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13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小儿的应用特点。133例便血患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男74例,女5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平均5.8岁。均在静注氯胺酮(1mg/kg)静脉全麻下镜检。诊断直肠、结肠息肉90例,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4例,直肠血管瘤1例,巨结肠术后“Z”形吻合口肉芽出血1例,慢性结肠炎12例,全结肠未见异常25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为回肠美克尔憩室,1例为小肠内瘘,其余12例便血原因不明)。单发息肉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46例,占55.4%)和直肠(19例,占22.9%)。行息肉电切术86例,其中184例电凝、电切指数均分别控制在3.0~3.5和2.5~3.0范围内,切除息肉103枚。全部患儿治愈。便血是小儿结肠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在镇静状态下镜检安全可靠,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特有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减少直肠肌鞘内拖出术特有并发症及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134例行直肠肌鞘内拖出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结肠拖出127例,回肠拖出7例,术后2周内出现特有并发症28例(20.6%),其中肌鞘感染9例(6.6%),鞘内结肠假性梗阻14例(10%)、鞘内肠管上缩5例(3.7%),因特有并发症死亡3例(2.2%)。结果 分析3各特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证实前后采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儿内窥镜观察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影像学的特点,对其诊断、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一般资料:1992~1997年,对41例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行内窥镜检查,男40例,女1例。年龄4个月~1岁7例;~2岁23例;2岁以上11例。其中2例镜检、直肠肛管测压及钡剂灌肠排除巨结肠。6例取结肠不同部位组织活检。确诊39例。检出炎性息肉5例,多发性息肉1例。全部病例行X线钡剂灌肠,直肠肛管压力检测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对照组:选择无直肠肛管疾患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例。方法:①器械:采用OLYM…  相似文献   

4.
儿童术后恶性高热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小儿外科1983~1998年治疗术后恶性高热(MH)3例,死亡2例,治愈1例。现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1 病历介绍例1.男,2岁4个月,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体温正常,无心、肺、肝、肾疾患史。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Duhamel术式),手术顺利,历时2小时。术后3小时20分患儿烦躁哭闹,呼吸浅快,体温38-5℃,并出现四肢抽搐频繁发作,1小时后体温达40-2℃,心率200/min,呼吸浅促,面色潮红。查血象正常,血钙正…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输尿管误诊为巨结肠1例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266011)王秀英毛萧君佘彬于凌翔崇梅患儿男,4个月。因腹胀、便秘3个月于1996年3月7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第2胎,混合喂养。生后48小时后经灌肠才排胎便。此后每天8~9次,量少,黄色稀便。1个...  相似文献   

6.
我科1989年2月至1997年3月共收治小儿河豚鱼中毒15例。除2例中毒严重,入院时已出现呼吸衰竭及休克,均在15分钟后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外,13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2~14岁,其中~3岁1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球形结肠合并肛门直肠发育不良的胚胎学及治疗1986年1月~1990年12月作者共收治球形结肠合并肛门直肠畸形患儿41例,男32例,女9例,其中3例为一穴肛。男性均伴有结肠膀胱瘘,女性均有结肠阴道瘘或结肠泄殖腔瘘,同时还可合并多种畸形,如重复阑尾...  相似文献   

8.
幼年性息肉病当代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消化道息肉是儿童便血的主要原因 ,发生率约 1% [1] 。病理上息肉分为幼年性、腺瘤性、炎症性、增生性等四种。儿童消化道息肉 90 %以上为幼年性息肉[2 ] (简称JP)。既往认为JP多为单发 ,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近 10余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 ,人们发现多发性息肉亦不在少数 ,而且可位于右半结肠。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如息肉数≥ 5枚 ,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所谓幼年性息肉病 (简称JPS)即是以胃肠道多发性JP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 196 3年Roch等首先报道 1例患者结肠有许多JP ,196 4年McColl提出结肠JPS这一概…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息肉的病理研究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 5年 4月至 1998年 10月 ,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肠息肉 591例 ,其中直肠结肠幼年性息肉 (juve nilepolypsofcolorectum ,JP) 581例 ,幼年性息肉病(juvenilepolypsis,JPs) 4例 ,黑斑 -胃肠息肉病即P J综合征 (Peutz Jeghersyndrome ,PJS) 3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 ,FAP) 3例。复习文献 ,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 ,本文重点综述小儿肠息肉的病理研究及处理。1 命名及分类  小儿肠息肉的命名及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Currarino三联征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4岁。因排便困难2年入院。有直肠舟状窝瘘病史。体格检查见肛门外口狭窄,位置前移畸形。骶部可见一小皮肤凹陷。骨盆前后位相有骶椎裂。CT检查在骶前有一实性占位病变。术中探查骶前部见骶骨末端有一直径3cm的实性肿块,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畸胎瘤。同时行肛门成形术,术后排便功能良好。例2:女,5岁。因生后持续性排大便困难至今而入院。钡剂灌肠显示乙状结肠、直肠明显扩张,直肠远端有狭窄。骨盆正位相有隐性骶椎裂。在行经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时发现骶骨末端有一直径1.5cm大小的肿物,内有白色豆渣样…  相似文献   

11.
液氮冷冻术治疗超短型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氮冷冻术治疗超短型巨结肠王振华,刘爱雅我院自1987年5月至1995年3月,采用液氮冷冻术治疗超短型巨结肠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1个月~4岁(3个月以内9例)。全组患儿均有典型病史和症状,钡灌肠显示痉挛段距肛门4.0cm以内,24小时复查结...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消化道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提出一种存在于胃肠道肌层,对维持肠道动力具有一定作用,被称为星形胶质细胞(cajal○scell,ICC)的细胞发育成熟延迟,可能是引起新生儿假性梗阻的原因。例1:男,胎龄27周。出生体重1.2kg,生后3天出现腹胀、呕吐,胃肠减压抽出含胆汁内容物,生后无大便排出,腹部平片显示小肠梗阻征象,灌肠造影显示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直径正常,拟诊胎粪性肠梗阻。剖腹探查将充满粘稠胎粪、明显扩张的远端小肠切除,并行回肠造瘘。术中回肠远端活检,显示神经节细胞存在,结肠外观正常,…  相似文献   

13.
小儿消化道息肉好发于结肠,尤其是直肠。肠息肉是较多见病之一。最近由于内窥镜的发展,使诊断率大大提高,在小儿利用内窥镜息肉切除已开始普及。病例1980年~1990年10年间收治小儿直肠、结肠息肉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个月~15岁,1岁以下2例,1~5岁26例,6~9岁8例,10岁以上3例。全部病例息肉数均为1个。发生部位在直肠21例、乙状结肠9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5例。血便26例为数最多。有2例息肉自然脱落时发生大量出  相似文献   

14.
改良Kimura术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陈永卫,陈幼容,张钦明,侯大为笔者近2年来应用改良Kimura法治疗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简称TCH)3例,效果满意。病例介绍:例1,男,19天。因TCH行回肠双孔造瘘术。病变累及全部结肠及末段回肠10cm。...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短结肠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1990年1月~1998年7月收治先天性短结肠综合征8例,其中男3例,女5例。5d以内者4例,3个月~10个月的4例。均有高位或中间位肛门闭锁,伴有膀胱瘘2例,阴道瘘3例,前庭瘘1例,另2例无瘘。术前有2例新生儿和1例10个月者X线立位片示巨大的液气平面,另5例是在会阴部或尾路肛门成形术中见直肠细小且无法游离至会阴部,改行剖腹手术后发现异形结肠而确诊。本组中1例4d的女性患儿因系早产儿,且有先心病,家长拒绝肠造瘘而放弃治疗。另7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Ⅲ型和1例Ⅱ型者切除异形结肠,将近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结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进行探讨总结。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9月肠镜检出并肠镜下切除的儿童结肠息肉121例临床资料,患儿采用Olympus PCF240I电子肠镜行全结肠检查,Olympus UES-30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结肠息肉治疗。结果121例结肠息肉患儿皆因便血就诊,部分伴有黏液便,病程1周~8年。其中单发息肉94例(77.7%),2枚息肉6例(5.0%),多发性息肉21例(17.3%)。其中结肠息肉病5例,息肉直径0.3~4cm,形态山田Ⅰ型~Ⅳ型,病理为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息肉样形成和管状腺瘤。121例以山田Ⅳ型、幼年性息肉为主,其中结肠息肉中幼年性息肉共107例(占88.4%)。5例结肠息肉病中发现1例息肉恶变。115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中若出现便血、贫血或直肠息肉脱垂、肠套叠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或为腺瘤性息肉,需定期结肠镜复查,或有便血应随时复查。结肠息肉病者在内镜下切除有困难时,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kg。因生后腹胀、呕吐、未排胎便收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全腹胀,肠鸣音活跃。直肠指检排出少量灰色粘液。腹部直立位X线片显示扩张肠袢及宽大液平影像,拟诊肠闭锁。术中见距回盲部30cm处回肠段明显扩张,部分肠壁菲薄、透亮,末段回肠轻度扩张,结肠、盲肠及阑尾细小,呈胎儿型。切除扩张回肠段,行肠吻合。纵行切开回盲肠交界处,见回盲瓣处呈隔膜状闭锁,环行切除隔膜,横形缝合回盲部。切作者单位:256603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傅廷亮、王兴华),病理科(…  相似文献   

18.
发热、肝脾肿大1病史摘要患儿男,3岁9个月,因反复发热1年,发现肝脾肿大3周于1995年10月10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年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摄胸片诊断为“粟粒型肺结核”,经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治疗,住院2月热平出院,以后一直抗痨治疗(利福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今我们共收治全结肠型巨结肠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14个月;随访23例,失访 3例。23例先行回肠造瘘,二期根治,3例行全结肠巨结肠一期根治术,术式采用回结肠多处活检,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全部患儿术中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均手术顺利,术后感染 3例,末段回肠血栓形成、局部坏死,行二次手术1例。无直肠肌鞘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最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一例便秘复发,偶发轻微小肠结肠炎9例(64.2%),持续小肠结肠炎1例(7.1%),4例(33.3%)存在轻度污粪,无便失禁;轻度吻合口狭窄1例(7.1%)。全部患儿术后体重增加,2例生长发育落后,其余营养状况良好。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同时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避免了术后便秘复发,对术后小肠结肠炎的控制效果较好,术后大便次数和控制可逐渐恢复,患儿生活质量可,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切除部分肌条。进入腹腔后,直视下游离直肠、结肠的移行段和扩张段,妥善结扎系膜血管,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结肠浆肌层与保留肌鞘间断固定,结肠断端及直肠齿状线切缘缝合固定。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100min,出血约15ml~30ml,术中均未输血。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平均切除肠管13cm~25cm。1例于术后6d出现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年,每日排大便2~4次,无便秘复发、腹胀,无吻合口狭窄,无污粪,无肛周感染、肠管同缩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短段型及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