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视静脉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学治疗的麻醉方式以穿刺部位或操作部位局部麻醉为主。局部麻醉体现了操作的微创性,但患者术中疼痛、精神紧张、血压、心率变化等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静脉麻醉方式,即经静脉推注一定剂量的静脉麻醉药物,然后在心电监护下利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使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无需气管插管,麻醉深度、麻醉时间完全可以控制,麻醉药物半衰期短,不良反应轻微。所以有必要将先进的麻醉技术引入到普通介入手术中,应重视麻醉学新技术对介入放射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在中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 ,近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 1990年至 1995年 2 0家医院统计调查 ,胰腺癌患者由 16 3例 (1990年 )上升到 2 0 9例 (1995年 ) [1]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类似的调查结果显示了相同的趋势。英国 1982年 5 0 0 0万人口中死于胰腺癌者为 5 72 0例 ,1992年 5 10 0万人口中死于胰腺癌者则超过 6 2 0 0例[2 ] 。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置、生理特点及胰腺癌症状的非特异性 ,尽管近年来影像和内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据统计 ,80 %的胰腺癌患者诊断时已属于局部进展期 ,5 0 %…  相似文献   

3.
必须重视介入放射学中的辐射防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取得迅猛的发展。晚近,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使用范围也还在不断扩大,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形势喜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介入操作中的辐射防护问题也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近从某省防疫站对其管辖范围内9家医院的调研、测试结果来看,介入操作者的头、胸、腹等主要部位的照射量率均远超国家标准《医用诊断 X 线卫生防护标准》(GB8279—87)关于卧位透视防护区照射量率的限值。其中最高的超标近7倍之多。显然,上述情况必须引起严重的关注。目前,介入放射学的手术操作者有放射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地市级医院开展介入放射学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探讨进一步开拓业务领域的措施。方法:回顾我科介入放射的发展过程,分析在开展工作中所遇问题及其解决处理方法。结果:自90年始,我们已开展了2000余倒介入手术,检查及治疗范围已涉及多数业务科室的多种疾病。介入放射已成为医院大力推广的一种业务。结论:介入放射在提升医院整体治疗水平、推动放射业务发展和促进放射科由医疗辅助科室向临床科室转化方面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大方面,"气管支架置入术"是非血管介入放射学中的重要技术,也是医学生临床教学的重要章节。在该章节的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医疗纠纷为切入点的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DSA、CT、MR或US等引导下,借助现代医疗器材如穿刺针、导管等,结合临床诊疗学和影像诊断学原理,通过微侵袭手术操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  相似文献   

7.
综合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综合介入法连续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ANFH 130例病人,首先进行经动脉介入治疗,3 d后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1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行DSA、X线平片及MRI定期随访.结果 治疗后1年复查显示:①X线平片随访结果,45例复查显示骨质完全修复,余8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②DSA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显示动脉数目的 变化,107例动脉数目明显增多,10例动脉数目略多,不增多13例;静脉回流时间变化,298例静脉回流加快,2例静脉无变化.③MRI随访结果:118例显示骨髓水肿消退,12例显示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④临床症状随访结果:67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34例,部分缓解29例,未改善0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 综合介入法治疗ANFH,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9.
重视经门脉系统的介入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经门脉系统介入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重视、提高、综合运用此类技术的必要性,为门脉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需要大批的年轻医师从事这一专业,所以,介入放射学教学不可忽视,教学查房是培养本专业实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介入放射科的病房工作中教学查房的重要性、教学查房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查房质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胭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对晚期肿瘤患者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介入药械产品质量的进步和介入从业医师临床经验及操作水平的提高,介入诊疗技术突破传统制约,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化疗灌注、神经阻滞、骨水泥充填等止痛手段;食管、气管、肠道支架安置等疏通管腔、封堵瘘道的措施;以及胸、腹、心包腔穿刺,经皮肝穿刺、肾穿刺和经鼻小肠插管等置管引流方法为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进而达到临终关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糖尿病足的血管检查应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其次为CTA和MRA,最后为血管造影,DSA检查应视为金标准。糖尿病足病变主要由小动脉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因此除局部血管成形,置放内支架外,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极其重要。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要注重血管腔内局部治疗,还应全身药物治疗,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包括糖尿病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不只是评价血管狭窄与再狭窄,应该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保肢和降低截肢平面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诊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糖尿病足(DF)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68例DF重症患者,采用静脉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全部68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临床效果良好。 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介入治疗DF,可改善患足的血供,有效预防和控制DF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及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方法:40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并有外科截肢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行下肢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分别在术后5天、30天、60天、90天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及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序列优化的下肢MRA诊断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临床及常规下肢影像检查未见异常,经超声检查排除下肢动脉病变的28名志愿者,分2次行下肢小腿血管MRI增强扫描,并行采集加速因子(PIF)分别为3、4.测量计算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腓总动脉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收集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20例,同一患者均采用方案1(传统的Care-bolus扫描)和方案2(行优化K空间中心填充的延迟时间扫描)行大腿、小腿及足部的增强MRA扫描.对采用不同扫描方案图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总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及足底外侧动脉进行评分,并对大腿、小腿及足部血管进行静脉重叠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志愿者在不同PIF时各部位SNR及CNR的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志愿者在不同PIF时小腿血管显示的差异以及患者采用2种方案扫描对各部位血管的评分和静脉重叠评分的差异.结果 志愿者行小腿MRA,PIF=3时,腘动脉、胫后动脉、腓总动脉的SNR分别为267±84、174±51、147±42,CNR分别为232±83、139±51、108±39;PIF=4时,上述部位的SNR分别为239±73、157±53、132±35,CNR分别为206±71、124±50、103±33,上述部位PIF=3时的SNR及CNR均高于PIF=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4.11,P均<0.05).PIF为3或4时,上述血管显示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方案1行下肢MRA,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总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82)、(2.70±0.80)、(2.50±1.00)、(2.20±0.77)、(2.30±0.92)、(2.15±1.04)、(1.45±0.60)分,小腿及足部的静脉重叠评分分别为(2.20±1.01)、(2.20±1.06)分;采用方案2上述部位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5±0.37)、(3.55±0.69)、(3.30±0.92)、(2.90±0.79)、(3.30±0.92)、(3.25±0.79)、(1.95±1.10)分,小腿及足部的静脉重叠评分分别为(3.70±0.47)、(3.65±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2优于方案1.结论 适当提高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个性化设置K空间中心填充的延迟时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下肢全程血管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栓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肢血流改善明显,狭窄性病变开通率明显大于闭塞性病变。皮温明显升高,行走距离显著增加,溃疡愈合加快。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Purposes

(1)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bone marrow changes in the diabetic foot and (2)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changes.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radiograph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ot examinations were selecte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abetes and bone changes on radiographs and MRI. The material was selected from the image storage (PACS) system. We searched for vascular (infarct and necrosis), traumatic (bruise and occult fractures), destruction and debris, dislocation, osteochondritis, osteomyelitis. Five patients had bilateral examinations. A total of 90 fee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From 90 feet, 17 (18.9%) presented with vascular changes, from them, 11 feet had infarct and 6 feet had necrosis. Twenty (22.2%) feet had traumatic changes; of them, 10 (50%) had edema on MRI. Five (25%) cases had occult fracture on MRI; and 5 (25%) had visible fracture on both X-ray and MRI. Bone destruction was detected in 8 (8.9%) feet. Bony debris was visualized in three of them. Bone dislocation was visualized in 11 (12.2%) feet. There was evidence of osteochondritis in twenty-four (26.7%) feet. Osteomyelitis was diagnosed in ten (11.1%) feet.

Conclusion

Diabetic foot is a challenge for both clinicians and radiologists due to its complexity. The bone derangements inherent to the diabetic foot can be evaluated with high accuracy with MRI.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骨质疏松23例,骨质破坏27例,神经营养性关节病2例,软组织肿胀31例,气性坏疽17例,足背动脉或跖骨间动脉钙化9例。结论: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