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眼(DE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DED患者伴有泪膜稳定性差,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增加,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而PHACO会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膜的不稳定性与DED的发病密切相关,重视白内障围手术期眼表问题对于改善患者术后DED症状、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对泪膜对PHACO后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晶体的不断开发,白内障手术进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涵盖精细的手术过程,还包括不断更新的手术设备、准确完善的术前检查、精确的人工晶状体测算以及术前、术后视功能分析、个性化的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现就近年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及术后评估、手术操作与设计和人工晶体优选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白内障患者日益增长的视觉期望和人工晶状体设计进步的推动下,白内障手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屈光手术,眼的高阶像差是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球差、彗差、三叶草差等高阶像差反映不同的光学特性,可从多方面影响视觉质量,进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需尽可能减少高阶像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通过补偿球差、降低总高阶像差较球面人工晶状体改善了视觉质量。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需结合患者使用需求及术前评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解决手段也在探究中;回顾人眼高阶像差的作用机制,就人眼高阶像差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及影响、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高阶像差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白内障患者个性化选择人工晶状体提供新的参考,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眼球生物测量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预测已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关键因素,部分眼球解剖参数被发现与其位置预测有关,与此同时预测方法得以不断进步。而术后位于囊袋的人工晶状体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数人工晶状体在术后会经历线性运动,随后才相对稳定,其位置变化受到眼球解剖结构、手术、人工晶状体特性、囊袋等相关因素影响。人工晶状体轴向位置变化会带来屈光改变,其稳定性对患者视觉质量至关重要。就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轴向位置预测与稳定性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是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然能够带给患者较好的远视能力,但同时使其失去了调节能力,需佩戴眼镜来弥补近视能力的不足。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晶状体材料工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术后能够达到更好的屈光状态和拥有更高的主观视觉质量是白内障手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需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这一需求。就MIOL的原理、特点、类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是一种可逆性屈光手术,它保留了患者自身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相比激光和其他切削眼角膜组织的手术,它产生更小的高阶像差。但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如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慢性葡萄膜炎、色素播散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散光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白内障,且超长眼轴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罕见  相似文献   

7.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泪液稳定性和眼表功能损害的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炎症反应为干眼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通过刺激眼表细胞,激活局部免疫反应、导致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增加泪液渗透压,从而导致局部眼表损伤,该过程中有多种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的参与。近年来干眼炎症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就干眼炎症介质、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抗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系统性了解干眼炎症反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发展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医生不但要掌握白内障相关知识,还要整合视光和屈光的理论。结合患者的视功能需求及完善准确的术前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利用先进的手术设备及完美的手术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术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1例既往确诊Blau综合征11年的成年患者先后出现多种眼部病变后手术治疗的效果,为规范化诊疗、围手术期管理提供思路及参考。 方法 通过报告1例Blau综合征成年患者病程中先后出现双眼葡萄膜炎、双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并分别于2016年左眼行青光眼阀管植入+异体巩膜移植+前房成形+瞳孔再造术、2020年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的病例,分析和总结Blau综合征患者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诊疗思维、围手术期管理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前房中深,虹膜周切口通畅,人工晶状体位正。 结论 Blau综合征患者的眼部病变需要早期、持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给予规范合理的诊疗后患者可保留足够的视力以保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迟发型无菌性眼内炎多见于糖尿病、虹膜炎等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但YAG术后出现严重无菌性眼内炎鲜有报道,应与临床上少见的真菌性眼内炎和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或毒性较低的细菌性眼内炎相鉴别,现将YAG激光术后无菌性眼内炎病例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80岁,于2016年12月5日在我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内在因素(泪膜破坏、性激素失调等)和外在因素(环境、手术和药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干眼病患者急剧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干眼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回顾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干眼病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及未来治疗突破的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干眼发病分布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等,为干眼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眼科门诊112例干眼患者作问卷调查,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男31例,女81例;干眼患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长期局部应用滴眼药、过度用眼、慢性眼表疾病、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与干眼症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干眼症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性治疗对于干眼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国内干眼研究现状,以Citespace绘制的知识图谱为基础概述干眼近十年研究概况,并尝试识别此领域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变趋势。 方法 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SCI-EXPANDED)收录的近十年(2010~2020年6月)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研究机构的网络合作关系图谱;以关键词为节点,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Burst分析、聚类分析及Timeline分析,绘制并解读各图谱。 结果 合作高产机构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以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为代表。现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1)干眼的病因病机与干眼和睑板腺功能、眼表、泪膜及其他疾病(炎症、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等)间的联系;(2)干眼症状及治疗方式,密蒙花相关药物、玻璃酸钠滴眼液与传统针刺、中药熏蒸等方式疗效及相关机制的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3)儿童患干眼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等研究。预测:(1)发生机制与预防,干眼与白内障、白内障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2)诊断与评估: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症中的应用;(3)治疗:探索干眼的多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相应机制,包括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如针灸及具有现代特点的治疗方式,如强脉冲光(IPL)、新药利福舒特滴眼液等在内的新药等,以上主题可能持续为此领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建议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干眼以进一步提高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结论 研究明确了干眼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机构,概括现研究热点前沿并预测了热点演变趋势,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联合玻璃酸钠(SH)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泪膜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内诊断干眼症的患者96例(10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50眼)与对照组48例(52眼),对纳入患者进行相应检查及症状评分。对照组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干眼症检查及症状评分。 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基础泪液分泌值、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值、中央泪河高度值、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和主观干眼感觉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脂质层分析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干眼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其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通过诱导动物自身免疫反应、摘除泪腺、阻断神经、使用副交感神经抑制药物等方法建立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动物模型;也可通过烧灼睑板腺、减少瞬目频率、喂养维生素A缺乏饲料、使用防腐剂、增加泪液渗透压、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方法建立蒸发过强型干眼动物模型;还可通过改变性激素水平、应用副交感神经抑制药物合并控制环境条件、摘除泪腺合并使用防腐剂等方法建立混合型干眼动物模型。就常见干眼动物模型作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SMILE)术中第二术眼不同保护措施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K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不同保护措施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左眼为观察眼,SMILE术中在右眼行手术时,左眼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点眼、使用眼罩,以及空白对照。并分别在右眼手术前后,使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完成左眼NIKBUTf和NIKBUTav检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5例患者(35左眼)纳入研究,其中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12例,眼罩组11例,空白对照组12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IKBUTf和NIKBUTav均存在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凝胶组左眼NIKBUTf在右眼手术前和右眼手术后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胶组左眼NIKBUTav在右眼SMILE手术后即刻较右眼手术前延长(P<0.05)。眼罩组和对照组(空白)左眼NIKBUTf和NIKBUTav在右眼手术后即刻均缩短(P<0.05)。对照组NIKBUTf和NIKBUTav缩短最明显(P<0.05)。结论不同保护措施和时间变化均对NIKBUTf和NIKBUTav产生了影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应用于SMILE术中第二术眼的保护措施起到了保护泪膜稳定性的作用。眼罩对第二术眼的泪膜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常规手术操作对第二术眼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泪膜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