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托珠单抗(TCZ)用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的给药方案,探讨可行、实用、经济的sJIA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使用TCZ治疗sJIA患儿的相关资料,从TCZ给药间隔、药物疗效、激素减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收集15例患儿,起病年龄为(6.75±2.84)岁,平均病程为(3.53±2.90)年,TCZ治疗疗程为(2.02±0.96)年。15例患者均在加用TCZ治疗后根据病情由2周逐渐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其中1例延长至24周后已停用TCZ,其余14例尚未停药,门诊定期复查。TCZ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胃肠道感染、轻度转氨酶升高。结论 在加用TCZ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缓解。TCZ的用药间隔时间需根据临床症状逐渐延长直至停药。TCZ治疗期间,需警惕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组16岁以前起病,原因不明,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其他组织、器官损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致关节炎。与其他类型JIA相比,全身型JIA(sJIA)常伴有特殊的临床表型,如弛张高热、皮疹、浆膜腔积液、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多器官损害,少数甚至伴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此外,sJIA也具有其独特的实验室特征,如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自身抗体阴性。因此,越来越多学者认为sJIA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是独立于JIA之外的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疾病。然而,sJIA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等诱因作用于具有一定遗传背景的个体,导致固有免疫功能异常,类似于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特殊类型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早期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特点,筛选对诊断MAS有预警作用的检测指标,并量化形成量表,以达到快速对疾病“早识别,早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sJIA合并MAS患儿的病例资料,在临床及辅助检查观测指标中筛选出对早期诊断MAS有评估意义的候选指标;通过ROC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的诊断界限值(Cut-o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S独立危险因素,效果以优势比(OR)表示,计算95%置信区间;经过同行评议对上述因素进行权重分值量化并最终形成积分表。结果 390例sJIA患儿,其中141例合并MAS。临床表现全部患儿均有高热、肝脾和(或)淋巴结进行性增大、血液系统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1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AS组和重症sJIA组比较,10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 ≤3.11g/L、WBC≤11.0×109/L、SF/ESR≥99.4及PLT≤260×109/L为M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模型ROC曲线,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42%、81.20%。经过30位同行专家评议并投票,分别对上述患儿进行MAS诊断,并对各项临床表现及检验检查项目进行权重值评分,形成早期预警量表。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利用积分量表的形式,快速判断重症sJIA是否合并早期MAS,对诊断窗口提前,提高MAS诊断率,降低漏诊及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及T细胞受体信号抑制因子1(STS-1)的表达,探讨自噬在sJI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6例sJIA患儿及26例健康体检的儿童(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LC3-Ⅱ、STS-1及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LC3-Ⅱ在淋巴细胞胞浆中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JIA组LC3-Ⅱ、STS-1、MyD88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JIA组LC3-Ⅱ表达与MyD88表达呈正相关(r=0.478,P < 0.05);STS-1表达与MyD88表达亦呈正相关(r=0.817,P < 0.01)。结论 sJIA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LC3-Ⅱ高表达,提示sJIA的发生发展与自噬过度表达有关;STS-1可能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自噬的发生;MyD88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继发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基础上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也是儿科急性危重症,其中,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相关MAS(sJIA-MAS)最为常见,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虽然sJIAMAS和HLH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但由于二者的基础疾病不同,因此诊断标准也有所差异。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是MAS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仍存在较大挑战,生物制剂靶向药物逐步被提出作为难治性MAS的治疗选择,甚至作为MAS的一线药物。该文重点阐述sJIA-MA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生物标志物、分类标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2022年3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了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治疗指南(2021年),重点描述了少关节型、颞颌关节炎以及全身型(伴或不伴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治疗路径,也对非活动期sJIA减药给出了建议。主要阐述要点为糖皮质激素不宜在儿童患者长期使用,应尽可能在最短使用时间采用最低有效剂量进行。在考虑治疗方案时,医生与家属和患者共同决策非常重要。在疾病活动期,尽早开始生物合成的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bDMARD)或联合传统合成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csDMARD)治疗。非全身型JIA中,bDMARD没有首选推荐,以TNFi最常用,csDMARD以甲氨蝶呤为首选。全身型JIA以IL-1或IL-6抑制剂为首选,如果反应不佳,可予以阿巴西普、TNFi替代治疗。应注意的是,所有建议的证据评分为低质量或非常低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是小儿风湿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以弛张热为主要表现,临床缺乏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干扰素-γ(IFN-γ)诱导因子,在sJI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IL-18的生物学特点及活性I、L-18基因多态性与Still′s病的关系I、L-18在sJIA中的重要作用、IL-18的免疫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瑞特综合征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强  幺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0-540,558
目的探讨儿童瑞特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RS)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RS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以非类固醇性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啶、MTX及激素等为主要药物。结果25例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岁6个月~16岁。平均病程10.8周、44%的患儿发病时出现不同程度肠道症状。本组100%出现关节症状。眼炎以结膜多见(16/25)。尿道炎较为轻微,未见心脏、肾脏、肝脏等损害。本组78.2%表达HLA—B27(另2例未测)。关节症状经人院治疗15例1周内缓解,9例1个月缓解,1例未缓解。结论RS属于反应性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NSAIDs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慢性RS患儿,应从开始就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  相似文献   

9.
幼年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未分化脊柱关节病(JUSpA)诊断和治疗,提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符合Amor诊断标准的94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其中82例进行4-12年随访。结果:94例中男女比例为10:1,平均年龄10.4,平均病程2.6年,首发症状为腰背痛32%,下肢关节炎63%,肌腱端炎3.2%,虹膜睫状体炎2例。骶髂关节X线检查,骶髂关节(≤Ⅱ级)19例(3.2%),骶髂关节CT13例中骶髂关节炎2例。ANA及RF均阴性,HLA-B27阳性78例(83.3%),均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总有效率82%,随访82例中痊愈18例(21.9%),临床缓解21例(25.6%),仍有关节炎50例(60.9%),关节畸形12例(14.6%)。35例最终发展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42.7%)。结论:JspA是一种同于JRA的慢性关节炎,少关节Ⅱ型应归于JspA,称为JUSpA,SASP为主要治疗药物。病人需要长期随访、并及时复查骶髂CT及X线检查,才能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交流临床诊断和治疗幼年附着点炎症相关性关节炎(ERA)的经验。方法按是否有中等.大量关节积液将患儿分成两组,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且分别用CTX MTX LEF SASP和MTX LEF SASP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评估临床症状及ESR、CRP的变化,记录各时段患儿主观和客观的体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男性有非对称性下肢外周关节炎(82.7%)、肌腱附着点炎(72.4%)、一、二级亲属有脊柱关节病史(34.5%)、骶髂关节炎(20.7%)、HLA—B27阳性(100%)是ERA的临床特征;其中有中等~大量关节积液者起病急、来势猛,临床病情评分显著大于隐匿起病者,用CTX MTX LEF SASP治疗8周后病情开始改善,12周后显著改善,改善的程度与用MTX LEF SASP治疗的非中等一大量关节积液患儿组相似,而不良反应均轻,对药物耐受性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认识ERA的临床特点,早期、积极联合使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小儿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由于其以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为特征,因此应尽早采用综合疗法,并坚持长期持久的药物治疗。本文重点讨论JRA药物治疗的进展及临床应用。1非甾体类抗炎药许多解热镇痛药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它们在化学结构上与...  相似文献   

1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相关葡萄膜炎(JIA-U)是JIA的常见关节外并发症,以前葡萄膜炎多见,即虹膜睫状体炎,症状多隐匿,有致盲风险。儿童风湿科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科普宣教,并与眼专科医生紧密沟通和交流,在早期筛查、定期监测和恰当治疗三方面下功夫,维持JIA患儿的最佳视力和眼部健康。(1)筛查:根据JIA患儿不同个体的风险评估,确定眼科筛查的频度。(2)监测:建议对患有葡萄膜炎的JIA儿童进行定期的眼科监测,其间隔时间应以眼部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为基础。(3)治疗: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应作为初始治疗,以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全身治疗、甲氨蝶呤和单克隆抗体类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被推荐用于葡萄膜炎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失败或依赖者,建议及时添加传统、生物制剂改善风湿病情的药物(DMARD),使有视力丧失风险的葡萄膜炎患儿尽快得到病情控制,避免失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第3期手足口病患儿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机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入院时病情符合第3期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开始应用的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组(入院后2 h之内应用,n=32)、中期组(入院后2~6 h之内应用,n=28)、晚期组(入院后6 h之后应用,n=26)。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3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脑钠肽(BNP)水平。记录3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计算各组治疗72 h内有效率。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 < 0.0167)。治疗24 h后,3组患儿心率、血压、呼吸频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早期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LVEF的改善最显著(P < 0.0167)。早期组LVEF、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恢复至正常时间短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 < 0.0167)。治疗24 h后,早期组BNP水平低于中期组及晚期组(P < 0.05)。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尽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病情进展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期恶性肿瘤,NB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DR)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预后。NB中MDR的产生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药物泵出增加、细胞解毒功能加强、DNA修复增强及原癌基因激活等。通过有效地抑制和逆转MDR,恢复NB细胞对细胞毒药物的敏感性,改善NB的临床疗效是成功治疗NB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益赛普1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8周;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物.观察患儿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 试验组益赛普起效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短期疗效非常明显,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诱导缓解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对心力衰竭(心衰)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出现,其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正确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功能仍是治疗小儿急性心衰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类为洋地黄类强心甙;第二类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激动剂;第三类为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该药是近10余年来合成的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兼有血管扩张作用。此类药物品种繁多,其中有些药物尚处于临床试用阶段,尤其是在儿科中积累的经验仍然很少,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以下就…  相似文献   

17.
癫(癎)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ESES)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例ES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后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其中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视频脑电图(VEEG),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12例(60%)经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控制;3例(15%)联合药物治疗,每日发作次数减少(〉50%);5例(25%)联合药物治疗无效。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VEEG,5例(27.8%)患儿清醒期棘慢波基本消失,仅在慢波睡眠期有散在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或棘慢波;9例(50%)患儿清醒期全导有散在棘波、棘慢波出现,慢波睡眠期棘慢波量明显较前减少,4例(22.2%)无改善。结论:单用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控制多数癫痫患儿发作,但对消除电持续状态疗效不佳。早期诊断、系统正规治疗及长期神经心理学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益赛普1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8周;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物.观察患儿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 试验组益赛普起效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短期疗效非常明显,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诱导缓解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身高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家长及广大儿科医生关注,该文重点介绍改善矮小儿童成年身高的药物研究进展。生长和最终身高与遗传、宫内发育、出生后的营养、环境和内分泌激素等均有关。重组人生长激素、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对已批准的适应证改善儿童成年终身高的疗效是确定的,目前主要进行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品种的研发上市以及扩大适应证的临床试验。重组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是治疗IGF-1缺乏的主要药物,使用中要注意低血糖和肿瘤的风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可有效延缓骨骺融合,联合长效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改善终身高有一定益处,但其疗效与病因、年龄、遗传身高、治疗疗程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综合考虑药物远期安全性、疗效以及经济等因素,谨慎评估、选择。修饰后的重组C型利钠肽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对改善软骨发育不全儿童的身高有一定获益。期望能继续开发出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新药用于改善儿童矮身材,促进矮小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