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特征及危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室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征将70例患儿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比较2组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果 70例重症HFMD患儿中,男43例,女27例;<3岁55例(78.6%);重型组41例(58.6%),危重型组29例(41.4%)。高热(≥39℃)38例(54.3%),典型皮疹50例(71.4%)。神经系统主要表现:精神差59例(84.3%),惊跳51例(72.9%),意识障碍38例(54.3%),肢体震颤31例(44.3%),呕吐24例(34.3%),膝反射异常41例(58.6%);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呼吸浅快11例(15.7%),呼吸节律不规则15例(21.4%),肺水肿18例(25.7%),心率增快28例(40.0%),血压升高14例(20%),出汗8例(11.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5 s 11例(15.7%);血白细胞>12×109L-138例(54.3%),血糖>6 mmol.L-139例(55.7%)。危重型组在肢体无力、意识障碍、抽搐、膝反射减弱/消失、肌张力降低、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出汗、CRT>5 s、高血糖、不典型皮疹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差、惊跳、意识障碍、肢体震颤、呕吐、膝反射异常是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52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52例患儿中,男512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2.13: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l~3岁最多,占72.07%。(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粪肠道病毒71型检测阳性609例(80.98%),29例(3.86%)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42例(5.5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2例(9.57%)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型发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重型及危重型 HFMD 患儿的临床资料(重型组82例,危重型组1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重型 HFMD 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发病年龄大多﹤5岁,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重型组占85.4%,危重型组占88.9%),两组均以男孩为主,男女比例分别为2.28∶1及8.00∶1。肠道病毒71型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绝大多数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以肌阵挛、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呕吐、抽搐多见,危重型病例除了上述症状外,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出现昏迷,并伴有呼吸、循环系统严重表现。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2岁、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糖升高、持续高热、肢体无力、肺部啰音及 X 线胸片异常改变为重型 HFMD 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岁、心率增快、肢体无力、肺部啰音是发生危重型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岁、心率增快、肢体无力及肺部啰音与重型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年陕西省危重型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26例危重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20例危重患儿的咽拭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核酸,选择6个不同地区EV71阳性标本进行VP1全长基因扩增、测序,与国内其他地区毒株进行比较.结果 20例受检患儿中,EV71感染18例,2例为阴性.发病地区:渭南20例(76.9%),成阳地区4例,西安市区2例.6株EV71 VP1基因全长序列与安徽阜阳、我国香港、广州、深圳、山东、北京比较,同源性达96%~100%.危重型HFMD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男性多于女性,所有患儿伴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嗜睡、肢体抖动,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明显升高,肾损伤少见.临床痊愈出院18例,其中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2例,死亡8例.结论 陕西危重型HFMD以渭南地区高发,且以EV71感染为主,与我国其他地区EV71有高度同源性.危重型手足口病病情凶险,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缓解病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和2013年收治的HFMD患儿122例,其中普通型组57例、重型组52例、危重型组13例,比较三组患儿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概率和病死率。结果危重型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均无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危重型组患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概率和病死率大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P均0.01)。结论危重型HFMD患儿病死率极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危重型HFMD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早地动态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HFMD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52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52例患儿中,男512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2.13∶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3岁最多,占72.07%.(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 d,出现嗜睡、激惹、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粪肠道病毒71型检测阳性609例(80.98%),29例(3.86%)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42例(5.5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2例(9.57%)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 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对预测HFMD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0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每组30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S100B蛋白和NSE对HFMD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危重型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重型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普通型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危重型组和重型组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血清S100B蛋白在0.44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611,其对重症HFMD(包括重型和危重型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100%。血清NSE在5.90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533,其对重症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3%。两个指标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3%,对预测重症HFMD的价值最高。结论血清S100B蛋白和NSE有助于判断HFMD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如能并联检测对重症HFM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D-乳酸在手足口病(HFMD)浓度的变化规律,评价D-乳酸对不同危重程度HFMD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HFMD血清D-乳酸的水平.结果 随着危重程度增加,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上升,重症组及危重型组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乳酸可作为小儿重症HFMD病情危重的指标之一,可作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危重型HFMD患儿(临床分期3期)为研究对象(危重型组),选择同期感染科收治的经脑脊液等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25例普通型HFMD(普通型组)及25例重症HFMD(临床分期2期,重症组)患儿作为对照。测定3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AQP-4表达的水平,并同时测定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其与AQP-4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危重型组血清AQP-4水平为(54.42±19.86) μg/L,显著高于重症组[(22.04±8.14) μg/L]及普通型组[(8.02±1.59) μg/L](F=36.684,P〈0.01),危重型组及重症组患儿治疗后复查血清AQP-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危重型组及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分别为(9.81±2.27) μg/L、(8.58±1.92) μg/L,显著高于普通型组[(6.56±1.79) μg/L](F=6.713, P〈0.05)。治疗后危重型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8.41±1.63) μg/L ,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7.14±1.69) μg/ 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340、5.073,均P〈0.01)。3组患儿血清IL-6、NE、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AQP-4水平呈正相关(r=0.734、0.810、0.729,均P〈0.01),且与脑脊液AQP-4水平呈正相关(r=0.299、0.431、0.363,均P〈0.05)。结论AQP-4参与了危重型HFMD的病理过程,血清AQP-4可作为临床判断HF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120例,按病情分成轻型组(31例)、重型组(43例)、危重型组(46例),对患儿发病至首次拍片时间以及首次胸部X线片影像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发病至首次胸部X线片检查时间分别为:轻型组26~48 h(中位时间37 h);重型组10~36 h(中位时间23 h);危重型组2~36 h(中位时间19 h)。最早发现胸部X线片异常的时间轻型组约为发病后30 h;重型组约为发病后23 h;危重型组约为发病后2 h;3组胸部X线片最早出现异常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影像异常率:轻型组5.8%,重型组81.3%,危重型组100%,危重型组首次X线片的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胸部X线片的表现上,轻型组最常见的征象为肺纹理增粗、模糊;重型组常见表现为渗出、实变影;危重型则表现为肺水肿征像。危重型组病灶分布广,累及多个肺叶。结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首次胸片检查时间、胸片出现异常的时间、异常率、胸部X线片表现严重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