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 363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ETE)、肿瘤侧别、颈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与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均<0.05);男性、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更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其同时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多灶和ETE(P均<0.05)。结论 PTMC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结合术前颈部B超或增强CT结果,考虑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风险;其余PTMC患者可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 ≤ 20 dB为听力良好组,ABG>20 dB为听力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听力改善不良的原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术后ABG ≤ 20 dB患者81例,ABG>20 dB患者50例。两组患者因镫骨、鼓膜张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听骨类型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导致术后听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镫骨完整并活动(OR=0.606,95%CI=0.393~0.919)、镫骨完整活动不佳(OR=0.563,95%CI=0.329~0.844)、存在鼓膜张肌腱(OR=1.913,95%CI=1.508~2.449)、咽鼓管通畅(OR=1.818,95%CI=1.417~2.328)及人工听骨材料为钛合金(OR=2.250,95%CI=1.816~2.755)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影响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其听力恢复效果受镫骨状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及人工听骨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R1)基因多态性与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310例,男173例,女137例。均接受孟鲁司特治疗1个月。收集患儿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肺功能指标等,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两组CysLTR1(927T/C、434 T/C)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ysLTR1多态性与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分为反应性良好组和反应性不良组。反应性不良组45例(14.52%),反应性良好组265例(85.48%)。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重指数、合并哮喘比例、血清25 羟维生素 D3[25(OH)D3]、CysLTR1 434 T/C多态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1.520,95%CI=1.045~2.211)、合并哮喘(OR=97.737,95%CI=10.656~896.442)、CysLTR1 434 T/C 多态性中与TT型比较,CT型(OR=62.486,95%CI=6.440~606.304)、CC型(OR=159.229,95%CI=15.457~1 640.252)是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血清25(OH)D3(OR=0.673,95%CI=0.568~0.797)是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CysLTR1基因多态性与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反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声带麻痹情况的预测模型,预测声带麻痹发生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2月收集的39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声带麻痹分为声带麻痹组与无声带麻痹组。根据时间顺序,将2012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358例患者作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集的3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两组临床患者基本资料,选择最合适的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影响因素。内部通过十折交叉验证,外部验证通过比较建模组及验证组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预测概率P值,根据P=1/1+e-y,计算出Y值,最后绘制Nomogram图。结果 394例患者均一次完成甲状腺癌手术切除,术后41例患者发生声带麻痹,声带麻痹发生率为10.4%。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喉返神经入喉处是否粘连(OR=11.804,95%CI为3.078~45.273)、术前Tg(OR=0.021,95%CI为0.002~0.202)、是否贴近喉返神经(OR=20.984,95%CI为2.058~214.007)、手术时间(OR=2.768,95%CI为1.122~6.829)是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独立预测因素。十折交叉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4,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 3(95%CI为0.716~0.872),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 2(95%CI为0.52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显示模型拟合较好,建模组Chi-Square=1.1,P=0.981 6,验证组Chi-Square=3.87,P=0.567 7;约登指数最大为0.188,此时灵敏度为0.57,特异度为0.62,ROC曲线下面积为0.59,P=0.216,为最佳临界值,根据P=1/1+e-y,此时Y=-1.25。结论 本回归模型预测准确度较好,对甲状腺癌术后预防声带麻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30.9%(166/537),其中单纯VI区转移率24.95%(134/537),VI区+颈侧转移率5.21%(28/537),单纯颈侧率0.74%(4/537).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与肿瘤直径>1 cm有关(P<0.05).术后17例患者暂时声嘶,1例失访,1例随访1.5年未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1例患者暂时低钙,2例失访,2例分别随访1.5和4年,仍需补钙.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肿瘤直径>1 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个体化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颈侧区淋巴清扫.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肿瘤是否多发、肿瘤T分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同时对肿瘤原发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男性(P=0.007)、原发灶最大径>1 cm(P =0.014)、肿瘤T分级为T3、T4 (P=0.006)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P<0.001)有关,而与年龄(P =0.947)及肿瘤是否多发(P =0.710)无关.颈侧区淋巴转移以Ⅲ区(47/116,40.5%)、Ⅳ区(41/116,35.3%)最常见,其次是Ⅱ区(18/116,15.5%),而Ⅴ区转移少见(2/29,6.9%).其中89.8%(79/88)的Ⅲ、Ⅳ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中下极的患者,77.8% (14/18)的Ⅱ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上极的患者,83.3%(15/18)的Ⅱ区转移同时伴随着Ⅲ区转移.2例Ⅴ区淋巴转移的患者都伴有Ⅱ、Ⅲ、Ⅳ区同时转移.结论 对于男性、肿瘤为T3、T4级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术中常规清扫颈侧Ⅲ、Ⅳ区淋巴结,如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或Ⅲ区淋巴结阳性者还应清扫Ⅱ区,只有当Ⅱ、Ⅲ、Ⅳ区同时有淋巴转移时才应考虑Ⅴ区淋巴清扫术.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及无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收治的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均进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6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56.6%(77/136),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7.5%(48/101),临床淋巴结阳性(cN1)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82.9%(2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切除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同时应该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laudin-1与D2-40蛋白的表达,分析claudin-1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下咽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9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laudin-1与D2-40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标志物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Log rank实验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laudin-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claudin-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4)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6);Kaplan-Meier分析显示claudin-1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03)。癌巢周边区的MLVD与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显著相关,claudin-1与MLVD呈正相关(r=0.54,P=0.012)。结论 高表达claudin-1可能会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可能成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9年9月—2021年5月收治住院治疗的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伴随症状、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伴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伴随症状(耳鸣、眩晕/头晕)、实验室检查(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伴耳鸣者113例(88.98%),伴眩晕/头晕者91例(71.65%),总有效率为41.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16)、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3)及是否伴眩晕/头晕(P=0.017)与预后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性别、患耳侧别、伴发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耳鸣、实验室检查(叶酸、维生素B12、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6)、是否伴眩晕/头晕(P=0.037)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3 d组是<3 d组有效率的0.311倍(OR=0.311,95%CI为0.134~0.720,P=0.006),伴眩晕/头晕者有效率是不伴者有效率的0.385倍(OR=0.385,95%CI为0.157~0.944,P=0.037)。结论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常伴耳鸣、眩晕/头晕,年龄≥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d、伴眩晕/头晕提示预后不佳,其中发病至就诊时间≥3 d以及伴发眩晕/头晕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预后评判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颈部彩超同时行颈部、纵隔薄层增强CT检查的115例(141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分为彩超组、CT组及彩超结合CT组分析比较三组在评估不同区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评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61.0%,48.9%,62.4%;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87.9%,78.7%,85.8%。彩超在颈中央区(P〈0.05)及颈侧区(P〈0.05)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彩超结合CT检查在颈中央区的准确率高于CT(P〈0.05),而在颈侧区的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无论在颈中央区(P〉0.05)或在颈侧区(P〉0.05),彩超与两者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T考虑6例纵隔转移及1例咽旁间隙转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淋巴结转移。纵隔增强CT扫描发现5例患者肺部转移。结论:彩超结合CT或单一彩超评估颈中央区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要高于CT。CT可以评估纵隔等彩超探及不到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同时对肺部转移进行评估。彩超结合增强CT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评估,较单一检查更加精确、全面。  相似文献   

11.
Thyroglossal duct cyst and lingual thyroid are two common anomalies of thyroid gland development. Each may occur without the thyroid gland in the normal anatomic position, although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three anomalies together is rare. Ectopic thyroid may function abnormally, and this determination can help guide surgical management. Therefore, early evaluation by an endocrinologi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We report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14‐year‐old girl with multiple foci of thyroid ectopia, absent orthotopic thyroid gland, and hypothyroidism. Laryngoscope, 2009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ase of intralaryngotracheal thyroid in a 57-year-old man is presented. The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9.
20.
A case of intratracheal ectopic thyroid tissue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is described. It was an incidental finding observed at autop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