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处理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只要正确防治合并症、并发症,加强康复治疗及围手术期精心护理,75岁以上髋部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普丽萍  王元山  朱燕  周艳  孙芳  肖丽  许兰  许颖  王波 《西南军医》2010,12(4):780-78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护理的24例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髋部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病率、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年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例共386例,其中出现临床谵妄状态的有26例。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谵妄状态的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 3年内围手术期谵妄患者发病率为6.7%。其中谵妄活跃型22例,占85%;谵妄安静型4例,占15%;入院后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前发生谵妄5例,占19%;术后第1~4天发生21例,占81%。经临床综合治疗后谵妄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椎体外系反应、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短暂反应,总体恢复良好。结论围手术期谵妄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有较高发病率,临床上应加强了解和认识,加强与相关科室如老年科及麻醉科等学科的合作,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不同年龄组术后部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控制和治疗合并疾病,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部疾病。方法: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全部行尢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部疾病的治疗,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识别高危风险因素在老年髋部损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迎春  焦卫红  陈娜 《武警医学》2008,19(8):696-69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风险因素,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方法 对我院自1991~1999年收治的172例髋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检查.结果 老年髋部损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伤前活动能力差,血红蛋白及总蛋白较低,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围手术期针对性预防护理有意义.结论 在老年髋部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注意识别高危风险因素,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收入院160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别行不同手术治疗,其中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为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控制血糖(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GardenI、Ⅱ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疗效令人满意;而对于GardenⅢ、IV型者,特别是65岁以上患者,关节置换术则成为必要。由于治疗效果好,且创伤小、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发展中国家,股骨头置换,特别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许为较好选择。同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及在高危人群中使用髋部保护器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总结围术期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男25例,女36例;平均年龄83.4岁(80~94岁).新鲜骨折53例,其中Garden Ⅰ、Ⅱ型6例,GardenⅢ、Ⅳ型47例;陈旧骨折8例,均为GardenⅣ型.51例(84%)患者术前合并内科或神经科疾病.给予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处理后,6例Garden Ⅰ、Ⅱ型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55例GardenⅢ、Ⅳ型骨折(47例新鲜骨折和8例陈旧骨折)中,2例患者因髋臼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而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53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空心钉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1 min,平均术中出血50 ml;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81 min,平均术中出血180 ml;人工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术中出血350 ml.15例(25%)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房颤)最多,为12%.空心钉内固定组、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术后血红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1.9%、17.1%和18.1%,术后自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0.8%、18.1%和20.2%.17例(28%)患者术后血红蛋白<100 g/L,4例(7%)术后白蛋白<30 g/L.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或神经科疾病,手术风险高,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防治围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半髋及全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间分别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69例;年龄65~92岁,平均74.5岁。对比分析该两种手术方法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方面优缺点。结果 PFNA治疗组患者切口小、深部组织损伤小、手术出血少,但有防旋刀片切割股骨颈情况出现;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但有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出现;两组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PFNA组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 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优于髋关节置换,但患者适应证选择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106例,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80~105岁,平均88岁.大部分为滑倒跌伤.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45例,Ⅳ型30例.均采用股骨转子重建、骨水泥型普通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4种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了重建:(1)股骨大转子复位后采用"∞"字钢丝张力带固定;(2)股骨小转子复位后用钢丝绕股骨近端骨皮质环扎固定;(3)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4)部分股骨颈基底较完整者,在股骨颈截骨变转子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的股骨距用插入的人工股骨柄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55 min.79例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或感染,优良率达87.3%.结论 采用股骨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稳定髋关节,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5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按Evans分型法:Ⅲ型23例,Ⅳ型17例,Ⅴ型12例。结果 50例出院后通过门诊获得随访,时间12~110个月,平均34个月。围手术期发生全身并发症1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院外死亡2例;手术局部并发症7例,包括大腿疼痛4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髋关节脱位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移位骨化或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适用于70岁以上患者,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纠正全身各器官及系统功能异常,保留小转子并重建股骨距,从而改善了假体周围生物力学,对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结果 17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6~62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10天,平均7天。88.2%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松动、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1998—2003年收治的89例65岁以上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和2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问、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2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固定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的固定效果。方法 2010-02至2012-08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 20 例,左髋18例,右髋14 例。PauwelsⅠ型12例,Ⅱ型20例,并发同侧股骨干骨折3 例。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1 例于术后 6 个月复查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面塌陷,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6~12个月,平均8.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患肢短缩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为(90.26±5.38)分与术前(38.63±8.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P=0.02)。结论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具有抗旋转力、抗剪切力、稳定性好、微创置入、骨质损失较少、股骨头血供破坏少、再血管化效果好等优势,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固定的国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和X线资料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6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关节脱位,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0~42(15.3±2.1)个月。术后合并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脑梗死1例。X线片检查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11例,假体轻度内翻5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骨水泥周围<2 mm的透亮带2例。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6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76.19%。结论应用骨水泥固定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随访一组采用同一类型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和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组合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并探讨该种混合型假体对于全身健康情况和骨质质量一般较差的老年患者的适用情况。方法 共有75例患者84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年龄为67.9岁。其中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41髋,平均年龄72.1岁。随访时间为4.1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对于骨形态、骨水泥固定质量和假体稳定性的判断。结果 2例股骨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臼杯则未见骨溶解或松动征象。未出现骨水泥相关的术中或术后死亡,各类全身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无加重表现。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81.1分。股骨近端骨形态A型17髋(20%),B型47髋(56%),C型20髋(24%)。骨水泥固定质量分别为A级31髋(37%),B级40髋(48%),C级13髋(15%)。结论 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结果良好;混合型人工关节的术后即时稳定性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在手术中必须应用现代骨水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