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 ,采用单因素 χ2 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 ,插管前PaCO2 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 ,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P <0 0 5 )。 结论  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影响机械通气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lll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儿分成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上机前危重病例评分、是否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和(或)休克及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方面差异有权显著意义(P<0.001);超过48h的机械通气患儿是否继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ICU中影响机械通气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是原发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与MODS与VAP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华儿科杂志》2022,(3):197-20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 根据是否患有先心病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 比较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过程中肾上腺素使用次数、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等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以恶性心律失常为心肺骤停直接原因分为心律失常和非心律失常2个亚组, 比较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方差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先心病心肺骤停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部分PICU内心肺骤停发生率为3.2%(372/11 588), 心肺复苏实施率为75.5%(281/372)。281例发生心肺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患儿中男144例, 女137例, 年龄32.8(5.6, 42.7)月龄。先心病组患儿56例(19.9%), 非先心病组患儿225例(80.1%)。先心病组女性患儿占比高于非先心病组[60.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我国2015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筛选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病房的脓毒症休克患儿104例。研究其发病现状、临床特点,同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与脓毒性休克预后转归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共有104 例患儿诊断脓毒性休克,占PICU同期住院患儿的2%(104/5201)。其中男60例,女44例,中位年龄为8月龄,婴幼儿占77.9% ( 81/104)。总病死率55.8% ( 58 /104);消化道是最常见原发感染部位( 48.1% ),其次是呼吸系统( 23.1% )。明确病原菌感染者47例(45.2%, 47/104);细菌感染患儿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排名前三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47例明确病原菌感染的标本中有42例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为92.9% (39/42)。单因素分析提示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使用、呼吸心跳骤停、凝血功能、血糖、乳酸、白蛋白、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及氧合指数(P/F)≤300与脓毒症休克患儿死亡相关;多因素逐步 Logistic 回归显示:机械通气、呼吸心跳骤停和氧合指数≤300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结论 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极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改善肺功能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及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处理好这些预后影响因素可能是减低病死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需有创机械通气入住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资料,分析其年龄分布、病原学特点、机械通气情况、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情况,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214例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134例,女80例,总病死率6.17%.病原学检出率16.36%.死亡组患儿中位年龄大于生存组(4个月比2个月,P=0.039),年龄超过1岁患儿所占比例更高(21.43%比15.8%,P<0.001).脑病和电解质紊乱是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常见并发症,构成比分别为11.68%和8.41%.贫血、心脏病、呼吸系统发育异常位列基础疾病前3位(29.91%、14.49%、9.3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病年龄大于1岁(OR值1.019,95%CI 1.003~1.030,P=0.019),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OR值7.254,95%CI 1.581~33.277,P=0.011),患有心脏病(OR值0.47,95%CI 0.273~0.810,P=0.007)是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救治需有创通气重症肺炎患儿时,对于年龄大于1岁、合并ARDS或患有心脏病的患儿要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ARDS,必要时可行心脏手术以改善预后,降低需有创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机械通气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47例HMD早产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机械通气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0周、院外出生、出生时窒息、严重酸中毒、生后未应用PS、HMD III~IV级、HMD自身及机械通气并发症、机械通气>3 d与机械通气短期预后有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MD自身及机械通气并发症、院外出生、HMD III~IV级为机械通气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6.773、8.809、9.290,P均<0.05)。结论HMD自身及机械通气并发症、院外出生、HMD III~IV级是影响早产儿HMD机械通气短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预测PICU患儿的预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国内儿科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价儿科ICU(PICU) 患儿的病情危重度,预计病死风险率,探讨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 年1 月~1997 年12 月PICU 的650 例住院患儿进行PCIS评分和资料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 回归筛选变量分析,根据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1 ,并观察预计模型的准确性和对个体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 死亡97 例,病死率14.9 % 。评分值、基础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脏器衰竭数目、院内感染、住院日数和是否来源于其他病房与死亡密切相关( P均< 0.05) 。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心跳呼吸骤停和脏器衰竭数目。根据入PICU最初24 小时的最低评分值建立病死风险率预计公式:Logit(p) = 8.394 - 0.123 ×评分值,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分别为43.3% 、94.9% 和77.2% 。结论 (1)PCIS适用于PICU 评估患儿病情危重度和个体病死风险率。(2)所得预计模型适合PICU 近期应用。(3) 防止和减少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是降低病死风险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术人工通气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术(CPR) 的最佳顺序。方法 检测了两组共12 例不同心肺复苏术患儿1 小时内的血气结果。一组仅单纯心脏挤压,另一组心脏挤压同时伴有机械通气。结果 在心跳骤停后的最初30min ,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无实际临床意义。结论 人工通气可以延搁,CAB顺序复苏术比ABC顺序复苏术更为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45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以探讨儿童MODS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5年12月145例在我院住院的MODS病例中68例死亡患儿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分别从年龄、性别、原发病、小儿危重评分、累及脏器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患儿145例,死亡68例,病死率46.9%(68/145)。累及器官在4个以上的病例病死率很高。在MODS死亡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除全身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与MODS病死率有显著关系外(P〈0.05),其他单因素与MODS的病死率关系并不显著。结论MODS病仍然是儿童ICU患儿的首要死亡原因,MODS的直接死亡原因与成人比较,大体上相同,主要是循环衰竭,所不同的是呼吸衰竭较成人明显升高,应该重视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及其在MODS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特点和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2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A组)26例和存活组(B组)16例,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68 ±2.26)cm H2O、0.89±0.25、(216.7±156.3)mm Hg,而B组为(9.60±0.98)cm H2O、0.76±0.27、(349.8±120.9)mm Hg.A组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07,P=0.037),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0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糖、心率、乳酸水平、CK-MB、肺出血、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心率快,白细胞计数高,血糖、乳酸、CK-MB水平高,肺出血、循环衰竭发生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一家独立的儿童医院设立医疗急救小组(MET),特定目标为将ICU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降低50%,并维持6个月以上。方法设立MET前回顾所有在重症监护区外进行心肺复苏患儿的记录,以决定MET的实施规范。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对MET可避免发生的危重情况也进行了前瞻性定义。记录MET设立前后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结果设立MET前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的基线水平为25次,发病密度为0·27/1000病人天;设立MET后为6次,发病密度(呼吸停止 呼吸心跳骤停)为0·11/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42(95%可信区间0~0·89,P=0·03)。在MET对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作用上,MET设立前发病密度为0·14/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4/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27(95%可信区间0~0·94,P=0·04)。设立MET前后心跳呼吸停止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MET设立前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病例发病密度为0·12/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6/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为0·48(95%可信区间0~1·4,P=0·13)。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总病死率为42%(36例患儿中,15例死亡)。结论在大型三级儿童医院启动医疗急救小组可降低重症监护区外发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机体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儿长期存活率并不高,远期预后不佳.因此,如何使心肺复苏更为有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影响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膜透析(PD)治疗小儿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膜透析的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3d至3岁,平均(9.78±7.72)个月;体重2.6~13.5 kg,平均(7.43±2.74) kg.全组皆因少尿或无尿高钾行腹膜透析治疗.腹透期间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19.05%),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心律失常1例,气道出血1例.其中1例尿量及肾功能已恢复,术后2周死于3度房室传导阻滞.治愈17例,治愈患儿在出院时,尿量、血BUN、血Cr等指标均完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6年,肾功能正常.将死亡组与治愈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死亡组合并心跳骤停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率明显高于治愈组.结论 小儿心脏手术后ARF早期行PD疗效肯定、安全,操作方便,可降低病死率.腹透前发生过心跳骤停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用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可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我们对34例突发心跳骤停患儿复苏期间肾上腺素用量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mo~14a,其中2mo~1a13例,2a~6a15例,7a~14a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急性喉梗阻6例,急性中毒11例,意外窒息5例,神经根炎严重缺氧5例,其他7例,均在骤停3min内进行复苏(平均1.83min)。二、复苏方法与用药均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和胸外按压,23例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注肾上腺素,按剂量分3组,1组(0.01~0.02)mg/(kg·次),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住院的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 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死亡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时表现为高热(71.4%)、咳嗽(85.7%)、气促(88.6%)、发绀(74.3%)、三凹征阳性(74.3%)、双肺啰音(65.7%)。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PO2/FiO2)不同程度降低,胸部X线表现点片状、斑片状浸润影,严重者为弥漫性渗出、大片实变。所有病例均行血、痰液的病原体培养,共培养细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35例ARDS患儿经治疗后死亡23例(65.7%),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共12例(52.2%)。死亡原因与原发病未缓解、合并MODS、休克、肺部浸润严重、使用机械通气有关(P<0.05),而与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方式无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休克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病患儿肺炎合并ARDS时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可通过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早期诊断,合并MODS及休克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急救复苏水平提高,院内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增高,但对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仍不力,以致不少患儿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本文通过对21例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及其抢救情况分析,就目前基层医院小儿急救存在问题及如何加强此项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完成的1899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MODS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MODS 35例,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5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发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感染与术后发生MODS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发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 min、术后感染为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存在MODS危险因素的患儿应给予更为细致的围手术期及术后的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并腹内高压(IAH)的危险因素, 为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膀胱测压法对119例脓毒症患儿进行腹内压检测,根据腹内压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腹内压正常组(对照组,n=80)与IAH组(n=39)。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调查脓毒症患儿并发IA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降钙素原(PCT)、PaCO2、血清乳酸值及肠道/腹腔感染、腹水、胃肠功能障碍、机械通气、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比例在IAH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降低、MODS、休克、胃肠功能障碍和腹水是脓毒症合并IA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PCIS降低、MODS、休克、胃肠功能障碍和腹水的脓毒症患儿, 有发生IAH的可能, 应重点监测,以早期诊断并予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道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寻其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的死亡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患儿进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其中严重脓毒症死亡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脓毒症患儿中7例为脓毒症,29例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与严重脓毒症患儿比较,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碱剩余(B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时,休克发生率高达80.56%;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达58.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相关变量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受累脏器数、机械通气时间。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时,PCIS和BE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合并脓毒症的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MODS受累脏器数、机械通气时间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