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58例CC和5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采用颗粒凝集和ELISA实验检测血浆Mp、Cpn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Cpn感染情况分别是:Mp感染22例(37.9%)、9例(18.0%);Cpn感染20例(34.5%)、7例(14.0%);混合感染分别是2例(3.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服罗红霉素3~5mg/(kg·次)bid,治疗2~4周后,Mp或Cpn感染组治愈18例(45.0%),缓解10例(25.0%),治疗无效12例(30.0%),经加用泼尼松后5例(41.7%)达到有效控制。非Mp或Cpn感染组经上述治疗后有7例(38.9%)达有效控制。结论Mp或Cpn感染可能是儿童CC的主要原因,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5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混合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2例MP,CP混合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结果:52例中以婴幼儿为多,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以两下肺小斑片状阴影为多,23例有并发症(34.23%),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MP和CP混合感染性肺炎在临床并非少见。,发病年龄趋于提前,临床表现和治疗与MP或CP肺炎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混合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和肺炎衣原体 (CP)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经酶联免疫法检测MP、CP特异性IgM抗体双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00年7月~2001年7月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50例 ,其中男539例 ,女411例 ;急性支气管炎组544例 (男283例 ,女261例 ) ,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1]者406例 (男256例 ,女150例 )。二、方法选择国营华东电子管厂制造的DG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 ,使用北京美迪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 MP)、衣原体 ( CP)混合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 5 2例 MP、CP混合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 结果   5 2例中以婴幼儿为多 ,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 ,肺部体征不明显 ,胸部 X线以两下肺小斑片状阴影为多 ,2 3例有并发症 ( 34.2 3% ) ,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结论   MP和 CP混合感染性肺炎在临床并非少见 ,发病年龄趋于提前。临床表现和治疗与 MP或 CP肺炎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89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IgM和咽分泌物PCR检测并随访。结果189例慢性咳嗽患儿MP-IgM阳性86例、CP-IgM阳性30例,分别占45.50%和15.87%,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占41.86%和43.33%;189例慢性咳嗽患儿咽分泌物MP-PCR阳性67例、CP-PCR阳性21例,分别占34.45%和11.11%,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占41.79%和42.86%。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7.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对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1140例住院患儿中4个年龄组的MP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小于3岁年龄组的CP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Mp+CP的阳性检出率3~7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三者的男女之比分别为1.67:1、2:1和1.76:1。结论:MP和CP感染的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男性儿童感染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儿童。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衣原体TWAR株(简称TWAR)是继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之后,近年来新发现的第3个衣原体生物种。TWAR主要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它是迄今已知的4种或5种最常见的肺炎病原体之一。本文介绍了肺炎衣原体TWAR株的微生物特性,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小儿TWAR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与慢性咳嗽的发病关系,本对128例慢性咳嗽病儿进行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及肺炎衣原体抗体(CP—Ab)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CAD)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5例KD患儿和50名对照组儿童血浆MP和CPIgG抗体。①按CAD发生与否分组,行组间MP和CP感染率的比较;②先按是否CP感染分组,然后再按伴CAD与否分组,行组间MP感染率的比较。结果KD组与对照组比较,MP和C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组(61.9%∶26%,P<0.05),但CP的感染情况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67.1%,P>0.05)。在CP感染的KD患儿中,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组(51.7%:16.3%,P<0.01);相反,在无CP感染的KD患儿中,CAD组与非CAD组间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33.3%,P>0.05)。结论MP感染可能与CAD有关,但MP和CP的共同感染或许在其中起着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例MP感染并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中女童(15例)多于男童(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82岁(13个月~13岁),68.2%(15/22例)的患儿存在呼吸道感染表现。血清M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0%,而脑脊液阳性率相当低(1/22例)。肺部影像学提示肺炎改变7例(32%)。头部影像学以缺血性梗死为主(20/22例),出血性梗死少见(3/22例)。病灶主要位于基底核,占63.6%(14/22例)。头颅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大多(11/18例)异常,以大脑前循环动脉异常为主,其中大脑中动脉占54.5%。经内科保守治疗,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儿童MP感染可并脑梗死,呼吸道感染表现可有可无,临床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活动障碍及中枢性面瘫,头颅MRA多表现为大脑前循环异常,基底核、颞叶、丘脑为常见梗死区,经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 分析26例MP导致的CN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2组,第1组10例,以发热、头痛、呕吐等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16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CNS MP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MP导致的CNS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26/26例)、头痛(15/26例)、嗜睡(15/26例)及呕吐(12/26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3/26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 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第1组患儿,CSF MP 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 MP 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3.脑电图异常(慢波)18例,4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审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丙种球蛋白及脱水降颅压、止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儿章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 MP 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MP CNS感染通常预后良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3-764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是否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52例1个月~10岁5个月C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CP-IgM、CP-IgG、IL-6和三酰甘油(TG)等检测,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病变。观察CP感染及不同水平的IgM、IgG、IL-6、CRP、T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CP-IgG阳性28例,CP-IgM阳性21例,IgM和IgG均阳性3例。CRP增高12例,IL-6增高5例,TG增高9例。不同水平CP-IgM、CP-IgG、IL-6、CRP、TG的52例CP感染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小儿CP感染未引起冠状动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各年龄段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其年感染发病率为9.6%-66.7%,每隔3-8年有一次流行,并可在一个密闭环境中如学校、幼托机构、夏令营等造成暴发。MP感染无性别差异,但年龄特征明显,MP感染可发生在婴幼儿甚至新生儿,但4-20岁为最易感人群。全年均有散发,我国北方以冬季多发,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MP培养阳性率较低,临床诊断多用抗体滴度测定,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性基因片断检测,极大提高了MP诊断率。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可明显影响MP流行病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和肺外并发症对儿童健康危害严重。M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抗生素的应用、中药治疗及免疫制剂三个方面对MP感染的治疗进行介绍。重点论述抗生素的应用目的,应用何种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方法。对常用的几种中药方剂和免疫治疗作以介绍。MP感染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对MP感染的控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关系密切,MP感染可通过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生长因子的释放,诱导IgE产生及神经调节等机制引发哮喘.对于初发喘息、哮喘严重发作及慢性哮喘反复发作难以缓解及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测.对于MP感染相关性哮喘,应及时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23-725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快速、特异的诊断MP感染可以及时指导临床治疗,进而预防可能发生的流行和并发症。MP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经典的培养法、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抗原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方法等。本文着重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MP诊断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实验室诊断结果参考,及时、准确的作出MP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既有呼吸道症状,又常有肺外损害的特征. MP特异性抗体测定仍是临床诊断的实用手段,应争取双份血清抗体检测,而PCR方法 可以提高MP的早期诊断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依然是小儿MP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对一些难治性病例还要考虑存在支原体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等.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可抑制MP所致的免疫炎性反应,但不宜作为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人类致病原,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且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可引起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到目前为止,御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MP直接侵入学说,其中细胞因子在脚感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MP感染后所引起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