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药物选择。研究对象为 13例经 2次血培养证实为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 ,对其临床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 2例 ,好转 4例 ,自动出院 3例 ,死亡6例 ,均有严重合并症。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多数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故认为治疗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首选菌必治或头孢噻肟 ,也可选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等。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13例$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曾建军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产科!362000@李萍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近年来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院确诊的40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黄疸等表现多见,75.7%的病例C反应蛋白异常.40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中有12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对常用的头孢菌素耐药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同时大肠埃希菌所致的晚发型败血症较早发型者耐药率高.结论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表现非特异性,C反应蛋白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此类败血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 ≤生后7 d)和晚发型( >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 < 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76例病原菌药敏试验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结果  76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 ,大肠埃希菌 2 8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 18株 ,肺炎克雷伯菌 18株 ,绿脓杆菌 12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 (敏感率达 10 0 % ) ,对阿米卡星、第 3代头孢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 (敏感率为 74 %~ 96 %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敏感率帕尼培南 10 0 % ,亚胺培南 94 % ) ,其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 ,对第 3代头孢霉素较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 10 0 % ) ,其次为美洛培南、头孢克罗。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敏感 (敏感率 10 0 % ) ,其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 76例中治愈 5 8例 ,好转 10例 ,5例自动出院 ,3例死亡。结论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应根据不同细菌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寻找新生儿病房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来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本院住院新生儿的临床标本,将从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0株大肠埃希菌,这些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67%)、四环素(58%)、左氧氟沙星(34%)、头孢吡肟(33%)、头孢西丁(26%)、氯霉素(19%)、阿米卡星(13%),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100株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55%,痰液大肠埃希菌菌株ESBL检出率为65%,明显高于无菌体液(血液、脑脊液)的27%。产ESBL大肠埃希菌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菌株。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为15%,耐药谱型以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为主,占8%。结论住院新生儿临床送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及耐药模式进行连续监测,对于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化脓性脑膜炎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病因,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通过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31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发热、少吃或拒乳、反应差、惊厥等表现多见。并发低钠血症17例、脑积水8例、硬膜下积液2例、脑室管膜炎2例、脑梗死1例。CRP升高30例,占97%。治愈14例,不良预后12例(其中死亡5例)。2007~2011年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50%以上,明显高于2001~2006年。2007~2011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而2001~2006年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预后欠佳。CRP检查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上升最为显著,产ESBLs菌株检出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408例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有154 774例患儿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8 44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408例,占血培养阳性者4.83%。大肠埃希菌阳性者以??1岁婴儿为主,占51.72%,其中新生儿占36.77%。275例患儿有基础疾病,以白血病最为常见。199株菌株(48.77%)产ESBLs,85.2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所有菌株均对美洛培南敏感。结论儿童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好发白血病患儿和新生儿,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应注意保护性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Tao YZ  Ding YF  Mi Z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54-954
大肠埃希菌常在新生儿患者的血液甚至脑脊液和痰中分离到。为探索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致病因素,2003年6月,我们对2001年2月-2003年2月,我们对从12例新生儿患儿临床标本分离的13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毒力因子志贺样毒素(VT1、VT2、VT2e)、细胞坏死因子(CNF1、CNF2)、不耐热肠毒素(LTl)、耐热肠毒素(sTl、ST2)、肠侵袭因子(Einv)、肠聚集因子(Eagg)、A/E损伤因子(eaeA)基因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108例中早产儿58例,近足月儿22例,足月儿28例;早发型败血症55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以出生体重及胎龄评估,均以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占45.4%,革兰阴性菌占54.6%,真菌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早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3%)、表皮葡萄球菌(23.6%),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8.3%).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及万古霉素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度10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度较好,未发现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大致相同,病死率以早发型败血症为主.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0年病原菌变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地区近 10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EONS)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结果变化。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广东佛山市妇儿医院 342例EONS病例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 ,将前后 5年两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 38种 ,382株。后 5年与前 5年比较 ,检出构成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增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及链球菌属降低。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金葡菌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CNS ,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敏感率均显著下降 ;头孢唑啉的敏感率 10年来无显著改变 ;万古霉素对金葡菌、CNS敏感率 10 0 %。结论 CNS和大肠埃希菌为当前佛山地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 ,常用抗生素对其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引起新生儿感染已逐渐增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7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71例中新生儿35例(占49.30%);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新生儿居多;新生儿组白细胞可无明显改变,CRP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与年龄无关;在病原体构成上,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占54.93%),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9.72%);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100%耐药。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血白细胞改变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CRP升高较白细胞变化灵敏,及时行血培养可明确诊断;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较多,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早期积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4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6例(80.0%),有26例(57.8%)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病死率26.7%;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儿血白细胞<5×109/L、血小板<30×109/L、CRP≥60 μg/ml,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死亡例数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并发MODS、DIC所用的时间短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比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情严重,易发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CRP的增高,病死率高.因此对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应对感染性指标进行监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十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 06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前5年,568例)及观察组(后5年,500例),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并发症、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分别为568例及50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同期住院患儿的3.8%及2.3%.(2)两组临床特征中发热、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分别为58例及76例,76例及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别是18种和28种;两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360例及238例,各占64.3%及47.6%,对照组依次为其他葡萄球菌41例(7.2%),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35例(6.2%),大肠埃希菌22例(3.9%)居第4位;而观察组居第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1例(14.2%),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44例(8.8%),肺炎克雷白杆菌25例(5.5%)居第3位.(4)两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分别检出25例及34例(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败血症及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培养25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广州市儿童医院NICU中 10 90例新生儿的 10 90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 90份血标本培养共分离病原菌 15种 2 5 2株 ,总阳性率为 2 3 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2 12株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优势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8株 ,以大肠埃希菌居多 ,肺炎克雷伯杆菌次之。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头孢哌酮 /舒巴坦、克林霉素等的敏感性较高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羟氨苄 /克拉维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 /菌血症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 ,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4年NICU收治的41例泌尿系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泌尿系感染新生儿中有泌尿道感染症状者4.9%(2例),黄疸60.1%(25例),发热53.7%(22例),腹泻26.8%(11例),体重不增9.8%(4例)。尿培养阳性73.2%(3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14例,占46.7%;肺炎克雷伯菌7例,占23.3%;产气肠杆菌2例,占6.7%;阴沟杆菌1例,占3.3%;鹑鸡肠球菌2例,占6.7%;屎肠球菌1例,占3.3%;粪肠球菌1例,占3.3%;另有2例系大肠埃希菌分别并鹑鸡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混合感染。在全部16例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菌(+)2例,占12.5%。药物敏感试验中,肠杆菌对美平、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呋哺坦丁、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敏感;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氯霉素、呋哺坦丁敏感;两者对氨苄青霉素均耐药。结论新生儿泌尿系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ESBL(+)检出率有上升,主要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普遍耐药,经验用药不可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六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2011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574/2528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6种,共574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菌27株(4.7%)。耐药菌133株,占检出病原菌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脓疱疹、败血症病原菌常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通过临床观察,表皮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有增多趋势.重视新生儿脓疱疹的病原学观察,将有利于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比较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前后5年间,无乳链球菌检出构成比由1.0%上升至4.2%,真菌由1.9%上升到7.9%,但新生儿血培养各细菌检出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概率由28.6%升至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