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栓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肢血流改善明显,狭窄性病变开通率明显大于闭塞性病变。皮温明显升高,行走距离显著增加,溃疡愈合加快。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胭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肢体健康。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中。本文就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发病急、后果严重的血管外科急症,及时作出诊断并配合相应治疗有利于患肢的恢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诊断、导管溶栓治疗、球囊扩张及取栓术已普通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收集9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病例,探讨介入方法在这类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对178例2型糖尿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结果:有55.1%病例患下肢动脉病变.发现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窄,管壁增厚,斑块形成,血流缓慢.病变同时相关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血纤维蛋白原和尿蛋白.结论:超声检查可提高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及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方法:40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并有外科截肢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行下肢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分别在术后5天、30天、60天、90天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及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张焱  沈静 《西南军医》2011,13(5):823-825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34例糖尿病足患者及30名正常体检者下肢动脉彩超及血液生化检查的对比,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下肢动脉管腔明显狭窄,随着病变程度加重,狭窄程度及生化指标异常越明显.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程度随下肢血管及生化指标异常程度增加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半年,6例患者术后2天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访半年并能从事体力劳动。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下肢动脉血栓见效快,效果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溶栓及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 h~12 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 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 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糖尿病足Wagner分级、踝肱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疑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血管狭窄情况,记录血管狭窄评分。同时采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Wagner分级及踝肱指数。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与临Wagner分级及踝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评分与Wagner分级呈正相关(r=0.791,P0.01),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r=-0.871,P0.01)。结论下肢动脉CE-MRA能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诊治及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症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12例患者15条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下肢动脉行球囊成形术联合释放支架,并于2周、4周对比跟踪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患肢血流均明显改善;治疗后4周麻木、疼痛、皮温低、发紫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χ2=6.85,χ2=6.95,χ2=7.02,χ2=7.33,P均<0.01);治疗后4周踝肱指数(ABI)(0.80±0.13)明显高于治疗前(0.62±0.10)(t=3.412,P<0.01);治疗后4周管腔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χ2=6.35,χ2=6.84,χ2=6.92,P均<0.01);超声示血管内径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t=0.412,P<0.05)。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糖尿病足的血管检查应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其次为CTA和MRA,最后为血管造影,DSA检查应视为金标准。糖尿病足病变主要由小动脉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因此除局部血管成形,置放内支架外,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极其重要。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要注重血管腔内局部治疗,还应全身药物治疗,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包括糖尿病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不只是评价血管狭窄与再狭窄,应该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保肢和降低截肢平面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骨质疏松23例,骨质破坏27例,神经营养性关节病2例,软组织肿胀31例,气性坏疽17例,足背动脉或跖骨间动脉钙化9例。结论: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诊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糖尿病足(DF)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68例DF重症患者,采用静脉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全部68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临床效果良好。 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介入治疗DF,可改善患足的血供,有效预防和控制DF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糖尿病足溃疡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以是否并发足溃疡分组,分别计算胫动脉钙化积分(TACS)、外周动脉闭塞指数(PAOI),并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足溃疡30例,出现下肢动脉闭塞18例,平均PAOI为4.40(3.60,5.75),非足溃疡50例,出现下肢动脉闭塞8例,平均PAOI为2.05(1.43,3.10).老年人、有吸烟史及体质量指数(BMI)较低的糖尿病患者易发足溃疡.他们常具有更高的TACS及出现更严重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足溃疡与TACS及PAOI显著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TACS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影响不依赖PAOI.结论 MSCTA对诊断及评估糖尿病足溃疡LEAD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年龄、吸烟史、BMI、TACS及PAOI都会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TACS及PAOI是糖尿病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