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1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 。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对449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做回顾性分析,男243例,女206例;术前视力光感~0.2;平均病史11.6月。手术采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结果449例均诊断明确,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0.6%,病因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114例,占25.39%,眼外伤85例,占18.9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2例,占18.26%,黄斑部病变41例,占9.1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9例,占8.69%,眼内炎25例,占5.57%。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正走向成熟,其适应证逐渐扩展,已成为治疗眼后段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致盲行玻璃体手术后脱盲率及未脱盲的原因。方法 对110例(142眼)符合盲标准并行玻璃体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术后的脱盲率并分析未脱盲的原因。结果 研究所纳入的142只盲眼中,术后脱盲91眼,脱盲率为64.1%。未脱盲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严重闭塞、视神经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以使部分糖尿病性盲的患者脱盲,而未脱盲的原因较复杂,避免糖尿病性盲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2眼),治疗组(n=26)行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n=26)行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和视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3 d及术后7 d,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升高,最佳矫正视力的最小分辨角对数均降低(P<0.05);术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42.31%)(P<0.05);术后治疗组低眼压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77%)(P<0.05);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92.31%)与对照组(8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5+与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相当,但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低眼压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1)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牵引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排除标准:(1)曾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梗塞);(2)曾行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眼均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前7天接受眼内注药术,向玻璃体腔内注射2.5mg(0.1mL)Bevacizumab(Avastin)。主要观察指标是手术并发症的变化,如术中出血情况的变化、剥膜的难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的改变等;术后早期主要观察眼内出血、纤维蛋白渗出和虹膜红变发生情况;其次是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结果 30例(34眼)31~79岁患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入选。术中发现所有患眼眼内新生血管膜明显萎缩,术中剥膜时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硅油使用频率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亦明显减少。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并且视网膜均解剖复位。结论 对于严重活动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新生血管和术中出血。但该药物手术前使用的最佳时间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段性垫压术与玻璃体切割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节段性垫压手术首次成功率已达90%以上[1],但仍有部分病例需再手术.笔者对经手治疗的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节段性垫压术后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的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2例32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前视力(BCVA, LogMAR)1.4(0.2-1.7),术后1周平均视力0.83±0.35,末次随访平均视力0.52±0.34,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 Whitney U 检验,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眼压(15.15±3.04)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7.75±2.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20±1.81 mmHg,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复位率100%。3例患者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例患者晶体发生羽毛状混浊,均恢复正常。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 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d吸收,2眼术后15?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56例(198眼)PDR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眼术后视力改善146眼(73.74%),其中Ⅳ~Ⅴ期116眼(79.45%),Ⅵ期30眼(20.55%);32眼(16.16%)视力不变,20眼(10.10%)视力下降。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高眼压、玻璃体出血。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患者视力改善;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对该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186例(242眼)PDR患者资料,123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119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对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6~40个月。结果 PDRⅣ期、Ⅴ期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改善的比例为78.4%,Ⅵ期患者为43.7%;PDRⅣ期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有效率为80.8%,Ⅴ期患者为58.2%;未合并玻璃体出血的Ⅴ期PDR患者,PRP治疗有效率为58.2%,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改善者占78.9%。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正确把握PDR患者行全 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的时机,才能提高疗效,有效地改善PDR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RP)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行RP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79例(79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视力提高61眼(77.22%),视力不变15眼(18.99%),下降3眼(3.80%).玻璃体切除术后1个月内有2眼发生眼压升高超过30 mmHg,1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 3个月内有2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 12个月内有2眼发生硅油乳化继发青光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造影能够有效治疗RP,既能避免过度光凝,又能防止光凝不足,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预防性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手术效果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40例(54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的20例(26眼)为治疗组,未应用康柏西普的20例(28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及预后效果。根据视力改善效果测评预后,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医源性破孔、术中出血、术中电凝、硅油填充患眼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黄斑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黄斑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率、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较高的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术前黄斑厚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预防性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能够提升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效果减少术中并发症,但该措施对患者视力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5例(28眼)虹膜新生血管生长原因,探讨消除虹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临床发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25例(28眼)眼部相关检查资料,记录治疗方法及病情变化,分析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效果。 结果 25例(28眼)治疗前裂隙灯下均可见虹膜新生血管;17例(20眼,71.4%)存在视网膜缺血表现,包括FFA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大片非灌注区,或存在大量的玻璃体积血及纤维血管增殖膜;8例(8眼,28.6%)缺乏视网膜缺血相关表现。治疗后3个月,FFA显示25例(28眼)均未见视网膜新生血管;20例(23眼,82.1%)虹膜新生血管消退,5例(5眼,17.9%)虹膜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 结论 眼前部缺血也是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原因之一;全视网膜光凝术是针对视网膜缺血的治疗手段,不能消除全部的虹膜新生血管,抗VEGF药物注射对虹膜新生血管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vastin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1例(32眼)PDR患者,术前5~7d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0.1mL/2.5mg,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同时一期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发现术前活跃的新生血管膜明显消退,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且膜剥除难度明显降低。随访3个月,26例26眼(81.3%)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4例5眼(15.6%)无明显变化,1例1眼(3.1%)视力反而下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vastin可以显著降低PDR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难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视力。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长期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阿柏西普的用药时机,观察对玻璃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52例52眼,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16例16眼)、B组(18例18眼)、C组(18例18眼);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术;B组: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2.0 mg(0.05 mL)3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C组: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2.0 mg(0.05 mL)6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选择特发性黄斑前膜和特发性黄斑裂孔拟行玻璃体切割术且无糖尿病的患者(15例15眼)作为对照组(D组)。术中抽吸各组受检者玻璃体液0.2~0.3 mL,采用流式细胞学法检测玻璃体液中VEGF、bFGF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及C组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含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P=0.247,P=0.239)。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玻璃体液VEGF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P=0.613)。B组与C组相比,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bFGF含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与A组相比,B组、C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电凝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明显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明显降低,硅油填充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含量明显升高,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后3~6 d玻璃体液中VEGF的含量明显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利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顺利进行,即PDR患者在阿柏西普注射后3~6 d(最佳注射时机)行玻璃体切割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