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出生72h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ELBWI的胃肠外营养方案,根据营养方案不同分为早期胃肠外营养组(EPN组)和延迟胃肠外营养组(LPN组),EPN组生后4h内开始予以6.7%小儿氨基酸1.6g/(kg·d),1g/(kg·d)递增,10%葡萄糖酸钙1mmol/100ml,24h内开始予以20%脂肪乳1g/(kg·d),1g/(kg·d)递增;LPN组出生8~24h开始予以6.7%小儿氨基酸0.5g/(kg·d),0.5g/(kg·d)递增,20%脂肪乳0.5g/(kg·d),0.5g/(kg·d)递增,根据血钙水平决定是否补钙。分别于出生后24、48h及72h检测血清钾、钠、游离钙水平,记录每日液体摄入量、尿量及死亡例数等。结果与EPN组相比,LPN组72h内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均增加(33.3%比3.6%,80.0%比10.7%,P均<0.05),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产前激素使用、每日液体入量、血气pH值、血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LBWI早期予氨基酸、钙剂以及24h内开始脂肪乳可减少早期电解质紊乱,尤其减少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可以预防致命性高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肠外营养方案对早产儿的早期体格生长、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61例,分为传统肠外营养组(TTPN)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TPN).TTPN组出生24h后开始加用6%小儿复方氨基酸0.5g/(kg·d),每日递增0.25 ~0.5 g/(kg·d),达3.0 g/(kg·d);出生第3天加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0.5g/(kg·d),每日递增0.25 ~0.5 g/(kg·d),达3.0 g/(kg·d).ETPN组生后12~24 h加用6%小儿复方氨基酸1g/(kg·d),每日递增0.5g/(kg·d),达3.0~3.5 g/(kg·d),24h后加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0.5 ~ 1.0 g/(kg·d),每日递增0.5g/(kg·d),达3.0 g/(kg·d).分别计算两组早产儿热卡、氨基酸摄入量,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当天及生后1周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情况和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ETPN组氨基酸及总热卡摄入均显著高于TTPN组(P<0.05).TTPN组与ETPN组出生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及体重、身长、头围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种不同肠外营养方案支持7d后,ETPN组体重、身长、头围测值及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TTPN组(P<0.05),而两组间白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积极的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生命早期的体格生长及营养代谢状况;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评估早产儿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传统肠道外营养(TTPN)与早期肠道外营养(ETPN)的不同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006年以前入院为TTPN组,2006年以后入院为ETPN组.TTPN组出生24 h后给予氨基酸0.5 g·kg-1·d-1,每日递增0.25~0.5g/kg,出生第3天给予脂肪乳0.5 g·kg-1·d-1,每日递增0.25~0.5 g/kg;ETPN组出生12~24 h给予氨基酸1.0 g·kg-1·d-1,每日递增0.5 g/kg,出生24 h给予脂肪乳0.5~1.0 g·kg-1·d-1,每日递增0.5 g/kg.观察生后1周内非蛋白热卡(不计奶量),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过渡至全肠道营养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共入选58例,TTPN组30例,ETPN组28例.ETPN组较TTPN组非蛋白热卡摄入多,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体重增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相关并发症及过渡至全肠道外营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TPN比TTPN摄入热量多,体重增长快,可以减少早期营养不良发生,肠道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24 h内应用氨基酸,自1.0/g(kg·d)开始,每日递增1.0g/(kg·d),直至3.0/g(kg·d);48 h内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第5天达全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生后48 h应用氨基酸,自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直至3.0g/(kg·d);72 h后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8~9 d达全静脉营养.两组患儿均监测营养效果,出生72 h内和第10天分别监测血生化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PN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1,P>0.05).两组患儿在血糖、总胆红素、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可以耐受生后24 h内早期足量的P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肠道外营养(TTPN)与早期肠道外营养(ETPN)的不同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006年以前入院为TTPN组,2006年以后入院为ETPN组。TTPN组出生24 h后给予氨基酸0.5 g·kg~(-1)·d~(-1),每日递增0.25~0.5g/kg,出生第3天给予脂肪乳0.5 g·kg~(-1)·d~(-1),每日递增0.25~0.5g/kg;ETPN组出生12~24 h给予氨基酸1.0 g·kg~(-1)·d~(-1),每日递增0.5 g/kg,出生24 h给予脂肪乳0.5~1.0 g·kg~(-1)·d~(-1),每日递增0.5 g/kg。观察生后1周内非蛋白热卡(不计奶量),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过渡至全肠道营养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共入选58例,TTPN组30例,ETPN组28例。ETPN组较TTPN组非蛋白热卡摄入多,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体重增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相关并发症及过渡至全肠道外营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高初始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在胎龄<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剂量不同,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生后24小时内入院、胎龄<34周138例早产儿随机分2组。积极肠外营养组69例,氨基酸自2.5 g/(kg·d)始,逐日增加1.0 g/(kg·d),达4 g/(kg·d)并维持;脂肪乳自2.0 g/(kg·d)始,逐日增加0.5~1.0 g/(kg·d),达3.5 g/(kg·d)并维持。常规肠外营养组69例,氨基酸自2 g/(kg·d)始,逐日增加0.5 g/(kg·d),总量不超过4 g/(kg·d)。脂肪乳自1 g/(kg·d)始,总量不超过3 g/(kg·d)并维持。同时实施常规的其他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案。结果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生后第1、2、3周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日龄短于常规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肠外营养组乳糖不耐受和呼吸暂停比例低于常规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仅血尿素氮水平在生后24小时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在第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肠外营养组低于常规肠外营养组。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同时给予高剂量氨基酸与脂肪乳的积极肠外营养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肠外营养使用时间并促进近期体质量增长,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问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 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 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 vs 13.2 g/(kg·d),t=2.703,P<0.05].结论 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 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官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牛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早产儿不同方式输注氨基酸,评价早产儿早期输注高剂量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24 h内体重1000~2000 g进入我院NICU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高剂最组(HP)生后24 h内给予2.4 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1.2 g/kg,预期达到峰值3.6 g/(kg·d).中剂量组(MP)生后24 h内给予1 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0.5 g/kg,预期峰值3 g/(kg·d).低剂量组(LP)生后第3天起给予0.5 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0.5 g/kg,预期峰值3 g/(kg·d).结果 3组早产儿人口特征及基线资料相似.HP的最大体重下降(-43.4 g,95%CI-74.3,-12.6)、体重下降百分比(-2.84%,95%CI-4.79%,-0.71%),出NICU天数(-5.25 d,95%CI-10.23,-0.28)、体重达2000 g天数(-7.03 d,95%CI-16.01,1.95)、肠内营养达100 kcal/kg(1 kcal=4.184 kJ)天数(-4.52 d,95%CI-7.47,-1.58)均明显少于LP.HP住院费用少于LP(-6275元,95%CI-11 294,-1256)和MP(-5715元,95%CI-10 907,-524).HP(5.85 mg/L,95%CI-1.17,10.52,P=0.015)和MP(5.07 mg/L,95%CI-0.29,9.86,P=0.038)生后第4天的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明显高于LP.HP尿素第7天较第1天下降程度与LP相比明显减少(-2.28 mmol/L,95%CI-4.46,-0.10),血氨基酸谱中苏氨酸浓度(70.64 mmol/L,95%CI 5.78,135.50)和酪氨酸浓度(63.12 mmol/L,95%CI-0.65,126.90)明显增高.HP血糖平均值低于LP[(5.63±1.89)mg/dl和(6.51±2.28)mg/dl].HP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LP(21.9%和40.0%).安全性指标3组没有差异.结论 早产儿生后24 h内即开始输注2.4 g/kg氨基酸有利于改善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增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住院费用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生后24 h 内入院,出生体重1 000~2 000 g 的86 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 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 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 升高.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输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不同方式输注氨基酸的观察,评价VLBWI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VLBWI,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1·d-1,第2天增加1.0 g/kg,第3天增加0.5 g/kg;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0.5 g·kg-1·d-1,每天按0.5 g/kg递增.两组其他治疗措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氮储存、总的蛋白质摄入、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平均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尿素、血肌酐、血气pH及碳酸氢盐.结果 共入选4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生后一周内氮储存、总的蛋白质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d)、平均静脉营养时间(d)、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上(观察组分别为9.7±1.8、13.6±4.1、30.1±4.2、1.035±0.344;对照组分别为14.9±2.7、18.5±5.9、45.4±5.8、1.687±0.955),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尿素、血肌酐、血气pH及碳酸氢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可以避免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摄入、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平均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