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2例出生1-3天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增高(r=0.99,P<0.01),而IgG、IgM差异无显著意义,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指征。另外选同期患儿30例,参考相似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IVIG组按每日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首次用后2-3天,重复一次,连用2次。IVIG组治疗一周后IgG均值从8.3g/L升到13.6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为6.7g/L提示:早产儿重症感染时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1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28~36周者<8.0g/L(28周仅4.5g/L),>36周者>8.0g/L;而IgA、IgM差异无显著意义(28~36周者IgA均值为615mg/L,>36周者为621mg/L;28~36周者IgM均值为423mg/L,>36周者为418mg/L),,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指征。30例重症感染的早产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IVIG组按每天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连用2天,IVIG组治疗1周后均值从8.2g/L升到13.5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7g/L。提示早产儿感染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3.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重症感染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早产儿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50例重症感染出生1~5 d(胎龄28~36周)早产儿血清IgG、IgA、IgM。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IVIG组给予IVIG 1.0 g/(kg.d)在2~3 h内静脉滴注,连用2 d。结果早产儿50例血清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 P<0.01)。IVIG组治疗1周后IgG均值从8.2 g/L升至13.5 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为7.7 g/L。结论早产儿呈现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抗体缺乏是早产儿易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早产儿重症感染用IVIG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病,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高,国外报道多数认为丙种球蛋白防治新生儿感染效果好,本大用国产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linIVIG)预防性应用于早产儿,观察血清抗体水平及临床疗效。对象及方法:60例早产地为93年10月至95年2月,均用早产、低体重儿寄养住院,不包括极低体重儿,无窒息,硬肿,肺炎及败血症等合并症。随机分2组,各30例。IVIG组:男23例,女7例,胎龄33±2.5周,体重1780±2319,日龄4.5±1.5天;对照组:男21例,女9例,胎龄33±2.1周.体重1816±240g,日龄5.2±2.1天,两…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国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每天0.4g/kg,首次用后3天重复1次,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Ig水平,IVIG组血清IgG明显升高,峰值为10.48±2.71g/L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并密切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IVIG组交叉感染率,病死率都明显了下降,未发现近期不良反应,故用国产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对30例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国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每天0.4g/kg,首次用后3天重复1次,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Ig水平,IVIG组血清lgG明显升高,峰值为10·48±2.719/L,与对照组及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并密切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IVIG组交叉感染率、病死率都明显下降,未发现近期不良反应,故用国产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耒阳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并比较入院后立即及用药后7天IgG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VIG组治疗1周后IgG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IVIG对于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病例资料,选择生后24 h内入院、住院时间>48 h、除外产前细菌感染史的病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将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等13项因素视为可疑危险因素,应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8例早产儿,感染组259例,非感染组3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开奶日龄>5天、机械通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住院时间>2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8项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1.731,95%CI 1.054~2.875)、出生体重<1500 g(OR=1.843,95%CI1.052~3.286)及住院时间大于2周(OR=6.445,95%CI 3.883~10.694)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医院感染;预防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加强产前保健,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呼吸道感染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我科1997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机械通气并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早产儿血清IgG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后血清IgG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IVIG剂量随机分为三组A组200mg/kg,B组400mg/kg,C组不用IVIG为对照组.A、B组于生后48h内分别应用1 次IVIG,7 d后分别取血测定其IgG水平,同时观察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住院天数、第7d摄入奶的热量数及白细胞计数,三组进行比较.结果用IVIG前,胎龄<35周早产儿血清IgG水平低于胎龄≥35周者.A、B两组用药前后Ig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99,5.71,P<0.05).对照组由于IgG消耗,第7d IgG水平低于生后48h内测定值(t=5.73,P<0.05),A、B两组用IVIG后IgG水平均有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2.60,P>0.05).三组间F 检验(F=8.49,P<0.05),提示用IVIG可以提高IgG水平.A、B两组的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第7d摄入奶的热量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生后48h内应用IVIG 200mg/kg 或400mg/kg均可提高血清IgG水平,用IVIG剂量200mg/kg、400mg/kg与IgG增加水平无相关性. 此外,用IVIG可缩短早产儿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提高第7d摄入奶的热量数.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儿科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防治早产儿感染性疾病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取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由我院产科转入儿科的 84例住院早产儿 ,出生日龄在 30min以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2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6例。胎龄≥34周 16例 ,~ 32周 13例 ,~ 30周 10例 ,~ 2 8周 3例。体重≥ 15 0 0 g 31例 ,<15 0 0 g 11例 ,轻度窒息 10例 ,重度窒息 4例。对照组 42例 ,男 2 5例 ,女 17例。胎龄≥ 34周 16例 ,~32周 14例 ,~ 30周 10例 ,~ 2 8周…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机械通气后感染的预防,本研究探讨IVIG对预防感染的效果。对象:我院1995年8月~1997年3月收治早产儿28例,排除湿肺和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肺炎,根据临床表现、胸片和血气分析确诊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病例。结果研究期间共出院早产儿5660例,排除染色体异常和住院时间小于5天的病例,纳入分析5392例,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81例,发生率1.5%,共治愈60例,治愈率74.1%。发病时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C反应蛋白(CRP)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6%),真菌占第二位(3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大多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感染均为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CRP升高是较敏感的指标。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4.
静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16.
我科自2000年3月~2001年11月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男28例 ,女12例 ;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0天~28天。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治疗 ,治疗组IVIG0.4g/(kg·d)输注 ,连用3天~5天。显效 :静滴丙球后3天 ,患儿热退 ,两肺罗音消失 ,1周后复查胸片明显吸收 ;有效 :静滴丙球后5天 ,发热等症状和两肺罗音大部分消失 ,1周后复查胸片吸收好转 ;无效 :上述症状无改善 ,有时加重 ,1周后复查胸片无吸收好转。结果 :治疗组40例 ,显效和有效38例 ,无效2例 ,显效…  相似文献   

17.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佛冈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85例早产儿.对孕母胎盘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宫内感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早产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10水平;早产儿出生3~7 d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早期运动发育指标检测,确定有无脑损伤并分组.结果 1.孕母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为33%(28/85例),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46%(13/28例);非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7%(4/57例),二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P<0.05).2.脑损伤组脐带血IL-1β、IL-6、TNF-α水平分别为(6.53±3.17) μg·L-1、(7.95±4.32) μg·L-1和(5.43±1.82) μg·L-1,均高于无脑损伤组[(1.53±1.22) μg·L-1、(1.65±2.10) μg·L-1和(3.23±0.83) μg·L-1];而IL-10水平为(1.21±0.23) μg·L-1,低于无脑损伤组[(1.59±0.25) μg·L-1];上述细胞因子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易发生脑损伤,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是现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不可缺的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脐动、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单、耐高渗、易护理、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在早产儿的救治中已普遍使用。血管内导管的应用为早产儿的救冶提供了重要的血管通路,但同时也增加了局部和全身感染的风险。血管内导管的长时间使用,使NICU导管相关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液培养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有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的早产儿58例,在出生1 h内行胃液培养,收集早产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是否发生早期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液细菌培养阳性21例(36.2%),细菌菌种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2.9%和28.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胃液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感染与早产儿生后第1天发生胃液细菌定植显著相关(x2=7.911,P<0.05).结论 胃液培养只反映定植状态,与早期感染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疗效初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良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39-740
静注丙球(IVIG)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我院对极低体重儿(VLBWI)从1995年起随机使用IVIG预防感染,效果明显,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995年1月~2000年6月本院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