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近年来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增加,NEC的发病率不降反升.早产、肠道缺氧缺血、细菌感染以及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早产儿肠道细菌定植模式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异常以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对NEC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就上述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们采用鼻饲母乳对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进行营养支持,方法简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择1999年1月~2002年3月住院、符合早产儿低体重或极低体重儿诊断标准、无消化系统并发症或消化道畸形、不能自动吸吮的早  相似文献   

3.
赵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2):139-141,149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约90%以上见于早产儿,在活婴中发病率约0.72~1.8/1000,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约3%~7%,死亡率达12%-30%。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科学的治疗措施已应用于NEC的处理,但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对高危儿合理的预防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之始 ,营养支柱是新生儿、婴幼儿童不同龄别身心发育必需关心的全面性问题之一。为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 ,采用方法是选择 98例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斜坡位 ,成 2 0度角 ,第三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消化道喂养组与静脉内营养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医疗开支明显减少。因此 ,我们认为通过对喂养方式的改进。可防止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失衡和维持正常体重的增长 ,并可以减少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为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应称为低出生体重儿。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但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仍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保暖     
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与母体相同,出生后周围环境比母体温度低,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功能不足。新生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体温。为了使低体重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的在正常体温范围,保暖将成为低体重儿、早产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低体重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与脑室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低体重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状况及其与脑室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5 4例孕周 <34周、体质量 90 4~ 2 15 7g早产儿静脉血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Ⅱ ) ,并于生后3~ 5d行头颅B超检查 ,诊断有无脑室出血。结果 PIVKA Ⅱ阳性 17例 ,低体重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发生率为 31.5 % (17/ 5 4 ) ,低体重早产儿脑室出血发生率为 4 8.7% (19/ 39) ,维生素K缺乏并脑室出血 4例 ,其中重度脑室出血 3例。窒息、低出生体重是主要致病因素。结论 低体重早产儿存在维生素K缺乏 ,相当一部分早产儿存在脑室出血 ,维生素K缺乏虽不是脑室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 ,但其他致病因素也可能加重脑室出血的严重程度 ,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肠道严重炎症疾病,早产儿肠道免疫不完善,肠道黏膜屏障不成熟,NEC发病率更高,且体重越低,NEC发病率及病死率越高[1]。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基于新生儿网络数据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对症治疗,该文对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的方法对110名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7、14、21天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并与30名足月儿生后相同时段皮质醇水平进行对照.结果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足月小样儿、大胎龄早产儿于生后1周达稳态,小胎龄早产儿于生后2周达稳态,达稳态时均与同日龄足月儿水平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因宫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清皮质醇处于高水平,随生后日龄增加对宫外环境的适应,应激反应减轻,其血清皮质醇水平逐渐下降,最迟于生后2周达稳态,与足月儿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情况及影响ROP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03—2005-12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4周和(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至32周时进行眼底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3例早产儿中有25例发生ROP,发生率为12.31%,7例出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需要治疗,占3.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ROP组与正常眼底组在这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低体重早产儿胃肠道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胃肠道内喂养在低体重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36例低体重早产儿分为观察组 2 0例 ,对照组 16例 ,观察组采用胃肠道内营养 ,经口插入胃管间歇喂养 ,观察喂养耐受 ,监测总蛋白、清蛋白、胆红素、治疗后体重增长、平均住院天数 ;对照组采用全静脉肠外营养。结果 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肠内营养明显低于静脉营养 (χ2 =10 .8 P <0 .0 1) ;肠内营养 12日龄体重≥出生体重 ,优于静脉营养 (χ2 =5 .0 4 P<0 .0 5 ) ;平均住院日肠内营养明显缩短 ,优于静脉营养 (t=3.0 9 P <0 .0 1)。结论 低体重早产儿间歇胃管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 ,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能及早补充足够营养 ,减少并发症发生 ,缩短住院日 ,且治疗安全、有效、价廉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宫外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营养支持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明显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被抢救存活,围产医学的关注焦点逐渐由新生儿护理技术方面扩大至早产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随访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记录并研究早产儿出生后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重指数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更清楚地评价早产儿在出生后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和医疗决策对其健康发育和生活质量是否产生影响.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各个成长阶段的生长发育的随访情况、追赶性生长以及远期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低出生体重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的方法对110名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7、14、21天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并与30名足月儿生后相同时段皮质醇水平进行对照。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足月小样儿、大胎龄早产儿于生后1周达稳态,小胎龄早产儿于生后2周达稳态,达稳态时均与同日龄足月儿水平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因宫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清皮质醇处于高水平,随生后日龄增加对宫外环境的适应,应激反应减轻,其血清皮质醇水平逐渐下降,最迟于生后2周达稳态,与足月儿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 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 量。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NEC (Ⅱ期及以上)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严重NEC的发生率、总 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检索到10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RCT研究(共2 117 例早产儿)进 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8篇为A级,1篇为B级,1篇为C级。各研究间的基线水 平差异较大,出生体重,胎龄,益生菌应用的种类、剂量、开始应用时间和治疗 持续时间等均有差异。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可显著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 和总病死率,OR分别为0.34(95%CI:0.22~0.55,P<0.000 1)和0.36(95%CI: 0.22~0.58,P<0.000 1)。无证据表明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减少院内感染导致脓毒 症的发生率和NEC相关的病死率,OR分别为0.94(95%CI:0.62~1.42)和0.48(95%CI :0.16~1.47)。所有研究均未见口服益生菌导致相应菌株全身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早产儿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对低出生 体重儿可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NEC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尚不能证实预防性口服益生 菌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关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益生菌的 安全性和疗效仍有待大规模的临床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达到28周至未满37周的活婴,早产儿出生体重在1000g至不足2500g之间。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娩出过早,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故死亡率较高,为提高极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如何降低早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提高其存活率与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新生儿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全部住院新生儿861例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107例,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12.4%,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时间及围产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9例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NEC的发病时间,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NEC的围产高危因素。以确诊NEC的49例患儿为NEC组,121例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49例NEC患儿发病日龄中位数为17.5 d(范围3~106 d)。性别、小于胎龄儿、出生方式、产前应用激素等对NEC发病无影响,而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可增加NEC发病风险,其中小胎龄是NEC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NEC发病主要与胎龄小有关;发病日龄中位数为17.5 d。  相似文献   

19.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肠道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国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增加,而NEC发病率有所上升,病死率仍较高.目前临床上对NEC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干细胞治疗NEC虽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干细胞逐渐成为NEC治疗的研究热点,可能成为新突破.干细胞治疗NEC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早产儿、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c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成为严重威胁患儿生命,造成未成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NEC在发达国家、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中发病率为5%~10%.病死率可高达22%[1,3].至今为止,NEC病理生理机制仍未明确.因此,近二十年来,NEC的干预、治疗手段无明显突破.重症NEC的治疗与预后成为新生儿内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