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分化的Caco-2细胞中提取二肽基肽酶-Ⅳ(DPP-Ⅳ),并建立和优化分子水平DPP-Ⅳ抑制剂的通量筛选模型。方法诱导Caco-2细胞分化并高表达DPP-Ⅳ,提取DPP-Ⅳ,探索酶的存放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以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Gly-Pro-PNA)为底物,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二肽基肽酶-Ⅳ活性,同时对反应体系的酶用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pH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 Caco-2细胞培养17 d时DPP-Ⅳ含量达峰值;在-80℃条件下,存放18个月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确定DPP-Ⅳ抑制剂筛选模型反应体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酶用量为50μg/L蛋白、底物浓度为4 mmol/L、25℃、pH为7.6;通过该模型对所合成的靶向DPP-Ⅳ的抑制剂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5个活性化合物。所述方法提取的DPP-Ⅳ酶及建立的DPP-Ⅳ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可用于DPP-Ⅳ抑制剂类的早期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2.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具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延缓胃排空、改善β细胞功能并阻止其凋亡等多重作用而发挥独特的降糖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两大类药物,即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作为新型的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21%,大城市已达到5%~6%,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因此,开发糖尿病新药尤其是2型糖尿病新药成为一种趋势。新药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有不增加患者的体重,也不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和水肿等优点,是值得发掘的一味新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用计算机完全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沙格列汀组患者给予运动饮食改善等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沙格列汀5 mg/d,对照组给予运动饮食改善等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安慰剂。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ET-1变化。结果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可以升高T2DM患者血清NO水平(P<0.05),同时降低血清ET-1水平(P<0.05)。治疗过程中沙格列汀组出现1例低血糖反应。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可调节T2DM患者血管内皮分泌NO/ET-1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莹  游志清 《西南军医》2009,11(3):433-43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诊治策略。方法对1例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和降糖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同于一般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结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造成了糖尿病的高发,针对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降糖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小鼠发生主动脉血管钙化后,机体内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与kappa基因相结合的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gene binding,NF-κB)等变化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 对正常小鼠(对照组)与糖尿病小鼠均进行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分组治疗后,通过血液检测各组小鼠血糖及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DPP-4浓度变化,通过钙离子试剂盒测定主动脉中钙离子含量,通过Von Kossa钙化染色测定各组小鼠腹主动脉钙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实验测定血管组织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血糖含量、主动脉钙离子含量、DPP-4浓度及血管钙化程度均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西格列汀及各抑制剂组小鼠血糖含量、主动脉钙离子含量、DPP-4浓度及血管钙化程度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ERK与NF-к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西格列汀及各抑制剂组p-ERK与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糖尿病小鼠体内DPP-4含量明显增多,从而激活ERK1/2与NF-κB信号通路,促进其主动脉血管发生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及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品用量呈上升趋势,金额逐年上升。用药频度居首位的是阿卡波糖,其后依次为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病程、血压控制和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分析患者的降糖药使用情况,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结果共调查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258例,HbAlc达标率为54.7%,血压达标率为27.1%,TG达标率为39.5%,TC达标率为50.4%,LDL-C达标率为45.7%;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者占58.9%,使用胰岛素者占36.8%,其中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占27.5%;降糖药物种类的选择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病程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胰岛素并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患者的HbAlc达标率明显升高;相同的治疗方案,随着病程的增加,HbAlc的达标率逐渐下降。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较国内平均水平好;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以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主,使用胰岛素及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可提高HbAlc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其中又主要是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除很少数需用胰岛素治疗外,绝大多数是采用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然而目前口服降糖药很多,因此,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问题,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1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比较1.1磺脲类1.1.1种类(1)第一代产品,①甲苯磺丁脲。又名:D860、甲磺丁脲、甲糖宁。该药作用温和,近期疗效较好,但继发性失效率高,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②氯磺丙脲。又名:P607。该药降糖作用为D860的7~8倍,作用时间最长,但长期使用有蓄积作用,可引起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武天明  杨楠 《人民军医》1998,41(3):162-163
近年来,大量国产及进口的口服降糖药涌入我国医药市场,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故有必要阐述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品种  目前,国内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大类:(1)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降糖机制是能刺激胰岛β-细胞及时分泌胰岛素及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品种包括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第2代按其降糖作用强弱依次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克糖立、格列齐特(达美康)和糖适平;第3代格列美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