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淋巴瘤耐药细胞株Raji/地塞米松(DEX)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采用噻唑蓝还原法(MTT)确定Raji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DEX浓度递增和持续作用的方法体外诱导Raji细胞的耐药性并检测其耐药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蛋白。结果历时3个月后建成的细胞株Raji/DEX增殖速度减慢,体积变小,且对DEX低度耐药,耐药指数为1.7(P<0.05);Raji/DEX的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Raji亲本细胞(P<0.05)。结论成功建立Raji/DEX耐药细胞株。NF-κBp65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淋巴瘤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促进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对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模拟白血病和正常骨髓造血微环境,并与获得柔红霉素(DNR)耐药的Jurkat细胞(Jurkat/DNR细胞)共培养。绘制悬浮培养和与BMSCs共培养4d的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悬浮培养及共培养14、1、0d的Jurkat/DNR细胞的caspase3/7活性和bcl-2、bax、DAPK1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比较,悬浮培养的Jurkat/DNR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caspase3/7活性升高,且共培养10d的活性高于共培养4d(P<0.05)。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bcl-2表达增加,共培养14、1、0d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增加(P<0.05)。而bax表达在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能促进Jurkat/DNR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过表达的DAPK1诱导Jurkat/DNR细胞凋亡和bcl-2转录下调c、aspase3/7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培养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残留耐柔红霉素(DNR)的Jurkat细胞,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模拟骨髓造血微环境,在与Jurkat细胞长期共培养的过程中选用含50ng/ml DNR的培养液进行培养,随着培养时问的延长,绝大部分Jurkat细胞漂浮死亡.残留的Jurkat细胞逐渐恢复增殖活力,并逐渐获得抗药能力,可以在DNR终浓度为50ng/ml的培养液中存活、增殖,将该细胞记为Jurkat/DNR.绘制Jurkat细胞和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系数、DNR摄药量以及MDRl、bcl-2、bax和MRP mRNA的表达.结果 嵌合于基质细胞层中的Jurkat细胞在DNR的持续刺激作用下逐步产生耐药性,获得残留耐DNR的Jurkat细胞.与Jurkat细胞相比,Jur-kat/DNR细胞中处于静止期的细胞比例增高、增殖速度缓慢、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DNR摄药量减少,可以检测到MDR1基因表达,bax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bc1-2及MR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是残留白血病细胞生存和再生长的微环境,可增强白血病细胞的抗药能力;通过改造白血病患者造血微环境有可能抑制残留白血病的形成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与维持的基础,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放、化疗的抵抗有关。因此,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胃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却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因此,笔者综述近年胃癌干细胞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151在骨肉瘤(OS)中的表达及其调控OS侵袭、转移的机理。方法培养、收集OS细胞和人成骨细胞后分离出质膜,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法比较质膜蛋白质组中CD151表达差异;通过免疫印记方法比较不同侵袭能力OS细胞系与成骨细胞中CD151表达差异;在OS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比较CD151表达差异。应用siRNA抑制CD151表达,通过划痕实验研究OS迁移能力的变化。用String软件检测质膜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CD151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蛋白组学方法检测出342种质膜蛋白质,CD151在OS胞质膜中表达上调3.68倍,在高侵袭能力的OS细胞中表达上调更显著。抑制CD151表达后,OS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D151通过β1-整合素与β-链蛋白发生关联。结论 CD151在OS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经典Wnt通路影响OS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进行长期有氧运动干预,探讨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及运动诱导HSP70对其影响,揭示运动预防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理。方法:2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50只,经1周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年轻对照组(YS组)、老年对照组(OS组)和老年运动组(OE组)。YS组(28周)小鼠经抓力测试后立即处死取材。OE组小鼠采用30周、每周3~4次、每次50分钟、75%VO2max有氧跑台运动训练(速度12米/分钟,坡度0°)。OS组与OE组小鼠喂养至60周龄后,检测抓力等指标后处死。随即分离各组小鼠腓肠肌,称重后检测小鼠骨骼肌萎缩指数(Sarcopenia index,SI),随后提取腓肠肌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腓肠肌组织HSP70,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IP法检测小鼠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结合量;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SI变化:OS组小鼠腓肠肌SI较YS组显著减少23.09%,而OE组SI与OS组相比显著增加30.48%;(2)小鼠抓力:OS组小鼠抓力/体重比值比YS组显著减少42.74%,OE组比OS组显著增加21.51%;(3)凋亡指数检测:伴随年龄增加,OS组较YS组显著增加475.28%,而有氧运动之后,OE组小鼠凋亡指数较OS组显著减少46.41%;(4)Western Blot结果:OS组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较YS组显著增加45.40%,OE组较OS组显著减少33.40%;(5)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的结合量:OS组较YS组HSP70与Apaf-1结合量显著下降67.11%,运动后OE组较OS组显著增加306.31%。结论:(1)60周龄小鼠腓肠肌发生增龄性骨骼肌萎缩,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2)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可能与骨骼肌凋亡细胞增多有关,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3)30周有氧运动可增强HSP70与Apaf-1结合量,这可能是运动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成体大鼠肝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肝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过程以及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通过胶原酶Ⅳ分步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的方法得到肝干细胞,联合应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等生长因子诱导肝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干细胞呈卵圆型,直径是肝细胞的1/4~1/6,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其表达c-kit和OV6两种干细胞抗原,PCR分析显示其表达CK19和白蛋白mRNA.体外诱导培养条件下细胞首先分化成大而圆的成熟肝细胞,继而出现分支样的胆管细胞,而且可见从卵圆形细胞到成熟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结论 新分离的肝干细胞同时表达c-kit、OV6、CK19和白蛋白多种抗原,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见从体积较小的卵圆形肝干细胞到体积大许多倍的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波  卢铀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6):400-40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地转移或/和局部区域复发。术后辅以单纯放疗或化疗能否提高长期生存率一直存有争议[1.2]。本文回顾总结1987-10-1994-12NSCLC根治术后临床资料,以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地转移为观察指标,分析术后放疗和化疗对失败原因的影响及其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 30只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T2DM,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n=10)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ADSC,n=10),同期正常大鼠(n=10)作为对照组.干细胞分别从正常大鼠骨髓及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制模后和细胞注射后每日检测各组血糖.细胞注射后第7天行空腹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胰腺组织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与T2DM组比较,干细胞注射7d后2型糖尿病大鼠的随机血糖持续缓慢下降,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均得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内β细胞数量增加(P<0.05),但是两种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相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n=25),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3~4次,采集自体干细胞前1d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375mg/m2)体内净化干细胞,移植后每3~6个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万U/次,缓慢静滴)维持治疗3~4次;对照组35例,除未用利妥昔单抗以外,其他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干细胞采集前及移植后巩固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8.2±2.9)×108/kg和(8.4±3.9)×108/kg(P=0.822),CD34+细胞数分别为(12.3±12.7)×106/kg和(13.2±13.9)×106/kg(P=0.799).治疗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对照组3例造血重建失败.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所有病例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22(2 ~ 81)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91.6% vs 69.5%,P=0.060).结论 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患者APBSCT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造血重建,且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