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导致医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常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血流感染、脓毒症、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导致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MRSA感染致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病史和细菌药敏试验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5例、女7例,年龄8 d~11岁,中位年龄1岁,9例为1岁婴儿,均急性起病。5例表现为急性骨髓炎和/或化脓性关节炎,5例表现为坏死性肺炎伴脓胸,1例表现为坏死性筋膜炎,1例表现为血流感染;其中8例同时伴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7例并发脓毒性休克,1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4例白细胞计数下降。药敏试验显示12株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经手术清创、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8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 MRSA感染导致的严重脓毒症多见于婴儿,发病急、进展迅速,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对1993年~1998年收集的3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993年41株,1994年64株,1995年30株,1996年135株,1998年51株进行10种抗菌药的药敏实验。结果 所检菌株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由1993年的12.2%升至1998年的29.4%。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虽由1993年的51.2%和2.4%升至1  相似文献   

4.
2011年2月,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发布了第一个在循证基础上制定的成人与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就MRSA感染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菌血症和心内膜炎、肺炎、骨关节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展开讨论,并推荐万古霉素的剂量和监测方法,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MRSA菌株及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病例的管理。现选取该指南中与儿童有关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健康儿童鼻腔中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携带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成都市5所幼儿园健康儿童的相关资料及鼻拭子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对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PCR方法检测CA-MRSA 菌株mecA耐药基因及PVL毒力基因。结果:共有 801例健康儿童纳入研究,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为18.4%(147/801);CA-MRSA的携带率为 1.1%(9/801),并且这9例CA-MRSA全都携带mecA耐药基因,其中有5例CA-MRSA携带PVL基因。9例CA-MRSA中6例为多重耐药。结论:在中国成都市,社区健康儿童已出现CA-MRSA携带者,而且多为多重耐药、部分携带PVL毒力基因。社区健康儿童CA-MRSA的携带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同期分离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MRSA菌株作对照,分析该院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社区获得性MRSA菌株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结果:25株MRSA占同期分离的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512株的4.7%,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的MRSA20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的MRSA5例。两组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在连续2年多的时间内呈逐年增多趋势,2003年3.1%、2004年5.4%、2005年第一季度7.2%。两组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及多重耐药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中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和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组(P<0.05)。3例社区获得感染组的肺炎患者,痰培养获得MRSA,其中1例给予非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临床和耐药特征与医院感染者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患病率报道增多。CA-MRSA菌株基因突变、MIC漂移、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等因素使儿科医师在经验性治疗CA-MRSA肺炎时面临重大挑战。万古霉素是抗MRSA感染的一线抗菌药物,具有治疗窗窄及肾脏毒性等特点。患儿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PK/PD)原理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为指导,进行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可提高CA-MRSA肺炎患儿使用万古霉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肾功能亢进(ARC)对万古霉素治疗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时的血药浓度、细菌学疗效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因明确MRSA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60例危重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ARC组(n=19)和肾功能正常组(n=41),对两组患儿在万古霉素使用、血药浓度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RC组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12岁,其体重和体表面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 < 0.05)。ARC组初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且ARC组达有效血药谷浓度(10~20 mg/L)比例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 < 0.05)。两组在细菌学疗效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RC组的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肾功能正常组(P < 0.05)。结论 ARC明显降低MRSA感染患儿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延长P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临床上应注意对ARC患儿施行个体化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感染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日益增多。CA-MRSA是常见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轻则引起浅表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重则会引起全身致死性感染。文章就儿童感染CA-MRSA的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并总结近十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儿童感染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危险因素,疾病谱及抗生素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流行状况、临床特征、耐药谱和分子学特征.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社区发生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及分子学检测;分析本地区儿童CA-MRSA感染现状、发展趋势.结果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儿中MRSA检出率从7.5%增高至9.7%,其中CA-MRSA占MRSA的10.9%,而卫生保健相关性MRSA(HCA-MRSA)为65.2%.MRSA检出率有一定的季节分布.呼吸科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HCA-MRSA阳性最高(20%),CA-MRSA在外科较多(40%).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最高为40%,HCA-MRSA以肺炎和败血症为主(52%和36%).HCA-MRSA危险因素主要是卫生保健机构接触和使用抗生素(64%),而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以插管和机械通气为多见(4%).30株MRSA mecA基因均为阳性.其基因型SCCmec Ⅱ型6株,SCCmecⅢ型15株,SCCmecⅣa型1株和SCCmecⅤ型2株,未能分型6株.PVL基因阳性11例,CA-MRSA均携带PVL基因.12株MRSA的spa基因中有3株(25.0%)完全相同.非多药耐药MRSA为17%,多药耐药MR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达80%.结论 上海地区儿童社区发生的MRSA感染增多,应引起儿科医师重视.儿童HCA-MRSA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和败血症;CA-MRSA除了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外,也可引起重症肺炎和败血症.上海地区儿童MRSA菌株以SCCmecⅢ为主,CA.MRSA以SCCmecⅤ和未能分型株稍多.spa基因的多样性提示目前本地儿童MRSA并非流行株,需要作进一步连续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学龄期男孩反复出血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报道1 例α1 抗胰蛋白酶Pittsburgh 突变患儿。患儿男,因反复膝关节血肿就诊,凝血功能检查提示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1:1 血浆纠正试验仅能部分纠正,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为阴性,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提示血液中存在凝血酶抑制物,基因检测证实为Pittsburgh 突变导致α1 抗胰蛋白酶突变。该文结合文献,总结和分析了α1 抗胰蛋白酶Pittsburgh 突变所导致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An 8‐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severe pain in the hipbones and legs for 2½ months.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a leukemoid reaction and bilateral diffuse nodular opacities on chest X‐ray.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biopsy was diagnostic of Hodgkin lymphoma (HL), mixed cellularity. Both pulmonary nodules and leukemoid reaction being present in the same patient with HL has not been reported. Pediatr Blood Cancer 2010;55:193–195. © 2010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7岁,因左下肢结节5月余,全身淋巴结肿大2个月,皮肤瘀斑3 d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无痛性结节,3个月后眼眶周围、结膜、口腔黏膜、会阴联合、腹股沟等多处出现皮肤出血、瘀斑,双眼呈"熊猫眼征";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结节病理切片示淋巴造血细胞恶性肿瘤,结合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和骨髓流式免疫分析结果(CD4、CD56、CD123均阳性),诊断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肿瘤。确诊后采用高危ALL方案对患儿进行化疗。目前随访3个月,患儿瘀斑消退,肿大的淋巴结缩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细胞。骨髓流式免疫分析示原始前体区细胞占1.5%,表达CD33、CD34、CD123、CD117。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性,13岁,因间断腹痛1年伴大量腹水入院。入院后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示(3+),腹水检查呈黄色,有核细胞数634×109/L,多核0.178,单核0.822,蛋白定性阳性,为渗出液,考虑结核感染。经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抗结核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提示病变位于横结肠左侧管壁,腹膜不均匀增厚,强化呈不均匀性;肠镜病理活检提示黏膜内见印戒样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提示Syn(-),CgA(-),CD56(-),CK(pan)(+),CDX-2(+),CK20(+),Muc-1(+),Ki-67(+,约80%);PET-CT提示横结肠近脾曲团块状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9.9,为高活性病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肿瘤代谢改变。转外科手术诊治,术中探查:大量腹水,肿块位于结肠肝区,侵及浆膜至组织周围,质硬,肠腔狭窄,肠系膜上血管周围及胃结肠韧带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网膜、腹壁、盆腔见多发转移结节。术后病理与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横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综上,患儿诊断为结肠印戒细胞癌伴腹膜转移、结核感染。因此,当患儿出现顽固性腹痛、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大量难治性腹水等情况时,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及早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15岁女童因抽搐1次,同时肺部CT发现肺结节入院.无肢端发绀,无明显杵状指/趾畸形.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升高(162 g/L)、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1.5 mm Hg).肺部CT提示右肺中叶见不规则稍高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局部见粗大血管影.追问病史发现患儿母亲有鼻衄、肺部肿物切除史及舌部毛细血管扩张表现.患...  相似文献   

16.
17.
17岁男童,因腹痛、腹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年,加重3 d入院。3年前患儿因进食“老酸奶”后出现腹痛、腹泻,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腹水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 d前因腹痛、腹泻再次入院,胃肠镜检查胃角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饮食规避治疗后好转,随访1年未反复。对于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如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的可能,内镜活检胃肠道组织中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异常为诊断的关键。 [引用格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69-117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多发肺结节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KD并发多发肺结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3月龄。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颜面及躯干部多形性皮疹,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卡巴发红,掌趾红斑及指趾端红肿。外周血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强、管壁欠光滑。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次IVIG 2 g/kg治疗,体温稳定5天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充血性皮疹,再用IVIG 2 g/kg治疗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随访心脏彩超未见冠状动脉损害,胸部CT未见肺结节改变。文献检索到6例KD并发多发肺结节患儿,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4~6月龄,抗生素治疗无效,均存在冠状动脉损害,1例患儿死于心脏骤停,其余患儿心肺损害在随访过程中均恢复正常。结论少部分KD患儿可出现肺部受累,多发肺结节在KD中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19.
Schinzel-Giedion综合征(SGS)是非常罕见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发育迟缓、特殊面容以及多发畸形。本文报道1例14个月男性患儿,主要表现为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前额凸,面中部回缩,眼距宽,耳位低,鼻孔上翻,小下颌;同时伴有多发畸形:脑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隐睾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拷贝数变异均提示无明显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患儿携带SETBP1基因c.2602GA(p.D868N)新生杂合错义突变,因此确诊为SGS。该患儿的肌阵挛发作经过丙戊酸钠治疗得到较好控制,其语言发育在康复治疗后也得到轻度改善。临床医师应提高对SGS这一类罕见病的识别能力,对于特殊面容伴发育障碍及多发畸形的患者要考虑到该病,基因检测可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