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胺磺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36例长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6例各类频发早捕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年~14年(平均2年~3年)的长程观察。结果: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份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份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我们认为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捕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相似文献   

2.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系苯丙呋喃衍生物,1970年开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几年来它的使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其副作用的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将我院自1991年10月以后3年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小儿早搏经系统观察资料完整的31例报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为治疗小儿心律失常较有效的药物,用于快率性心律失常,特别是近期疗效卓著,故宜用于小儿部分严重心律失常而须迅速控制者。我们认为本药的用法,宜在足量应用2周后,再维持疗程1~3个月。如无效,即使延长疗程亦无裨益。宁可停药一段时间后重新用药,仍可望获得疗效。作者还指出,治疗期间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可致甲状腺功能的紊乱,故提出用药前须谨慎排除潜在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以免进一步诱发。附:乙胺碘呋酮引起甲状腺功能絮乱2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不同疗法与预后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法与预后.方法84例CVA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I-C组)、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酚组(S-K组)、口服氨茶碱和扑尔敏组(A-C组).对照组仅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I-C组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每次100μg,每日2次.S-K组予口服沙丁胺醇<5岁每次0.5~1mg,≥5岁每次2mg,均为每日3次;酮替酚<3岁每次0.5mg,每日2次,≥3岁每次1mg,每日1~2次;沙丁胺醇在咳嗽消失后继续服用2周停药.A-C组口服氨茶碱每次4~5mg/kg,扑尔敏每次0.1mg/kg,均为每日3次.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半年至4年6个月.结果用药2周治疗有效率、平均止咳天数I-C组、S-K组、A-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一个疗程结束后CVA复发率I-C组低于S-K组和A-C组(均为P<0.05).S-K组与A-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VA转化为哮喘发生率I-C组低于S-K组和A-C组(均为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K组与A-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作用发生率I-C、S-K、A-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酚、氨茶碱和扑尔敏对控制CVA的咳嗽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预防CVA复发、CVA转为哮喘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酚、氨茶碱和扑尔敏.  相似文献   

5.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所致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08例VM致频发室上性(11例)或室性(97例)期前收缩且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予普罗帕酮(56例)5~7 mg/(kg·次),每6 h一次,减少或控制后改为每8 h一次,症状消失1个月,改为2次/d再持续用药3个月停药,总疗程5~6个月.和美托洛尔(52例)2~3 ms/(kg·d),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无效停药,有效持续用药3个月,总疗程4~6个月,比较二组的起效时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普罗帕酮组的显效率71.34%(40/56例)、总有效率91.07%(51/56例),均较美托洛尔组高(分别为40.38%、69.23%)(X2=10.572,8.211 P.<0.005),但二组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249 P0.05).普罗帕酮起效时间(8.48±6.02)h较美托洛尔短(96.21±31.24)h(P<0.05).但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5.0%、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4.29%,较美托洛尔组高(分别为5.77%、1.92%)(Pa<0.05).结论 普罗帕酮与美托洛尔治疗VM所致的期前收缩,疗效均肯定,但前者更有效、起效更快.但均需注意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相似文献   

6.
早搏是儿科最多见的心律失常,对某些顽固病例,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常难奏效,为此,儿科医生甚感棘手,自1983年开始,我院儿科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顽固性早搏,服用乙胺碘呋酮(下称胺碘酮),效果较好。现将观察的18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年龄最小者1岁7个月,最大者13岁。其中室上性早搏5例(房性3例、交界性2例),室性早搏13例。诊断为心肌炎的10例,疑似心肌炎6例,心律不齐2例。18例都分别用过异搏停、心得安、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88年以来,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对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作出分型诊断;同时应用程序电刺激评价和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全组病例均为一次静脉给药(异搏定、胺碘酮、异丙吡胺)后复律.无1例应用电转复治疗者.1年后复发律为5.88%.同时,选择了31例PSVT 患儿,应用异搏定、胺碘酮、异丙吡胺等药物作常规转复,结果显示:用药疗程较长,疗效不稳定;仅电击复律数即迭9人.1年后复发率为38.71%.两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与转归.方法 对经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72例心律失常的儿童进行6~29年随访.观察其治疗与转归.结果 55例频发性早搏患儿,早搏均减少或消失;12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其中2例为同一家族),8例传导阻滞消失,1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经射频消融治愈.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预后良好,未见心肌病征象,部分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需心肌营养药及短期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T)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28例VT患儿先后分别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异丙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成功率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率。结果成功26例.死亡2例,成功率92.8%。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利多卡因有效率为66.7%,胺碘酮有效率100%,普罗帕酮有效率75%,维拉帕米有效率50%,异丙肾上腺素治疗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成功。结论对持续性、反复发作性VT患儿,利多卡因为首选.利多卡因无效可选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及胺碘酮。短时间内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托吡酯治疗 2 0周后 79例有效病例进行 1~ 3年随访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  6 0例发作控制病例 ,经 1.0~ 3.5年随访 ,90 %能维持原有疗效及剂量。发作频率减少≥ 5 0 %但未获控制患儿 19例 ,4 2 %经增加剂量后控制 ,2 1%与其他抗癫药联用后控制 ,2 1%维持原有效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疗效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副作用主要出现于加量期 ,随疗程延长而减轻 ,减慢加量速度或减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不良反应少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安全性 ,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 Holter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30例无心脏病史的频发性早搏患儿,分析其昼夜变化规律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表明:室性早搏日间型多见,早搏高峰期与心率高峰期基本一致。夜间睡眠后心率减慢,60%早搏减少或消失,53%早搏严重度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植物神经调节有关。以往认为活动后早搏增加的病理意义较大,而我们观察白天活动后早搏虽增多,但无自觉症状,且未经治疗,可自行减少或消失。本组30例远期随访,早搏自行消失或减少者占70%。但对多源性早搏或级别呈进行性增高者,应及时治疗,以防猝死。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43例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215003)袁志昌,蒋百康,许菊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冯柯红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系苯丙呋哺衍生物。1961年研制成功,1970年开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其使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其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长期治疗癫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托吡酯治疗 2 0周后 79例有效病例进行 1~ 3年随访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  6 0例发作控制病例 ,经 1.0~ 3.5年随访 ,90 %能维持原有疗效及剂量。发作频率减少≥ 5 0 %但未获控制患儿 19例 ,4 2 %经增加剂量后控制 ,2 1%与其他抗癫药联用后控制 ,2 1%维持原有效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疗效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副作用主要出现于加量期 ,随疗程延长而减轻 ,减慢加量速度或减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不良反应少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安全性 ,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14.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7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开始为20mg/(kg·d)分2次静滴,用药10~14d后改口服维持,维持量15~20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结果经西咪替丁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促进紫癜消失,降低复发率。结论本疗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21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复律成功率为90.5%,B组复律成功率为81.0%,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05);A组复律时间为(28.7±9.6)min,B组复律时间为(16.2±6.3)min,A组复律时间长于B组(t=5.12,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B组为19.0%,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结论胺碘酮起效虽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患儿合并头孢曲松相关假性胆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合并头孢曲松相关假性胆结石的肾脏疾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男,11岁,诊断"肾病综合征",因"胃肠炎"予头孢曲松2g/d[50 mg/(kg·d)]抗感染,3 d后发现胆囊内泥沙样沉积,伴纳差、恶心;停药16 d后胆囊结石消失.病例2,男,10岁,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因"胃肠炎"予头孢曲松1.5 g/d[30 mg/(kg·d)],疗程6 d时发现胆囊结石,伴恶心、呕吐和腹痛,Murphy's征阳性;停药18 d后胆囊结石消失.病例3,男,12岁,诊断"肾病综合征",因"胃肠炎?"给予头孢曲松2g/d[40 mg/(kg·d)]联合甲硝唑抗感染、疗程2周,感染控制,但有中上腹压痛,停药3 d后发现胆囊结石;停药2个月后复查结石回声消失.结论 上述3例患儿出现胆囊结石时头孢曲松治疗剂量较低、结石出现早、临床表现相对重,可能与肾脏疾病患儿同时存在血液浓缩、高凝状态、肾功能不全或补充钙剂等高危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曲波帕治疗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例应用艾曲波帕治疗c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cITP患儿,男2例,女1例,年龄8~1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血小板计数(PLT)低于20×109/L,类固醇激素依赖或无效,艾曲波帕治疗前病程均超过12个月;口服艾曲波帕25mg qd[约1mg/(kg·d)],1~2周后均出现治疗反应(PLT 50×109/L),瘀点瘀斑消失。由于经济原因,1例于治疗2个月后停药,停药2周后PLT下降至7×109/L; 1例治疗5个月后停药,继续随访1年PLT稳定于50×109/L以上。1例艾曲波帕加量[约2mg/(kg·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例在口服艾曲波帕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艾曲波帕口服方便且较为安全,能短期内提升cITP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出血症状,疗效可能与疗程和剂量相关,但费用较高,在国内长期治疗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West syndrome,WS)疗效及副作用的差异,寻找ACTH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WS(8例隐原性,22例症状性)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n=15)或小剂量组(n=15)。常规剂量组ACTH 50 IU/d×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小剂量组每日0.4 IU/kg×2周,若痉挛发作停止,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若未完全控制或无效,加量至每日1 IU/kg 再用2周,随后用2周的时间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ACTH两种不同剂量治疗WS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常规剂量与小剂量治疗WS的近期疗效相似,有效率分别为53%及60%(P>0.05),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痉挛复发及复发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8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诊,长期疗效两组间也无差异。ACTH对隐原性WS的有效率及脑电图高峰失律消失例数均高于症状性组(P<0.05)。常规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93%,14/15)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0%,3/15),常规剂量组中1例出现轻度脑萎缩。结论:ACTH 50 IU/d与每日0.4 IU/kg两种剂量治疗W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似,对隐原性WS的疗效优于症状性,为避免副作用的发生,ACTH的使用应从小剂量(每日 0.4 IU/kg)开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45-448]  相似文献   

19.
纳络酮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上已用纳络酮 (naloxone)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 ,但对其疗效存在着争议。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纳络酮治疗新生儿HIE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Meta分析 ,对满足条件的 2 0篇有关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对照研究的病例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 ,得出合并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值比 (OR)及其 95 %的可信区间 (CI)。结果 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纳络酮治疗 ,可使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合并OR值 =4 .89,95 %CI为 2 .5 9~ 9.2 1 ) ,明显缩短中枢性呼吸衰竭时间 (合并OR值 =1 1 .0 9,95 %CI为 5 .1 3~ 2 3.98)、胃肠功能衰竭时间 (合并OR值 =4 4 .5 8,95 %CI为 1 8.4 2~1 0 7.93)和循环不良消失时间 (合并OR值 =5 .5 4 ,95 %CI为 2 .97~ 1 0 .35 ) ,并提高其存活率 (合并OR值 =3.38,95 %CI为 2 .0 1~ 5 .71 )。结论 在HIE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可显著改善HIE患儿病情 ,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1996年6月至2000年5月共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92例 ,年龄6个月~11岁 ;男58例 ,女34例 ;咳嗽时间最短1.5个月 ,最长5年。29例首次发病 ,63例发作2次以上。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 ,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组 (I-C组 )23例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100μg/次 ,早晚各1次 ;口服博利康尼和酮替芬组 (B -K组 )23例 ,博利康尼每次0.1mg/kg,每日3次 ,用至咳嗽消失后2周停药 ,酮替芬<3岁每次0.5mg,每日2次 ,≥3岁每次1mg ,每日1~2次 ;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和酮替芬组 (A -K组 )24例 ,氨茶碱每次3mg/kg,每日3次 ,酮替芬用法同前。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