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22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临床防聋及治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晶芯.十五项遗传性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广西地区22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常见的4种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检测:GJB2(35del G、235delC、176del16、299del AT )、SLC26A4(2168A>G、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1975G>C、2027T>A、IVS15+5 G>A)、线粒体DNA12SrRNA (1494C>T、1555A>G)和GJB3(538C>T),对未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结果222例患者中23例(10.36%,23/222)被检测出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235delC 纯合突变3例(1.35%),杂合突变8例(3.60%),GJB235delG杂合突变2例(0.90%),GJB2235delC/109A>G 复合杂合突变2例(0.90%);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2例(0.90%),SLC26A41229C>T纯合突变2例(0.90%),IVS7-2A>G/IVS11+47T>C/1548insC复合杂合突变2例(0.90%);GJB3538C>T 杂合突变1例(0.45%);线粒体DNA12SrRNA 1555A>G异质突变1例(0.45%);1例(0.45%)同时携带GJB2235delC杂合突变及SLC26A41226G>A杂合突变。结论本组广西地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率低于全国水平,主要以 GJB2基因突变为主,其次是SLC26 A4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72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遗传性聋病基因问卷调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及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听力学评估。采集静脉血作为抽提基因组DNA的血样进行聋病易感基因如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GJB3基因和SLC26A4(PDS)基因检测。结果 1例(1.39%)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突变,3例(4.17%)存在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3例(4.17%)存在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1例(1.39%)GJB2 299delAT纯合突变,1例(1.39%)GJB2 299delAT杂合突变,1例(1.39%)GJB2 235delC/176del 16复合杂合突变,4例(5.56%)GJB2 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78%)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型,1例(1.39%)SLC26A4 IVS7-2A及2168A>G复合杂合突变,1例(1.39%)SLC26A4 IVS7-2A>G及2162C>T复合杂合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基因突变者18例(25%, 18/72)。结论 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存在较高的遗传性聋发生率,通过聋病基因诊断,可达到明确病因,指导聋病患者家庭的生育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云南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儿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散发的139例先天性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外周血,提取DNA。应用飞行质谱技术对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 rRNA编码区域中8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包括GJB2(35delG、167delT、176-191dell6、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l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及线粒体DNA12S rRNA(1494→T、1555A→G)。结果 139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41例存在致聋突变(29.49%)。GJB2基因突变24例(16.11%),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10例,235delC单杂合突 16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8例;SLC26A4基因突变16例(11.51%),其中IVs7-2A→G纯合突变5例,IVs7-2A→G杂合突变4例,IVSl5+5G→A杂合突变2例,IVs7-2A→G/1229C→T复合杂合突变3例,2027T→A杂合突变2例;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同质突变1例(0.72%),位点为1555A→G。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导致云南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儿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235delC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IVs7-2A→G为SLC26A4基因主要的突变形式。对本地区耳聋患者行常见基因的筛查,将为部分患儿和家庭提供分子病因学诊断和相应的遗传学咨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藏族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与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西藏自治区聋校的117例藏族耳聋学生,年龄在7~23岁之间;以50例听力正常藏族人群为对照。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对DNA浓度及纯度合格的92例样本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耳聋基因突变(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对有突变的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DNA浓度及纯度合格的92份血样,经基因芯片检测,发现4例基因突变,2例为mtDNA12SrRNA1555A〉G均质突变,2例为GJB2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299delAT和235delC。听障组中GJB2的携带率为2.1%(2/92),mtDNAl2SrRNA基因突变率为2.1%(2/92),DNA顺序显示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50例听力正常的藏族人基因芯片检测未见异常。结论藏族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致聋基因突变与汉族耳聋患者明显不同,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的致聋基因或者致聋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三所聋校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学生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的调查研究.在分子水平了解青海省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 采集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西宁市聋哑学校和乐都县职业教育学校共278例NSHI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和GJB2基因目的 片段,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病例和全部的GJB2基因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278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16例(5.7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6例(2.16%)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21例(7.55%)为GJB2 235delC杂合及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35delc是GJB2基因致病突变的主要形式.占88.90%(24/27).结论 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点突变和GJB2基因突变在青海省耳聋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其突变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解放军总医院听力诊断中心收集的242例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35例语前聋患者,107例语后聋患者)的GJB2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135例语前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的复合杂合和纯合个体有26例,占语前聋个体的19.26%;107例语后聋患者中未发现复合杂合和纯合致病突变,仅发现3例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176del16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语前聋者GJB2基因致病突变阳性率明显高于语后聋患者,语前聋患者常规进行GJB2基因检测可从基因水平明确诊断,并为耳聋患者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特殊教育学校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摹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邯郸市特殊教育学校39名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聋病因问卷调查、全面的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听力学评估.对其中34名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C1494T点突变和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1例(2.94%)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1例(2.94%)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c1494T点突变,6例(17.65%)存在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1例(2.94%)存在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6.47%(9/34).结论 河北省邯郸市特殊教育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遗传性聋发生率,特别是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聋病分子诊断,可达到防聋、指导聋儿康复及评估耳聋预后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了解常见聋病易感基因四个基因20个位点的突变情况,为耳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采集末梢血检测135例听力障碍大学生的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基因的20个突变位点。结果 135例受检者中77例存在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7.04%;杂合突变23例,纯合突变34例,复合杂合突变20例。c.235del C突变占GJB2基因突变的91.11%(41/45);c.IVS7-2A>G突变占SLC26A4基因突变的79.31%(23/29);12Sr RNA基因仅检出3例m.1555A>G同质性突变;GJB3基因检出c.547G>A杂合突变1例。结论 135例受检者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率为57.04%;c.235del C是GJB2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c.IVS7-2A>G是SLC26A4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检出少数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密切相关的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GJB3基因突变率不高。通过对听力障碍人群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从分子诊断水平明确病因,进行耳聋靶向预防突变和遗传咨询,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800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方式及频率,了解其耳聋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陕西省800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GJB3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 1494和1555位点进行直接测序,序列与NCBI网站公布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800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共353例(44.13%)患者携带耳聋致病基因突变,其中153例(19.13%)携带GJB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为235delC ,检出率为13.5%(216/1600);123例(15.38%)携带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最常见突变方式为IVS7-2A>G ,检出率为7.44%(119/1600);1例携带线粒体12S rRNA1494C> T均质性突变,15例携带1555A>G均质性突变;2例患者携带GJB3基因c .538C> T杂合突变。294例(36.75%,294/800)患者由上述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结论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GJB2基因以及SLC26A4基因的突变携带率与全国以及西北地区平均水平较为一致,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福州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的患儿进行聋病分子病因学分析。方法 对福州市153名聋哑学校学生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并对150名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GJB2和线粒体DNA 12SrRNAA 1555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13例(8.67%)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10例(6.67%)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1例(0.67%)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达16%。结论 福州地区G口2突变发生率低于其他学者报告的数据。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GJB2基因突变分析用于产前诊断可以降低耳聋的发病率。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检测是预防药物性耳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