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困难复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分娩的活产满28周窒息儿(1分钟Apgar评分0~7分)为研究对象,经复苏后,以5分钟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为5分钟复苏顺利组,0~7分新生儿为5分钟复苏困难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分钟Apgar评分8~10分的新生儿列为20分钟复苏顺利组,0~7分新生儿为20分钟复苏困难组,再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1分钟窒息新生儿743例,其中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130例,另外613例复苏顺利,早产、低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0~3分、产时感染性发热、胎盘异常、妊娠后期阴道出血、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畸形与5分钟复苏困难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32例,与复苏顺利组新生儿98例比较,两组在1分钟Apgar评分0~3分、5分钟Apgar评分0~3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分钟窒息新生儿中的2例前置血管和8例胎儿水肿新生儿,在5分钟和20分钟仍复苏困难。结论窒息新生儿复苏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血管、胎儿水肿所致窒息复苏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1月249例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249例患儿中,死亡45例,病死率18.07%。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251株,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出生胎龄、胎膜早破、入院时日龄、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Apgar评分、总胆红素值、并发症、创伤性治疗、肠外营养和多重耐药菌感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日龄7天(OR=4.30,95%CI:1.74~10.64)、Apgar评分7分(OR=3.24,95%CI:1.23~8.49)、有并发症(OR=6.81,95%CI:2.65~17.46)、多重耐药菌感染(OR=6.16,95%CI:1.90~19.99)及创伤性治疗(OR=3.82,95%CI:1.03~14.16)是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死率较高,入院时日龄小、Apagar评分低、有并发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创伤性治疗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新生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 23例NIHF患儿中,早产儿18例(78%),足月儿5例(22%);出生窒息12例(52%),其中重度窒息6例。NIHF病因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35%),心血管畸形3例(13%),微小病毒B19感染3例(13%),先天性乳糜胸2例(9%),Turner综合征1例(4%),柯萨奇病毒感染1例(4%),病因不明5例(22%)。临床治愈13例(57%),死亡10例,新生儿期病死率为43%。死亡组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5分钟Apgar评分<8分及心力衰竭比例(分别为100%、100%、60%、60%)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2%、15%、8%、8%)(P < 0.05)。结论 NIHF新生儿易发生出生窒息;胎龄越小、窒息程度越重、合并心力衰竭者新生儿期死亡风险越大。TTTS中受血儿是NIHF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呼吸衰竭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143例出生胎龄≥34周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次住院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3例患儿中,预后良好组105例、预后不良组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小于胎龄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和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与不良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小于胎龄儿(OR=23.87,95%CI:3.149~180.9)、感染性肺炎/脓毒症(OR=2.996,95%CI:1.514~5.928)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于胎龄儿、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是34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窒息后新生儿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发生相关围生危险因素。方法 对 14 0例窒息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母合并症、脐带异常、分娩方式及器官损害等情况进行检查。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判定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围生危险因素。结果 窒息儿合并MODS发生率 5 2 9%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与窒息后MODS的发生有相关显著性 (r =0 5 13,P <0 0 5 )。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是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重要围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高龄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及生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入住的1 109例新生儿中,选取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所产新生儿536例作为高龄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年龄35岁的适龄产妇所产新生儿573例作为适龄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生后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高龄对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影响。结果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多胎次、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试管婴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新生儿唇腭裂发生率高于适龄组,骨骼畸形率低于适龄组(P0.05)。高龄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OR=2.27;95%CI:1.33~3.88;P=0.003)、新生儿复苏(OR=1.66;95%CI:1.19~2.31;P=0.003)和颅内出血(OR=2.70;95%CI:1.21~6.04;P=0.02)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唇腭裂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产妇高龄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复苏抢救和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生后24 h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9例住院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符合接受抗凝治疗的患儿共76例,另93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分析凝血功能异常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凝血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凝血功能异常组的宫内窘迫、肺炎、酸中毒及低体温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8.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OR=12.06,95%CI:3.71~39.25)、肺炎(OR=4.10,95%CI:1.43~11.74)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宫内窘迫、肺炎是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提前预防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2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发生VAP的临床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新生儿发生VAP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有胎龄(OR=6.209,95%CI=2.112~16.835)、机械通气时间(OR=5.842,95%CI=1.366~14.936)、气管内吸引次数(OR=4.764,95%CI=1.416~14.736)、再插管(OR=6.190,95%CI=1.669~16.019)、留置胃管(OR=6.794,95%CI=1.928~19.160)、应用中枢抑制剂(OR=4.297,95%CI=1.002~15.216).结论 新生儿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出生时胎龄小、机械通气时间长、气管内吸引次数多、再插管、留置胃管、应用中枢抑制剂是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气胸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按照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气胸结局的因素。结果全部患儿150例,男101例,女49例(2.06:1),死亡14例(9.3%),院外出生103例(68.7%),单侧气胸123例(82.0%)。早产组60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624~4000 g,死亡5例(占早产组8.3%);足月组90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650~4700 g,死亡9例(占足月组10.0%)。早产组胎膜早破≥24 h(26.7%)、出生时复苏(26.7%)、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0.0%)及诊断气胸前需机械通气(无创+有创)(56.7%)者比例明显高于足月组(12.2%、13.3%、3.3%及2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24 h(OR=1.230,95%CI 3.800~3.940,P<0.05)、需要机械通气(OR=2.491,95%CI 1.322~4.694,P<0.05)及气胸后发生肺出血(OR=36.846,95%CI 5.840~232.462,P<0.05)增加死亡风险;1 min Apgar评分≥7分(OR=0.157,95%CI 0.032~0.761,P<0.05)降低气胸死亡风险。结论新生儿气胸多发生于出生48h内,单侧为主;早产儿气胸多与围生因素有关;多种因素增加气胸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双胎间配对对照为基础,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6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72对双胞胎为研究对象,每对双胞胎中有且只有1例患NRDS,分别为NRDS组和非NRDS组,回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按照胎龄大小,进一步分为胎龄34周组及胎龄≥34周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顺序,羊水污染、胎膜早破、Apgar评分差异。结果 NRDS组和非NRDS组的性别、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NRDS组,NRDS组后娩出者(66.7%对33.3%,P0.001),1分钟Apgar评分≤7分(41.7%对22.2%,P=0. 012)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在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NRDS组和非NRDS组患儿的分娩顺序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NRDS组双胎之后分娩者、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非N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之后分娩者为NRD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0,95%CI:2.00~8.00,P0.001)。结论在胎龄34周的双胞胎中,双胎中后娩出者更易患N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