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MRI技术的进展,MRI在儿童癫(癎)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术前脑功能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MRI形态学成像中高场强MR仪、相控阵线圈以及定量技术的应用;2.MRI波谱成像、弥散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以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等功能、代谢水平成像;3.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以及脑磁图等技术的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是一种用于研究认知功能的影像学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既可以用于研究健康儿童大脑发育,也可用于儿童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如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f MRI已开展约15年,以往较多应用于成人脑功能的研究,直到最近才开始应用于小儿神经病学的研究。目前颅脑CT、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生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近年来,尽管其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仍是目前导致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因此,应用影像学检测技术评价HIE的脑损伤程度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手段,弥散加权成像则能更早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发现HIE脑代谢异常的功能性检测技术.由于HIE复杂的病理、生化和能量代谢改变,故将常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分析联合应用会更有助于HIE的病情判定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胎儿监护水平不断提高及窒息复苏策略的日益完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因重度窒息而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仍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小儿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尽管我国有关HIE的诊断标准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目前主要评价指标仍依赖于Apgar 评分及临床表现,尚缺乏客观的影像学证据.近年来,MRI技术在新生儿领域逐步应用,为明确病变程度和判定预后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且新技术的开展,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及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等,为HIE的早期诊断和预测结局开辟了良好的前景.现将新生儿HIE的常规MRI、DWI、MRS和DTI的成像特点及预后评价综述如下,以期为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和结局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脑梗死早期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新生儿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常规MRI对于2 d内的新生儿脑梗死的早期显像并不敏感。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该研究探讨了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成像学特征,包括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并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头部MRI检查(所有病例均于生后5 d内行常规序列扫描后接受弥散加权序列扫描),其中5例于新生儿期(生后11~18 d)进行了第2次头部MRI检查。结果:①高危因素:产前8例(50%),产时9例(56%),产后0例(0%);临床表现:11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患儿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较短(平均为2~3 min),9例于24 h内停止抽搐;②MRI扫描结果:初期(5 d内)病灶部位T1稍低信号,T2加权稍高信号,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影像均表现为高亮信号,且病灶边界清晰;再次扫描时(生后11~18 d)病灶部位T1低信号、T2高信号较前明显,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惊厥多为新生儿脑梗死的首发表现,发作次数少且程度轻;梗死早期DWI表现为高亮信号,继之常规MRI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并随时间逐渐明显,尤以T2表现更为敏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96-99]  相似文献   

6.
张丹  富建华  薛辛东  郭静  胡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3):217-219,229,后插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MRI[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评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20例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足月新生儿,其中男14例,女6例...  相似文献   

7.
功能近红外脑成像是一种新兴的神经成像技术,相对于其他神经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便携性、对运动耐受性强、没有噪声等优势,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单词识别、婴儿语言感知、语言功能偏侧化、双语的认知机制、语言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等多方面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磁共振(MRI)影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06—2005-10经临床确诊的30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6例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MRI影像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DWI比T2WI显示病变更清晰且能作定量评价;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探讨ADHD的大脑结构及功能的异常。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DHD进行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等方面的研究,发现ADHD在大脑结构、脑白质微结构、静息态脑功能、任务态(如注意力、冲动控制和抑制功能等任务)脑功能以及脑血流灌注等方面存在异常。考虑到ADHD患病性别的差异,推测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在脑结构及功能存在差异,该文特别报道了脑磁共振结果在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深入理解ADHD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临床儿童和成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用于儿童和成人疾病的放射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各类X线造影检查、计算机体层(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还有核素成像、超声成像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无创手段。心电门控技术、快速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使MRI能够准确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态学异常,包括心脏大血管位置及连接关系、心内结构异常、肺血管和主动脉畸形等;相位编码技术以及电影成像的应用,使MRI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包括血液流速、压力阶差、血流分布比例以及瓣膜反流情况等。该文就MRI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态学诊断以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检测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钟玉敏  冯京生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237-239,240
在体部肿瘤的影像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能提供肿瘤解剖信息,磁共振频谱(MRS)能提供肿瘤的生化信息,是目前唯一一种无创性研究人体正常或病理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文章阐述了MRS的原理及体部MRS主要技术问题、体部^1H—MRS各代谢峰的意义以及活体MRS中化合物浓度的定量测定、体部肿瘤^1H—MRS的临床应用以及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磁共振频谱在肿瘤治疗后的应用及预后随访。利用^1H—MRS来检测并可作为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手段,特别是次甲基与胆碱比值对预测是否对细胞毒治疗敏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血流成像对儿童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流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agiography,MRA)对儿童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lscint2.0T超导型磁共振对5例患儿进行头颅MRA检查,并结合脑电图(EEG)、经颅三维多普勒(TCD)及磁共振成像 (MRI)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EG 4例提示病变侧慢波灶;TCD 3例受累血管血流加速;MRI 4例脑梗塞,1例脑萎缩;MRA 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大脑前动脉狭窄,5例均可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网。结论: 对儿童烟雾病的诊断MRA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明显优于MRI,TCD及EEG等检测方法;MRA可作为小儿脑血管疾病确诊的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儿童颅内肿瘤的发现率有所增加。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是儿童颅内幕下肿瘤中比例最高的肿瘤。由于第四脑室毗邻桥脑、延髓等脑干结构,又是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重要环节,该部位肿瘤的治疗须引起重视。随着显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发展,外科治疗逐渐趋向于微创,对于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要求是肿瘤全切和尽可能保存正常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神经学会质量标准分委会和小儿神经协会行医委员会于2002年组织制定并沿用至今的实用参数:新生儿神经影像指南,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早产儿应进行常规超声筛查,何时检查,新生儿超声显示异常是否需要随访磁共振成像(MRI),超声预测早产儿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能力,哪些影像方法能对HIE足月儿提供重要信息及MRI能否提供预后信息等.对该指南进行评析,并与我国相关指南进行比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任何指南均宜在定期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随时进行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临床应用使现代医学影像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MRI可多平面、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楚地显示病灶的范围,确定其与邻近神经血管束和筋膜的关系,无需造影剂就可以行血管成像,评价血管结构,所以非常适合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这方面优于CT及  相似文献   

17.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包括囊性和弥漫性PVL.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及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疾病.因早产儿PVL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其诊断必须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是目前确诊PVL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但其漏诊率较高;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评价PVL的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早期,特别是对弥漫性PVL也有其局限性;而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弥补了B型超声及常规磁共振成像的不足,为弥漫性PVL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ME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发病年龄10个月至12岁,平均5岁2个月。主要临床特点为:有前驱感染史,其中包括发热5例,呕吐4例。临床表现为惊厥6例,意识障碍、阵发性视觉异常各3例。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其中1例同时伴有双侧半卵圆中心、部分颞叶白质对称多发长T1、长T2信号。全部病例5~30 d后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随访3个月至2年,8例患儿神经发育均无异常。结论儿童MERS发病多与感染有关;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示胼胝体压部高信号为其特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20例儿童颅内PMA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20例儿童PMA患者中,男15例,女5例;肿瘤位于幕下小脑半球10例,幕上大脑半球5例,视交叉-下丘脑4例,三脑室内1例。在CT图像上,PMA表现为低密度10例;在MRI图像上,肿瘤呈混杂信号11例,T1WI低信号7例,T2WI高信号7例,DWI未见弥散受限12例,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7例;肿瘤边界清楚18例,发生囊变16例,瘤周水肿1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双极性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含有大量黏液,缺乏Rosenthal纤维。结论 儿童PMA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和低度恶性的肿瘤特征,肿瘤不均质性、边界清楚、边缘囊变和不均匀强化是PMA的特征性表现,CT和MRI可为儿童PMA的术前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儿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CT、磁共振成像(MRI)和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例儿童PEComa的CT、MRI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儿年龄1.7~11.9岁(平均7.6岁)。男女比例为1∶2。6例单发肿瘤发病部位分别见于肾脏(2例)、腹腔(2例)、盆腔(1例)和腹股沟(1例)。肿瘤边界清晰,呈类椭圆形(5例)或多结节样(1例),边缘见花边样或结节样改变(3例)。肿瘤长径4.8~15.9 cm(平均9.3 cm)。5例肿瘤表现出周围侵犯,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2例患儿合并结节性硬化症。1例肿瘤为术后复发。CT平扫(6例)示肿瘤呈等/低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多数(5例)肿瘤见瘤内迂曲增粗血管影,少数(2例)见沙砾样钙化。肿瘤中心在MRI(3例)T1WI及T2WI上呈斑片样或结节样高信号,周边呈等肌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b=800 s/mm2)上病灶周边部分弥散受限且增强后强化明显,中心部分呈等信号,增强后不强化或仅轻微强化。1例组织学分类为良性PEComa,5例为恶性PEComa。Melan-A和SMA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83.3%。结论儿童PEComa的CT、MRI和病理表现存在一些特异性,常表现为腹盆腔内边界清楚的类椭圆形肿块,伴结节样边缘,可见瘤内迂曲增粗血管,增强后以周边强化为主,可有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病理上以恶性病变居多,免疫组织化学上呈黑色素-肌肉双源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