刺激分别对120名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男58,女62)和32名平均纯音听阈(听力级)在20 dB以内的成年人(男15,女17)行TEOAE检测,对于测试结果 行频谱分析和半倍频程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组TEOAE总强度(声压级,下同)为(15.18±4.39)dB,高于成人组的(9.51±4.12)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03,P<0.05).②新生儿的频带重复率、频带重复率非0比例、频带信噪比检出率及频带信噪比在第1频带(0.8 kHz)最低,在3.2 kHz最大;而成人在第5频带(4.0 kHz)处最低,在1.5 kHz最大.③新生儿与成人最大频带信噪比强度差为7.09 dB,二者出现的频率位置相差约1.7 kHz.④半倍频程分析显示新生儿TEOAE最大能量为(10.50±5.09)dB,在2828 Hz处,而成人为(2.84±5.33)dB,在1414 Hz处;二者最大反应在强度上相差7.66 dB,出现的频率位置相差1414 Hz.⑤成人1.5 kHz区的TEOAE信号最强,之后其信噪比随频带增高而降低,而新生儿信噪比却呈现随频带增高而增强的特征;从第1频带到第5频带,新生儿与成人TEOAE强度的差值随频带增高也逐渐增大.结论 成人TEOAE总强度低于新生儿.新生儿频带信噪比及半倍频程能量反应峰的分布频率及反应强度均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人扩展高频听敏度,观察扩展高频听力随年龄增加的细微变化.方法用意大利Amplaid-460型听力计,频率范围8~18kHz.测试正常人128人、256耳,17~50岁,男92人,女36人,其中17~29岁90人,30~50岁38人,125Hz~8kHz纯音各频率听阈≤20dBHL,声导抗测听正常.以5岁为一年龄段分5组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年轻人(17~29岁)高频听阈总的趋势是随频率提高,听阈逐渐增加,出现率逐渐下降,在14k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2.正常人17~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各年龄组间12、14、16、18kHz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加听阈逐渐提高,高频听阈出现率逐渐下降,随频率增加各年龄组差距逐渐明显,14kHz以上频率最为明显.结论人耳的老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年龄增加听阈提高.频率越高受影响越明显.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结果可反映耳蜗亚临床病理状态,有利于早期发现听觉感受器病变,可用于临床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和早期诊断梅尼埃病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人8~18 kHz扩展高频测听的阈值范围以及阈值特征.方法 选择18~72岁正常人242例(484耳),男142例,女100例,每间隔10岁为一组,共分6组,应用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行8~18 kHz听阈值检测.结果 40岁及以下各年龄组扩展高频的听阈总趋势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各年龄组,10~14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而增加,14 kHz以上频率阈值随频率增加反而下降;在61~72岁年龄组8~12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明显提高,12 kHz以上各频率阈值随频率增长有下降趋势.扩展高频的阈值未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18~岁、21~岁两个年龄组,18 kHz阈值的未检出率各为3%和4%,18 kHz以下的未检出率均为0;61~72岁组18 kHz的未检出率达78%.左右耳及性别间扩展高频测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敏感性随年龄及测听频率的增高而降低,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需考虑年龄及频率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组与成人组不同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SOM)听力损失有何异同。方法 对 70例(85耳 )儿童和 99例 (14 1耳 )成人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两组患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三个类型CSOM患者纯音测听气导听阈均升高。单纯型CSOM在 1~ 8kHz范围内 ,两组气导检查结果呈现听力损失一致 (P >0 .0 5 )。骨疡型和胆脂瘤型CSOM ,除骨疡型 8kHz外 ,两组患耳各频率听力损失也相同 (P >0 .0 5 )。儿童组单纯型CSOM骨导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CSOM ,成人组在中高频听力损失比儿童重。结论 虽然儿童CSOM病程短 ,呈现气导检查中频、高频听力损失与成人一样重的趋势 ,但无内耳损害或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性别差异在新生儿与成人之间的变化。方法以短声刺激分别对120名(女62,男58)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及53名(男26,女27)纯音听阈正常的青年成人行TEOAE检测,对两组TEOAE强度及频带信噪比(SNR)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①成人组TEOAE强度性别差异(2.41dB)明显高于新生儿(0.99dB)。②新生儿SNR除1kHz男婴高于女婴外,其余频带均为女婴高于男婴,且SNR的性别差异随频率增加而增大,在3、4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不同频带SNR均为女性高于男性,除3kHz外也呈现随频率增加而增大的特征,在2、4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OAE总强度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新生儿及成人频带SNR的性别差异均随频率增加而增大,成人低频区SNR的性别差异较新生儿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常新生儿和婴儿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 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 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伏期及在0.25、0.5、1、2、4、8 kHz频率范围内tone-pip ABR和ASSR的反应阈.结果 在70 dB正常听力级短声刺激下,短声ABR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波Ⅰ于42 d前、波Ⅲ于3个月前发育变化显著.tone-pip ABR波形与短声ABR相似,Ⅰ、Ⅲ、Ⅴ波潜伏期随频率增加逐渐缩短,波形分化逐渐清晰.不同频率、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反应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0.25 kHz外,其余频率tone-pip ABR反应阈均低于ASSR.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听力曲线形状相似.结论 0~6月正常婴儿tone-pip ABR的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而反应阈无明显变化.tone-pip ABR和ASSR均有稳定的频率特异性,tone-pip ABR反应阈低于ASSR,可能更接近主观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学龄期听力正常儿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特征及测试方法.方法 对20例(男女各10例)听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行TEOAE检测,分析其特点.结果 ①学龄期儿童的TEOAE总强度为13.11±4.13 dB SPL,其中女性为14.16±4.24 dB SPL,男性为11.76±3.69 dB SPL,女性高于男性2.40 d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TEOAE总重复率为86.43%±8.78%,A&B值为13.38±3.93 dB SPL,A-B值为3.55±2.80 dB;②学龄期儿童TEOAE频带信噪比(SNR)在1.5 kHz频带最高,之后随频率增加而降低,在4 kHz频带SNR最低.结论 学龄期儿童TEOAE的测试噪声及频带SNR的分布与成人接近,TEOAE反应强度高于成人,尤其在较高频带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最大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的判定标准.方法 对165名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分别进行双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以自行编制的言语测听软件播放音位平衡的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每表25个单音节测试项的播放顺序可实现随机.同一耳别始终使用同一张表,以该耳所有纯音测听频率中的最小听阈减去5 dB作为起始测听强度,以5 dB为步距逐渐提高测试强度,获得患者该侧耳的言语识别率-强度(P-I)函数关系,读取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根据气导纯音听力图计算三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PTA1(0.5、1、2 kHz)、PTA2(1、2、4 kHz)以及四频率平均纯音听阈PTA3(0.5、1、2、4 kHz);同时计算0.5、1、2 kHz与4 kHz纯音听阈的差值Slope0.5、Slope1、Slope2作为听力图高频走势的指征.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Bmax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Bmax与听力图高频走势Slope无相关性,但与纯音听阈呈负相关,尤与PTA3相关性最大(r=-0.595,P=0.000).基于由PBmax与PTA3所绘制的散点图的下缘,可建立起包含99%观测值的言语识别率下限,其函数表达式为PBmax=100-10×PTA3/1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依据纯音0.5、1、2、4 kHz的平均听阈可确定其言语识别率下限,PBmax得分若低于此界限,则可认定其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