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58-45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瑞格列奈1mg餐前15min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43.3%,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收治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血糖控制后,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功能改善;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能明显改善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组35例,艾塞那肽组33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血糖波动指标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PG、HbA1c、血糖波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1.88±0.57) mmol/L,艾塞那肽组(1.58±0.21) mmol/L,相比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体重指数艾塞那肽组治疗前体重(25.14±2.21)kg/m2,治疗后(23.16±1.46)kg/m2,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同等的疗效,艾塞那肽在降低三酰甘油及体重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0.5 h血糖(0.5 h 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血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0.5 h胰岛素(0.5 h 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胰岛素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指标FPG、0.5 h PG、2 h PG和HbA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5 h 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出现低血糖2例,恶心呕吐2例,皮肤过敏1例,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单独治疗或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谱,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尤其是顽固性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田洁  李红  李妍  王艳  张颖  孙玉坤 《武警医学》2018,29(5):498-49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7-09入住唐山市中医医院的2型糖尿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两组均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为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组配合使用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和90.00%,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均可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但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在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要优于传统汤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董威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5-96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是否达到蜜月期.方法:对48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停药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2~3个月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良好控制,且逐渐停用胰岛素后不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对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用胰岛素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且停药后可诱发较长时间(1~5年)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胰岛素四针强化注射或预混胰岛素治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胰岛素四针强化注射或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A组,空腹C肽、餐后1 h C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A组、缓解率高于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岛素四针强化注射或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物交换份联合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将1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食物交换份联合仿真食物模型和传统的形式进行糖尿病饮食教育,3个月后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等为评价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交换份联合仿真食物模型可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型口服降糖药西格列汀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以降糖药治疗下血糖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2、6、10、14周末,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血压等指标。结果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后,各时间点的FBG、2h PG、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基础值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格列汀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一种即经济,又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干预模式.结果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干预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蕊  金晓娜  张党锋 《武警医学》2019,30(6):499-502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3至2018-07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与联合治疗组(n=79),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药(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HbA1c达标率和控制理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OMA-β、VASP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血糖和VASPIN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胖对2型糖尿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我院内分泌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选择BMI正常者(对照组,BMI 18.5~23.9 kg/m2)和肥胖者(肥胖组,BMI≥28.0 kg/m2)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水平,同时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患者T3水平(89±19)ng/dl较对照组(128±21)ng/dl显著降低,肥胖组患者aTPO(92±186)U/ml较对照组(51±137)U/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3水平与TSH、BMI、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aTPO与aT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已有改变,表现为T3水平下降,aTPO水平升高.aTPO与aTG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改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PCA)、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检测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NDR组动脉频谱呈S1、S2、S3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为S峰降低,波形圆钝呈半圆形,D峰低平、宽大;4组间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11.34,9.85,P<0.05);CRA的PSV、EDV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h尿蛋白呈正相关关系,CRA的RI与F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h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DFI能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评价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SII强化治疗后的2型精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疗效及剂量比较。方法120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FBG〈7mmol/L,2hBG〈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30组(60例),B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60例)。观察患者日胰岛素总量、血糖控制情况、体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PBG2h均调整至正常范围,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皮疹、发热、瘙痒、肝功损害情况。但A组24小时血糖控制更稳定,日胰岛素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和其他不良事件: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什记录。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有效怏速降低血糖,有良好的安全件及依从性。且诺和锐30组剂量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空腹血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01~2010-01收治的T2DM患者54例按空腹血糖浓度分为1组28例(FPG〈10.0mmol/L)、2组12例(10.0mmol/L≤FPG〈13.0mmol/L),3组14例(FPG≥13.0mmol/L)。结果:FINS、2h-INS均为1组〉2组〉3组。其中FINS除1组与2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h-INS3组组差异显著(P〈0.01)。HBCI在T2DM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腹血糖浓度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不同空腹血糖浓度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胰岛素治疗至少8周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入选后测定身高、体重、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记录胰岛素用量。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mg/d口服,并根据定期血糖监测情况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经过4周联合治疗后,观察患者BMI、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4周后,患者HbA1c、FBG显著降低(P〈0.01);2hBG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P〈0.01);BMI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可以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风险,降低体重,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有周围神经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71例,测定入院时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后,随机分为3组:0组(n=75),ALA600mg与甲钴胺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组(n=75)ALA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2组(n=21),单纯降糖治疗。0组和1组均连续用药2周,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记录FBG、PBG、TSS评分的变化,同时评价疗效的满意度。结果①治疗2周后,0组麻木、烧灼感等症状改善最明显,1组有所改善,2组无明显改善。②各组治疗前后TSS评分:0组和1组治疗后的T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未见明显降低(P〉0.05)。③各组间TSS评分变化比较:三组间的TSS变化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满意度评价:医生和患者对0组的疗效,满意度明显高于1组和2组,0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8%,而1组仅32%,2组认为疗效不满意。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周内可见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α-硫辛酸,单纯降糖无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