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 方法 选取行25+微创VRS患者88例(88眼),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术前3~5 d予以IVR治疗后行25+微创VRS;对照组仅行25+微创VR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行25+微创VRS联合IV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2眼),治疗组(n=26)行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n=26)行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和视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3 d及术后7 d,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升高,最佳矫正视力的最小分辨角对数均降低(P<0.05);术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42.31%)(P<0.05);术后治疗组低眼压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77%)(P<0.05);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92.31%)与对照组(8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5+与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相当,但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低眼压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例既往确诊Blau综合征11年的成年患者先后出现多种眼部病变后手术治疗的效果,为规范化诊疗、围手术期管理提供思路及参考。 方法 通过报告1例Blau综合征成年患者病程中先后出现双眼葡萄膜炎、双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并分别于2016年左眼行青光眼阀管植入+异体巩膜移植+前房成形+瞳孔再造术、2020年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的病例,分析和总结Blau综合征患者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诊疗思维、围手术期管理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前房中深,虹膜周切口通畅,人工晶状体位正。 结论 Blau综合征患者的眼部病变需要早期、持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给予规范合理的诊疗后患者可保留足够的视力以保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一期植入术在眼皮肤白化病(OCA)合并双眼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1例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半年,患有OCA的66岁男性患者就诊眼科,经全身查体、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科B超等眼科辅助检查及胸部CT平扫,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一期植入术治疗。术中左眼应用吲哚菁绿辅助囊膜染色。 结果 术后双眼视力均提高,IOL位正,白内障术中及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满意术后效果。 结论 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一期植入术治疗OCA并发性白内障有效,可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诊治过程中,OCA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的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2例32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前视力(BCVA, LogMAR)1.4(0.2-1.7),术后1周平均视力0.83±0.35,末次随访平均视力0.52±0.34,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 Whitney U 检验,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眼压(15.15±3.04)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7.75±2.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20±1.81 mmHg,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复位率100%。3例患者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例患者晶体发生羽毛状混浊,均恢复正常。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 眼,硅油填充术后 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取油器具取硅油,20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第二组98例,将输血管直管两端垂直剪断,保留长度为5 mm,一端套在23G取油穿刺套管上,另一端连接20 mL注射器取油,23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 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在硅油取出时间长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1.52)min vs(4.85±2.02)min,t=1.38,P=0.14];第一组与第二组间气液交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51)min vs(2.16±1.24)min,t=8.34,P=0.003];第一组与第二组间的眼压在术前及术后1 d、4 d、1周、1个月等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二组间在感染率、出血率、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等并发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的硅油残留率低于第二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 vs 19.61%,P=0.002); 结论 行单纯硅油取出,两种取油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但气液交换时间及硅油残留率,20G Y型静脉留置针制作取油器联合20G笛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人工晶体测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的ACG并白内障患者46 例(46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前SRK-T与Haigis公式各自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术后实际屈光度数,预期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后等效球镜差值的绝对值记为绝对屈光误差值(ME),比较两种公式ME。 结果 术后3个月46眼与术前相比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10.14, P≤0.01)。受检眼术后残余屈光度为-0.79±0.45 D,SRK-T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0.89±0.17 D,其ME为0.34±0.27 D;Haigis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1.01±1.04 D,其ME为0.65±0.48 D。两组间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AL与SRK-T 公式ME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 P≤0.01),而与Haigis公式ME无显著相关性(r=-0.09, P>0.05)。 结论 对于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此类患者选择SRK-T人工晶体测算公式术后屈光度准确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眼压变化对白内障手术视盘、黄斑的灌注密度、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100例(100眼),依据患者不同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其中眼压<21 mmHg 38例、21~30 mmHg 15例、31~40 mmHg 19例、>40 mmHg 28例,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h、8 h、24 h患者眼压、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灌注密度情况。 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1 h患者黄斑、视盘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眼压>40 mmHg组患者术后8 h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较术前降低,>40 mmHg组患者术后24 h黄斑与视盘血管密度、视盘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31~40 mmHg、>40 mmHg组患者术后24 h黄斑灌注密度较术前降低。 结论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灌注压会造成视盘与黄斑灌注密度、血管密度下降,在术后60 min其血管密度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患者术后眼底血流密度会受到眼压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睫状体复位联合玻璃体切割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眼外伤患者27例,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3~5个钟点。术前视力光感~眼前手动,平均眼压(6.03±3.25)mmHg。伴随症状包括轻度角膜血染、外伤性扩瞳、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所有患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体修补术,其它操作包括晶状体切除、虹膜离断口修补、视网膜复位或巩膜外穿刺放液等。结果术后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所有外伤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月平均眼压(19.33±5.05)mmHg。24眼(88.89%)屈光间质清晰,所有患眼随访期间视网膜、脉络膜在位。结论对于睫状体离断口范围超过2个钟点的复杂眼外伤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睫状体修补术可有效恢复眼球的解剖结构,并保存有效的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9例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点眼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采用裂隙灯检查及角膜荧光染色观察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修复、上皮水肿消退及荧光素染色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1~2周,29例患者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逐渐减轻、消失。裂隙灯检查显示,结膜充血逐渐减轻,角膜上皮愈合,愈合时间为(12.60±3.91)d。29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1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 。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较前有提高,但是由于婴幼儿眼球结构发育不完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选择方面均不同于成人白内障,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较成人多,术后还需长时间的视觉功能训练。针对先天性白内障的这些特点,通过复习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对各类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可以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Bigbag人工晶状体在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例(6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术后并发症,A型超声检测眼轴长度及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B型超声结合裂隙灯前置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中轴区晶状体后嚢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比术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前眼轴长度差值的平均值为(1.56±0.41)mm;术前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为68.18%(45/66眼);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21眼,术后6个月出现玻璃体后脱离14眼,术后发生率为66.67%(14/21眼);术后随访6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眼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对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7年9月间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收治的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发型人工晶体脱位组(<3个月)和晚发型人工晶体脱位组(≥3个月)。分别对原发病及所行手术、既往手术史、眼合并症、眼轴、人工晶体脱位的原因、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的时间、人工晶体脱位的类型和程度、人工晶体脱位处理的手术方式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早期人工晶体脱位组11眼,其中后囊破裂9眼(81.8%),外伤1眼(9.1%),合并高度近视者2眼(18.2%),玻璃体切割术后4眼(36.4%)。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62眼,外伤12眼(19.4%),后囊破裂16眼(25.8%),悬韧带断裂27眼(43.5%),合并高度近视20眼(32.3%),葡萄膜炎7眼(11.3%),视网膜色素变性4眼(6.5%),玻璃体切割术后11眼(17.7%),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4眼(6.5%)。术前与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置换术与复位术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人工晶体脱位多与术中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放置位置不当等手术相关因素有关。晚期人工晶体脱位多与悬韧带断裂、后囊破裂等原因相关,高度近视、既往玻璃体手术史、葡萄膜炎等均为人工晶体脱位的危险因素。鉴于人工晶体脱位临床表现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 结论 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晶体的不断开发,白内障手术进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涵盖精细的手术过程,还包括不断更新的手术设备、准确完善的术前检查、精确的人工晶状体测算以及术前、术后视功能分析、个性化的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现就近年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及术后评估、手术操作与设计和人工晶体优选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